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神域外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1章 南唐黄帝篇(7)

军事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缮甲募兵备战。

建隆二年(961年)年底,李煜设置了龙翔军,训练水战,以备不时之需。

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发动灭南唐之战。在与宋兵戎相见的时候,李煜立即与宋朝断绝邦交而交战。他一方面命大将朱令赟率十五万军队沿长江布防,迎战宋军。一方面也展开积极的外交,向邻邦斥之以唇亡齿寒之理,希望可以得到他国的援兵。在朱令赟战死后,李煜又一方面急命张洎作蜡丸帛书求救于契丹,一方面积柴宫中,准备一旦都城失守,则与宫殿俱梵,作最后的战争总动员,而作战时也亲自处置了叛国的皇甫继勋以鼓舞军心。

从战争过程看,李煜的军事战略是得当的,宋军于开宝七年十月正式出兵,到开宝八年十二月攻破金陵,前后历时一年有余,其中,宋军屯兵金陵城下即达一年之久。战况虽不利南唐,但双方亦各有成败。

正是这些地方的反复争战,牵制了宋军的力量,导致久围金陵而不能下,甚至使赵匡胤产生动摇,打算撤军休整。

文化推行

儒学南唐的教育主要以儒学为主,统治者积极倡导儒学,大力推行和奖励儒学教育,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李煜尤其喜好儒学,更以实际行动奖励儒学教育。当时南唐连年贡宋,国家财政极端困难,但李煜仍然大力支持并资助庐山国学,特别拨调官田租税以充当庐山国学的经费。李煜本身好学,也鼓励群臣读书,致力于推行教育,更以才取士。面对内忧外患,他也坚持贡举,未曾罢行。在李煜的推动下,又在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配合推展下,南唐儒学达到盛况。

倡导文学

李煜和李昪、李璟一样,不但优礼文人墨客,而且也做诗填词,相当有成就。李煜不但自己爱好填词做诗,也曾劝其近臣在从公之暇,为学为文。在他的倡导下,文臣武将都博学多识,颇有才情。

到李璟、李煜时期,南唐科举的进士科考试以诗赋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倡导了一种崇儒尚文之风,有利于诗歌创作良好氛围的营造,推动了南唐诗坛的繁荣和诗文教育的发展。[105]李煜醉心音乐,也礼遇宫中教坊中的音乐家。他本人也擅于舞蹈,他曾自编新舞,名为《金莲舞》。上行下效,南唐的乐舞之风相当盛行。

搜集和整理文献李煜是一个身体力行致力于文献收藏的君王,除了收藏书籍,李煜还十分致力于收藏书画真品。他总是不惜重金,千方百计地悬赏、寻求钟繇、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书画而外,爱好音乐的李煜,还着意搜求古今各类名家曲谱。值得一提的是,李煜不仅搜寻珍藏裱装书籍曲谱等文献资料,而且还着力于修整、校雠和编秩,注重所藏文献的精到完备。着意提高了文献收藏的品味,又以帝王身份,召集和提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艺术人才。

重视科举南唐一直比较重视科举取士,特别是在李煜统治时期,他通晓经史,进一步完善了南唐的科举制度。尽管国势衰危,但并未中断科举。开宝八年(975年),在面对强敌压境时,李煜为笼络人心,仍然委派伍乔主持贡举,这是南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终李煜一朝,选拔出来的南唐较有名的进士有舒雅和丘旭等人。

科举方面,李煜重视选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韩熙载主持贡举,录取进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铉复试,并亲自命题考核。

开宝五年二月,内史舍人张佖主持礼部贡举,录取进士杨遂等三人;清耀殿学士张洎称张佖遗漏了很多人才,李煜便命张洎对落第之人进行复考,又录取了王伦等五人。直至南唐亡国的开宝八年二月,李煜还举行了南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张确等三十人。

崇信佛教

李煜十分笃信佛教,开宝二年(969年),朝廷出钱招募平民百姓和道士做僧人,道士愿意为僧,则奖励二金,很快金陵城内僧人数量激增至万人。

度僧还需建寺,南唐佛寺已不少,摄山栖霞寺和牛首山祖堂幽栖院是当时重要的佛教胜地,是净土宗的祖庭,开先寺则为青原系云门宗的重要道场。开宝三年春(970年),李煜“命境内崇修佛寺”,同时在宫中新建佛寺,至李煜亡国,南唐皇宫内建造佛寺已达十多所,这在历代崇佛的帝王中也极少有。

李煜对佛僧礼敬知重。据《十国春秋》记载,受李煜供养的知名法师有缘德、清禀、行言、智筠、匡逸、元寂等。而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则记载除上述提到的高僧外,还有在金陵报恩院的清护、净德冲煦,归宗寺的道诠及蕲州四祖山的清皎等。

由于李煜如此佞佛,南唐文武百官便投其所好,纷纷信佛。当时许多大臣都改食素食斋饭,持戒以示虔诚奉佛。一旦李煜在宫中礼佛,王公大臣便闻风而动,趋近附和,朝臣每因此而获宠。中书舍人张泊善于揣摩李煜的心思,每次觐见都谈论佛法,分外得到李煜的恩宠。李煜设澄心堂为政权中枢机构,党争末流借机上位。这些利用佛教亲近李煜的人进入朝野后,尸位素餐,无大作为。这也是后人指摘李煜崇佛误国的原因之一。

外交

与宋

李煜即位之初,即上表宋太祖,自称无意王位,极尽谦恭。同时,对宋连年进贡,甚至一年之中数次进贡。“每遇皇朝使至,国主衣紫袍,备藩臣礼”。

他还派人持重金贿赂宋朝重臣,以求对宋朝政治施加影响,维护南唐利益。

礼仪方面,李煜登基后,沿用北宋年号,每次会见北宋使者都换龙袍为紫袍(官服),变更李璟臣服后周时,只除帝号,其他礼仪不变的旧制;[49]开宝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下令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并先后多次上表宋廷,请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与吴越

自李璟即位开始,南唐与吴越的关系即趋于紧张,多有战事发生。在李煜即位后,两国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在宋太祖灭南唐的军事行动中,吴越国却成为宋灭南唐的阵前走卒。开宝七年(974年),宋将曹彬自蕲阳过长江进攻南唐江防要地池州,在此之前,宋已经与吴越约定夹击南唐。李煜曾亲自致书吴越王钱俶,离间吴越与宋朝的关系,结果钱俶把他的信交给了赵匡胤,南唐未能摆脱遭受东西夹击的窘境。次年(975年),吴越兵与宋兵在南唐赖以为天然屏障的千里江面上协同作战,在宣州、江州、鄂州等地大败南唐军队。吴越还攻陷了南唐的常州、江阴、润州等地。同年,吴越兵直抵金陵城下,与宋兵会合一处,攻入城中。且入城后大开杀戒,并焚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