中国文明的历史(十):东亚的开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亚罗”号事件

此时,“亚罗”号事件发生了。

1856年(咸丰六年)10月8日,清军登上停靠广州的三桅帆船“亚罗”号,降下英国国旗(这是英国方面的说法,中国方面的说法是国旗压根未升起),逮捕12名有海盗嫌疑的中国船员。“亚罗”号是在香港注册登记的中国人持有船只(三桅帆船的登记有效期为一年,而“亚罗”号的登记有效期早就过了)。

英国领事巴夏礼声称,侮辱英国国旗、侵入相当于英国领土的英国船只是对治外法权的侵犯,他向叶名琛提出以下要求:(一)书面道歉;(二)保证以后尊重英国国旗;(三)当着领事的面将12名船员引渡到“亚罗”号上。叶名琛将还在接受调查的3名船员之外的其余9名交还了回去,并表示香港不应收取费用允许中国船只登记。经过多次交涉,巴夏礼于10月21日发出最后通牒:若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于27日出动海军炮击总督衙门。叶名琛向民众公开悬赏,呼吁将“英国的恶汉们”全部杀掉。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斗志满满的民众纵火烧商馆、袭击英国船。

在英国政府内部,主张强硬政策的巴麦尊内阁解散了持反对意见的议会,决定出兵,并向法、美、俄三国请求协助。法国正因广西天主教传教士被杀事件与清政府进行交涉,驻外机构的人员希望可以平稳解决,但充满野心的拿破仑三世却与英国步调一致。虽然美国希望修订《望厦条约》,俄国希望缔结新的通商条约,但他们一边保持中立,一边渴望达成目的。

就这样,英军以额尔金为全权代表,法军以葛罗为全权代表,开始进军东亚。此时,印度发生士兵叛乱(Sepoy),英军不得不派出一部分力量到加尔各答。1857年7月,英军抵达香港,10月,法军抵达,11月,英国补充部队抵达。

英、法、美、俄四国达成了一致行动协议。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捉拿到叶名琛,将其送至加尔各答。

次年1858年2月,四国申请在上海与清朝全权代表进行交涉,但遭到拒绝。4月,他们集结在白河口,传达了希望在北京或者天津会商的意图。清政府无奈之下,派谭廷襄任直隶总督兼钦差大臣出面交涉。但四国以文书格式不平等、非全权代表为由,占领大沽炮台,并于5月底在天津登陆。

于是,清政府派出桂良、花沙纳作为全权钦差大臣,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英国占据了中国贸易的过半市场,因而希望能够达成派使节进驻北京、开放长江、开放外国人内地旅游等条件,其要求最为强硬。和桂良等人进行交涉的是翻译官威妥玛和李泰国。李泰国盛气凌人的态度惹恼了清国全权代表。相反,俄国全权代表普提雅廷因在英清两国间调停,博得了清国的欢心。当然,法、美、俄三国都在条约中加入了最惠国待遇条款,对英国获得的权利进行利益均沾。

四国的《天津条约》签订后不久,美国又与日本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随后,俄、英、法三国全权代表也都分别来航日本,缔结通商条约。

额尔金从日本回来后,在上海议定《天津条约》的税则问题,并一路沿长江航行至汉口,在选定开埠港口后回国。法国的葛罗接着也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