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稳定人心,自毁长城
白邑
白氏为家主举行了十分宏大的葬礼,不过白桓陪葬依旧按照白氏惯例,一身华服,一块玉佩,一室典籍而已。
白振看着父亲的墓碑,第一次有了对周王朝不满的想法,可是白氏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积蓄啊,白振也终于明白先主罴为什么要立家族了,因为一个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啊,只有许多人的力量聚集到一起,才有和不公作对的时候。
而如何将众人凝聚到一起呢,家族,有什么比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最亲呢,只要有合理的制度,保证宗族之间不出什么端倪,一声“有人打我们白家人”,不得提起家伙就上啊。
在白桓的丧事办完后,白振独自一人看着脑中的玉圭:
【世系】
武祖(享龄五十五):姒姓白氏罴【遗言】:武儿没想到吧,善待家臣。
襄祖(享龄六十三):姒姓白氏武【遗言】:桓儿加油!重视学堂传承。
桓祖(享龄四十一):姒姓白氏桓【遗言】:姬瑕你个坑货,你TXX。
【家主】
姓:姒
氏:白
名:振
资质:良(中庸)
武:粗通武艺,用兵如神(+),体质正常
文:精通文墨,略善治政,心理正常
【史藏】
【文】《牧誓》《周礼》《康诰》《酒诰》《梓材》《馈禾》《商书》···
【武】《弓决》《战剑决》《锻身》《戈决》《军法书》《阵法书》···
【史】《姒罴记》《白武记》《白桓记》
第二天,白府众人在议事堂议事。
白振坐在主位左身后站着影卫卫士长全风(全泽之子),右身后站着白罴卫卫士长仇专,
下面左边依次坐着,支脉脉主白翰(白璋之子),藏书阁阁主白智,白氏学堂山长白溯。
下面右边依次坐着民事堂民堂主苏祥,军事堂军堂主原普,白邑邑长游蔚。
白振说道:“先主这次没于南方,这不是先主的错,而是天子的问题,因此我们今后要有选择的回应天子的诉求,像这次如此明显的无益征讨,我白氏应该找理由拒绝,诸位以为如何?”
堂下白氏众臣明显对这次周天子将家主害死在南方怨念颇深,都点头称“喏”,表示支持。
白振见大家都赞同自己的观点,于是接着说道:“这次随先主殁于阵中的还有前影卫卫士长全泽和前白罴卫卫士长匡封,因此我打算提拔全泽之子全风担任影卫卫士长,以及仇专担任白罴卫卫士长,其余诸位都保持不变。”
见到堂下都没有异议,于是接着说道:“我刚继承白氏家主之位,对于家中的情况不甚明了,因此希望诸位能够给我介绍一下家中的情况。”
民事堂民堂主苏祥出列说道:“现如今我白氏有封地一百里,四邑一关,分别为白邑,槐邑,麓邑,罴邑和白关,人口六万,
其中白邑有三万,占据白氏人口近一半,槐邑一万,麓邑六千,罴邑四千,白关一万,白氏商队遍及周王朝各个大城和各个诸侯国,
现家中金两万,银三万,铜五万,铁一千吨。匠五百,另外在太行山中发现了一座铜矿和一座铁矿,因为比较靠近东夷部落,所以没有开采。”
随后军事堂军堂主原普出列汇报道:“现家中家兵两千,甲具齐全,如今五百在白关,五百在罴邑,两百在槐邑,三百在麓邑,五百在白邑”
影卫卫士长全风也出列道:“原白罴卫两百人,现白罴卫一百五三人”
支脉脉主白翰起身说道:“现在支脉没有神印的公族十三人”
白氏学堂山长白溯说道:“现在学堂内有学籍的学童总共五千,在各邑都有一个小学堂,白邑有五个小学堂”
白振点了点头表示了解,接下来就是议事环节了,最后白氏得出议案:
甲:扩大麓邑和罴邑,增加两邑的人口,在太行山中寻找能种植作物的土地,开垦农田。
乙:设置一个专研院,研究如何将丰邑那颗祖传槐树移植到白邑来。同时加大招揽人才的力度。
丙:支脉子弟,白氏只供给基础生活,其他的需要自己到家族中找工作。
丁:加大投入学堂建设,将白氏学堂改为白氏痒序堂,掌管白地所有学堂事物。
戊:尽快挑选勇士将白罴卫补充完整。
这次白氏议事并没有做出大的改动,主要是稳定了先主桓突然离世造成的动荡,若不是白氏继承制度完善,只允许家主嫡脉继承家主之位,而且家主只能指定一个妻子作为正妻,一般是第一个妻子。
而由于历代白氏家主都只有一个妻子,因此不存在争位这一说法。而且拥有少主制度。因为有着玉圭施加影响,因此白氏家主一向身体很棒,只要不出意外,妥妥的都能活到五十以上,
