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经营:松下幸之助与德鲁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从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思考中国式管理

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国家之间的竞争、合作和相互学习,是人类共同进步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首先造福于国民,进而贡献于国家,最终促进世界繁荣。国家宏观经济是无数微观经济汇聚的洪流,经济崛起来自企业群体的卓越贡献,其背后是诸多优秀企业家“产业报国”的思想觉醒。

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的工业文明时代,众多伟大的发明和无数技术创新涌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平衡运转、相互促进,支撑了企业发展的跨量级突破,管理学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破壳而出,于是在不同的时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世界级企业。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美国企业群体和日本企业群体的崛起,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美国式管理,下半叶出现了日本式管理,独树一帜的管理模式都产生于卓越的企业实践和群体效应,美国式管理以杜邦和通用汽车等为代表,日本式管理以丰田和松下电器等为代表,这些公司都是人类商业组织的不断实践,既一脉相承,又渐进创新。从早期英国企业以“物”为中心到美国企业以组织为中心,再到日本企业以人为中心;从生产方式到组织创新,再到企业文化;从公司制到管理思想,再到经营哲学。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像人类的左右脚,两步迈上两个大台阶,引领人类的公司化经营迈上哲学高度。

彼得·德鲁克和松下幸之助就是两位开辟经营哲学的世纪巨人,分别是20世纪美国管理学界和日本产业界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对推动人类商学进步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渡边祐介先生的这本书通过对两位大咖的比较研究,不仅发现他们在背景、经历和管理侧重点上的差异,而且发现他们在思想、价值观和追求上的高度融通。

渡边祐介写道:彼得·德鲁克和松下幸之助出生在完全不同的国家,分别是学者和实业家的身份,却对管理有相似的看法。不仅是对管理,二者对人性和社会也有相似的看法,甚至在每个人通过管理和工作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功这方面也有相似的想法。

彼得·德鲁克和松下幸之助对同一时代的人都表现出温暖的态度,他们都提出了真正具有普适性的成功哲学,他们的成功哲学超越了技术、管理和所谓的技巧。彼得·德鲁克和松下幸之助都在取得极为罕见成就的同时,始终保持低调而谦虚的作风。

对于人生和经营,优秀的企业家“都拥有一套自己的美学或者哲学。还有一些企业家有着奇妙的想法和非凡的气魄,但是企业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往往就会止步不前。成功很难,保持成功则更难”。彼得·德鲁克和松下幸之助观察万物,持续思考“从个人生存到个体的社会价值,从人生观到人类观,从个人思想到企业灵魂”的内容。他们发现:只有处理好企业与人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才能让企业在正确的道路上延续—这就是经营哲学的高度。

彼得·德鲁克发现企业家存在的社会价值,松下幸之助倡导企业家要用大义担当来确立公司使命,个人和公司都要革新。在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之后,渡边祐介发现,美国式管理超越美国国界,日本式管理超越日本国界,它们是人类商业组织的共同财富。

经营需要人类观,遵循自然规律,从传统精神走向未来。渡边祐介提醒今天的企业掌舵人:企业要重视创始人的哲学思想和经营理念,对立与和谐是自然规律、宇宙真理,要从独特性中发现共同的智慧。人类的普遍性与国民性、民族性并存,正如松下幸之助倡导的那样:企业经营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平与幸福,领导人要集合众智,大事不可独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如饥似渴地学习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从中汲取营养、成长创新。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企业涌现出诸多卓越实践案例,受到全球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普遍关注,也出现了“中国式管理”的思考。

不论是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还是中国式管理,都来源于企业群体的卓越实践和全球贡献,都不是自我标榜,而是他人赞誉。所有管理模式都是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都贡献给人类以共同进步,也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曲折命运孕育伟大思想,人生波澜万丈,磨炼哲学心性。在新的历史阶段,无数中国企业家在求生存、谋发展的道路上苦苦求索、创新奉献,我们坚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定会有一批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家向全球企业贡献中国管理智慧。

李翼

零牌顾问执行总裁、技术导师

中国广州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