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2007年、2008年全球经济的短期增长,而且对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转折性的影响,使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开始进入所谓的新常态发展阶段。西方最早提出新常态概念的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埃里安在2014年对新常态做了更明确的阐释,指出西方发达经济体由于存在超高的杠杆比率、过度负债、不负责任地承担高风险和信贷扩张等因素,在危机过后将陷入长期疲弱、失业率高企的泥沼状况,加上决策当局因循旧制的经济政策,也会使得这种新常态长期化;几乎与西方新常态现象同步,我国也出现了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明显加快、经济增长动力也出现明显的新旧转换,构成中国特色的新常态的主要内容。尽管中外新常态词汇相同,但国内和国外“新常态”的内涵和实质显然是存在差异的。
新常态对经济增长动力影响巨大。一方面,新常态对经济增长动力的总量和规模形成制约,造成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下滑甚至长期停滞;另一方面,新常态将构成倒逼机制,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动旧动能的丧失并刺激新动能的产生,从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社会乃至空间的快速转型升级。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经济增长动力的现状特征和变动趋势,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基于中外新常态的大背景,以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为主要样本,在遵循经济增长动力研究的“要素维度”的经典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产业维度”和“需求维度”来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更准确、更清晰、更生动的研究结论。全书由欧江波负责总体设计和最终审核,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主要由欧江波撰写,第二章主要由唐碧海撰写,第三章主要由伍晶撰写,第四章主要由范宝珠撰写,第五章由欧江波、唐碧海、范宝珠、伍晶共同撰写。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错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欧江波
2021年5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