因此能够等到少主完全成年,且拥有深厚的家学,使得白氏少主不会成为心智不全,没有认知的昏庸之主。
王十九年(公元前977年)
周天子南征荆楚,大败而回,不仅洛八师,殷八师都丢失在汉水沿岸,还损失了大量的支持周天子的诸侯贵族,更为重要的周天子本人也崩逝在汉水。
周天子尸体回到洛邑后,众臣为他上谥“昭”,称周昭王,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威仪恭明曰昭,圣德嗣服曰昭。
而由于周天子死的太过忌讳,于是周王朝中央没有通告诸侯,让诸侯来祭拜。
之后,周昭王之子姬满登基为天子,由于周天子发现先王之道已经衰败,因此为文王和武王的法度缺失而伤心,
随后周天子任命伯臩为太仆,让伯臩随时告诫他治国的道理,作《臩命》。于是天下重新安宁了下来。
王十二年(公元前965年)
周天子见犬戎没有及时送上贡品,一时兴起,突然想要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谏说道:“大王这可万万不行啊,康王在位时显耀德行而不炫耀武力。
军队驻守都城而在必要的时候才出动,出动就必定要显示威力,可是炫耀武力就会亵渎军队,如果军队的实力被敌人所知,就不能震慑敌人。
因此赞颂周文公的颂歌说:‘收起干和戈,藏好弓与箭,我想要美德,传遍全天下,王业永保全。’
康王对待百姓,会尽力使他们品德端正,并且使他们性情纯厚,让他们财产增多,让他们器用便利,明示利害所在,用文德教化,令他们追求福利,并且远离灾害,心中怀有仁德而恐惧威刑,
因此康王才能保住文王、武王的事业,并且不断的壮大,以至于到现在天下还有许多怀念康王的人。”
随后祭公谋父继续对着不耐烦的周天子说道:“大王,按照先王的制度,邦畿以内是甸服,邦畿以外是侯服,诸侯守卫之地是宾服,蛮夷所在之地是要服,戎翟所在之地是荒服。
甸服的诸侯要向天子的父、祖进献祭品,侯服的诸侯要向天子的曾祖、高祖进献祭品,宾服的诸侯要向天子的远祖进献祭品,要服的诸侯要定期进献贡物,荒服的诸侯要来朝见天子。
甸服诸侯进献的祭品每天一次,侯服诸侯进献的祭品每月一次,宾服诸侯进献的祭品每季一次,要服诸侯进献的贡物每年一次,荒服诸侯朝见天子终身一次。
在先王的遗训中,甸服诸侯不进献祭品就要反省思想,侯服诸侯不进献祭品就要反省言辞,宾服诸侯不进献祭品就要修定制度,要服诸侯不进献贡物就要修正名分,荒服诸侯不朝见天子就要反思德行,依次做到却仍然不能使诸侯尽职就要施以刑罚。
天子要惩罚甸服不进献祭品的诸侯,攻打侯服不进献祭品的诸侯,征讨宾服不进献祭品的诸侯,责备要服不进献贡物的诸侯,告谕荒服不朝见天子的诸侯。
因此,关于刑罚的规定,有用于攻伐的军队,有用于征讨的武器,有施于责让的命令,有写于文告的言辞。
下达文辞命令却仍然不能使诸侯尽职,就要进一步反思德行,不要使人民疲劳进行远征。所以邻近的诸侯没有不听命的,远方的国家没有不服从的。
现在自从大毕、伯士去世以后,犬戎氏遵守其职责前来朝见天子,您却说‘我一定要按照不进献祭品的罪名征讨他们,还要向他们炫耀武力’,这无异是抛弃了先王的训诫啊。
我听说犬戎氏宣扬敦厚的风气,都遵照前人的德行,并且能够一直坚持,这样一来的话他们就有足够抵御我们的力量了,这不得不令我担忧啊”
周天子听着祭公谋父的劝诫,感到十分厌烦,于是让人将祭公谋父赶出了王宫。
最终周天子还是发兵征讨了,他出动了新建的洛八师和西六师,并且让沿途的诸侯国率族人从征,最终抓了八个部落首领就班师了。
在白邑的白振听说了这件事,对着旁边的少主白衍摇着头道:“周天子这是自取灭亡,自毁城墙的举动啊,攻打一个没有错的蛮戎,这无疑会导致大量蛮夷诸侯国脱离周王朝的统治。
为了自己的一时情绪而损坏自己家的财物,这不是愚笨是什么?”
果然,荒服的诸侯国听说了这件事,从此荒服的国家都不来朝见周天子了。
-----------------
因一时冲动而损坏已有的财物,此不智也;因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而讨伐他人,此不仁也;摒弃先王的遗训而妄为,此不孝也;不顾本国贫乏的民力而强行征伐,此不忠也。
——《白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