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尽在掌握
众人大吃一惊。
揭画这活在古董书画界,完全就是个传说中的技术。
揭画的原理,其实就是将画一分为二,一张画变成两张画。
国画必须用宣纸,宣纸的特点就是渗透性好,书画作品,为了达到力透纸背但又不至于让笔锋过于堆积,往往会选尽量厚实的宣纸。
这个前提下,自然就让揭画成为可能。
一张揭为两张,两张都是真品,又或者说都只是半张真品。
要达到这个结果,技术要求非常苛刻,揭画之时需要小心翼翼就不说了,很多时候纸的条件都达不到,因为不够厚实。
“这,这画好像就是有问题……”
“这纸太厚了吧!”
“难怪保存这么完好!”
凌一鸣开口之后,立即有人七嘴八舌,众人再一审视那画,确实挺厚。
“阁下不要乱说,板桥先生不缺钱,这幅画明显是朋友请他画的,因为比较珍贵,用个二层三层纸都很正常。”中年人赶紧道,他其实有点急了。
宣纸分为生宣、熟宣。
生宣渗透性特别好,所以常用于书画。
同样是生宣,其厚度又有不同。相对而言,越薄晕染性更好,但也更考验画手的功力。
缺点当然也很明显,不易保存。
有时候,如果画的价值实在太高,难免会有牺牲晕染而追求保留时长的做法。
至于纸的层数,那自然也是可以被揭画的原因,当然这个难度还是非常大。
“阁下不知道上品画作得纸越薄越好吧,真以为板桥先生会为了易于保存还坏自己的口碑。”凌一鸣又开口了。
“你们这些人,什么都不懂,我不卖了。”中年人脸上显露慌乱。
他将画一卷立即就要走人。
门口却有几个彪形大汉站着,双手入怀,肌肉高高隆起,若是他走到门口,这些人肯定会动手。
杨林不动声色,似乎在冷眼旁观。
其实不然,他早就有了主意。
今天真的是碰巧了,他前世见过这幅画的真迹。
有些事情,前世因为错过,只是听过,身在行中难免遗憾。
那是在前世时,他到香江旅游途中见到,画确实是真品,但当下却又不是真品。
事情比较简单,这画在一场拍卖海选大会上,被一位专家评委以高仿的名义买走了,成交价是三千块,但半年之后在香江就卖出一千七百多万,又等了三年,直接三千多万成交。
一名评委,在大庭广众的海选会上指鹿为马,坑人钱财。这跟街头商铺的捡漏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纯纯的恶心人!
市面上不多见,却也不是绝无仅有。
古董行业,这种恶心专家太多了,毕竟是横财,他们随时都想着骗人,没骗到不是心好,只是因为没有机会而已。
“老哥,你急什么?我看你也是个正经玩家,咱们好好说话就行,难不成你怕人给你抢了?今天不说出来真假,外面大家一传,你不用在行业里面混了。”杨林淡淡的道。
他看似威胁,其实好心。
“你威胁我?”中年人脸上通红。
他其实也看出来情况不对,有点不敢往外面走。
孙富大踏步走了出来,他顺手把人拉住,“你担心个球,你把画拿出来看看,道理讲给你听,你要实在听不进去,你走你的,咱们哥俩儿保你没事。”
胖子拍打胸脯。
孙富其实也算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不过他确实对两幅画都感了兴趣。
当下有点要把中年人连骗带拉弄回来的意思。
“李老板,这画不管是真是假,你这态度就有问题。我凌一鸣可不喜欢硬守行业规矩,你要就这么走了,怕是会出名。”凌一鸣冷笑。
行业潜规则又有一条,就算中年人卖的假画,只要他不是恶意诈骗,那其他人看出来后私下知道就行,一般不能传出去。
尤其是在京城,各方势力云集,利益交错,这套规矩尤为流行。买到赝品的,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到位,自认倒霉。
凌一鸣却似乎要当这个正义使者。
“你们要抢吗?”中年人身体颤抖着道。
“老哥,我知道你缺钱,你缺钱不能坑人啊,你对这画都没有信心了。”杨林又道。
“不可能,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中年人急得要死。
还是杨林这句话管用,他又抱着画杀了回来。
祖上传下来这种话,在这行里面最不能信。
中年人稀里哗啦,又把那画重新摊开了,他情绪激动,“这画的写意,题字,印章样样都没有问题,纸质我就不用说了,按照诸位的眼力,这种最基础的东西……”
“我已经说了印章有问题。”没等他说完,凌一鸣就翻了个白眼,打断了他的话。
“你他妈是不是瞎,这是留款,这是印章吗?”中年人指着凌一鸣开骂。
他现在已经是狗急跳墙了,在也顾不上之前的拘谨,干脆鱼死网破。
题字末尾写着板桥郑燮,正是留款。
杨林摇了摇头,“这好像是仿的留款,章盖上去的,有点低级。”
刷!
话音落下,中年人的脸白了,他张大嘴巴似乎有点错愕,很明显他自己知道这个天大的漏洞。
仿留款印,无非就是个凸面印不做边框就行。
这种东西印上去,因为笔触与力道不对,渗透性会差很多 ,并且要用非常粘的墨,要不然会很容易出现字体不清晰,着黑不匀的视觉效果。
那四个字哪哪都是问题。
“李老板,我刚才也看出来不对劲了,只是我确实不懂书画,画揭不揭就不说了,这印你得解释一下。”孙富也开口道。
旁边人人开口,没人给中年人留面子,大家本来就是萍水相逢。
板桥郑燮是郑板桥画的留款没错,而他的印章无数,却从来没有这个字迹的印。
“这是我祖上花高价买下来的,《石竹图》没有问题,这个肯定没问题……”中年人继续咬牙切齿,想做垂死挣扎。
人堆之中,有人哑然失笑,中年人这种辩驳实在无力。
祖上老生常谈,真假混杂那是最低级的套路。
让人都懒得张嘴问他。
这一行,确实骗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