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本书的三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需要学习危机管理心理学?
对于大多数的危机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来说,“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才是更为熟悉的概念。相对而言,“危机管理心理学”这个概念就显得有些陌生。纵观危机干预的各种理论流派和实战技术,都围绕着如何为经历危机的个体提供支持,即使是一些团体的干预技术,其目的也是缓解个体的应激或帮助个体恢复。但其中考虑到个体所处组织背景及其交互影响的理论假设与研究都非常少,而事实上大部分的受创伤个体都是存于“组织”当中的,或正是由于在组织中发生的危机而受到创伤。个体的应激反应或创伤恢复都不能脱离他所处的环境,组织环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当组织面临危机,或组织中的某个人发生危机时,作为心理工作者进入组织中去提供支持,和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提供支持要考虑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在组织中进行危机干预或进行危机支持工作要更为复杂,对危机工作者的知识储备、智慧、应变能力与反应速度都是更大的考验。
在我们工作的最早期,我们与很多精神科专家、心理学教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过密切的合作,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危机项目团队,为组织提供危机支持。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人士,有着丰富的本专业经验,对于他们的专业素养我毫不怀疑,但当他们进入组织去提供危机支持时,却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他们辛苦地工作,却“莫名”地被客户投诉,激化了冲突,甚至引发了二次危机。导致这些严重后果的问题,通常与他们的专业水平无关,这些问题都非常具体又细小,但并没有一本专业书籍能告诉他们在危急时刻进入组织去提供心理支持时会遇到哪些“坑”,即使是我原来所在的专业心理服务公司所制定的危机工作的流程和标准,也并没有那么强的“可操作性”,这使得我当年在作为危机顾问为组织提供危机服务时,也时常感觉到不安全与不确定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危机工作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不安全与不确定性,但如果能有一些相对稳定的、系统的、标准化的、可操作的工作流程,能够有人提前告诉我们那些可能会遇到的“坑”,并与我们分享一些“避坑”和“爬出坑”的经验教训,或许我们就能在这样危险且辛苦的工作中多一些坚定,少受一些伤害。
同时,对于大部分组织的管理者来说,“危机干预”不是必需的,“危机管理”却是必需的。因此,本书所阐述的危机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将大多以组织情境为背景或以发生在组织中的危机情境为案例。希望危机管理心理学不仅能够成为危机工作者的必修课,也能够成为管理者在工作中必备的“保险阀”和“降落伞”。
本书适合哪些人阅读?
组织危机管理是一个跨专业的、复杂的、宏大的领域,一个运转良好的组织危机管理系统,需要组织内外部不同的专业人士和职能人员共同配合工作。因此,在危机管理中“心理工作者”并非一个岗位或专业的称谓,而是泛指在其中依托自己具有的心理学知识和能力,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为组织的危机管理系统提供心理学视角的专业信息和解决方案,并为处于危机中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及时和必要的心理支持的工作者。包括但不限于:
●正在为组织提供危机支持服务或进行应急管理与响应工作的心理从业机构与个人。
●企业、学校、政府机构等组织内有危机管理职能的岗位的工作人员,如应急响应、人力资源、工会、党群、风控、安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组织内部的心理专员或危机管理员。
●有意从事危机支持工作的心理学从业者。
●对危机管理有兴趣的心理学爱好者。
你将在书中看到什么?
首先,这是一本“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书,有来源于前人总结的严谨的概念、理论与知识点,有我与我的同行在危机管理实践中探索创造的工具与方法,也有我个人的感受体会与经验分享。
其次,这是一本实用主义的“操作手册”。除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本书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组织危机管理与危机干预过程中常见的具体问题上。本书的框架也是基于“危机管理顾问系列培训”的课程架构设计的,是心理工作者在组织中开展危机管理工作的入门读本和操作手册。因此,我并不准备用太多的篇幅去引用、阐述和解释相关的理论背景或流派技术,但仍会尽力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学习和实践危机管理的“地图”或指引。我也期待这本书成为你们进入危机工作领域的第一扇门,打开这扇门,你们将看到很多扇门,通往更加精深的专业领域。
最后,本书的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进行组织危机管理必须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知识要点,危机管理与干预的相关理论流派。(2)心理工作者进行组织危机管理的流程、技术与工具(图示、表格、测评、专业标准)。(3)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危机管理的完整过程,或其中某个关键操作及问题。(4)我会尽可能地列出我在写本书的过程引用过的参考文献、推荐大家阅读的参考书目,以及相关机构和网站。
阅读前的说明与提示
(1)因专业教学和写作的需要,本书中展示或描述的内容中涉及灾难或创伤性事件的部分,可能会使部分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一定的压力,或感觉到不适,这是非常正常的。而作为危机心理工作者,觉察自己的身心状态正是自我修炼的第一步,在书中我们也会探讨如何尊重和接纳自身的感受,并给予自己恰当的照顾与回应。在必要的情况下或者在你觉得有需要的情况下,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因专业教学和写作的需要,本书中展示或讨论的部分案例来源于网络、电视广播、正式出版的书籍或发表的文章等公开的信息渠道,部分案例来源于危机管理的实践经历,此类案例在本书中使用时,经过严格匿名和虚构处理,不包含可能辨认出当事人/组织的有关信息,请勿对号入座。
(3)鉴于危机情境的“独特性”与危机工作的“定制性”,本书中所给出的一般性建议,不可作为特殊情境的实际操作依据,未经过专业学习和恰当训练的个人不应随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