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趋势的影响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或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也是各国人民的经济梦。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和社会安宁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国家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10年后该国GDP规模将翻一番;如果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5‰,其人均GDP大约11年就会翻一番。可见,经济增长对于富民强国何等重要!

由于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从来都不是稳定的,也不是持续的。经济增长过程如同大海潮汐一样,总是高低起伏的,从来都不是平稳的、直线式的;经济增长过程又是时断时续的,有经济持续高增长时期,也有经济增长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不可能总是像飞机起飞那样不断攀升。从市场经济史看,经济总是在波动中实现增长的。但是,“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自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核心课题。

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原本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的两个板块,它们分别形成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波动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者使用的是短期分析,经济学家们从总需求一方寻找经济波动的原因,认为是总需求的波动引发了经济波动。后者使用的是长期分析,经济学家们从总供给一方寻找经济增长的原因,认为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制度五大要素决定了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决定了长期经济增长路径或趋势。当实际的经济增长偏离增长路径时,经济波动就出现了。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RBC)产生以来,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二分法被打破了,二者被纳入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中进行研究。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等认为,对技术或劳动生产率的冲击使经济的潜在总产出或增长路径发生了移动,从而使经济在新的水平下提供总产出,这种供给冲击既造成了经济波动——潜在总产出位移或经济增长路径变化,又实现了经济增长——在新的增长路径上实现了总产出增长。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都是供给冲击的结果,因此可以在同一个框架下研究。

RBC改写了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和体系结构,因此被认为在宏观经济学中掀起了又一场革命——“实际经济周期革命”。但是,RBC主要解释的是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并没有分析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就是说,它没有分析短期经济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会造成什么影响。显然,短期经济波动会造成经济比例关系和市场环境的改变,对消费者、投资者和生产者的信心和预期会产生影响,从而对消费、投资、创新、就业和生产产生影响,最终造成长期经济增长的波折甚至中断。但是,短期经济波动又是市场经济自动清除和自我修复的过程。在经济波动过程中,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市场经济自动清除了那些落后的、不适合需要的产品、服务、技术以及相关的企业,同时为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以及生产它们的新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这就使得经济波动过程成为市场经济的新陈代谢过程,成为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的重新洗牌过程,成为经济结构自动调整、优化和升级过程,这个过程是为新一轮、更高质量的增长蓄积动能的过程,甚至它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或经济增长的前奏。

呈献给读者的这本专著《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趋势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事实,中国经济波动通过哪些机制和以何种关系(正向或负向)影响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特殊性,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平缓经济波动、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本书基于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分别从投资率、资源在企业内配置和资源在企业间配置三个视角研究了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如何对长期增长产生影响。

本书有不少新发现和创新观点。重要的创新性见解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波动性变化对经济增长趋势的影响呈现“负—正—负”的阶段性特征。

(2)由于现阶段金融摩擦机制难以发生作用,中国经济波动通过投资率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要小;在发达国家,金融摩擦是一个重要的机制,而中国经济波动主要是通过实际期权机制对投资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3)中国经济波动不仅对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和非研发活动之间产生筛选效应,而且对研发活动中究竟采取技术引进还是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进步也产生了筛选效应,这种效应受金融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占比两个因素的影响。

(4)中国经济波动通过资源在企业间再配置(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提高)这一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而且这一机制是中国短期经济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主要机制。

(5)金融发展程度会影响投资率、资源在企业内配置和资源在企业间配置这三个机制作用的大小。

中国经济自2011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GDP增长率由2010年的10.6%下降到2011年的9.6%,此后持续下行,2018年下行到6.6%。经济下行时期正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期。我国自2015年11月开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期。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市场机制的调节力度还不足不强,还无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还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主导的,但是市场机制在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所起的作用要大于以前的历次经济结构调整。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未来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经济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伟大变革征程中,我们如何认识短期经济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机制产生影响?我们如何尽快走出这一轮经济波动、结束经济下行?如何利用短期波动或经济下行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本书都将给你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书是作者邢炜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加工、扩展而成的。邢炜是我指导的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2017届博士生。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匿名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受到专家学者们的一致称赞,认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他的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已经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一流学术期刊上。

世间少有尽善尽美之物,学界也稀缺完美无缺论著。本书也不是优秀到无可挑剔。本书研究了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经济增长中有波动,经济在波动中增长,本书并没有分析经济增长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这应当是另一个研究课题。本书所用的数理模型和计量方法也可能会见仁见智。

方福前

2019年10月18日写于北京时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