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成为超级个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1 朋友反馈

每个人都有认知盲区,很难做到时时刻刻都准确地认识自己。这个时候,你往往可以从朋友处得到比较客观的反馈。

我有一个朋友白姐,人缘特别好,跟人相处总是让对方觉得很舒服。她运营的社群氛围和转化也都很好。我们都觉得她同理心特别强,仿佛可以本能地体察和照顾到对方的感受,而且经常是对方还没有把话说出口,她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了。但是她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能力,以为每个人都能做到。

后来我们跟她聊起这件事情。原来她的成长环境比较复杂,从小就要学着处理人际关系,要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段成长经历锻炼了她的人际交往能力,长大之后,她总是习惯花很多时间跟周边的人交流,深入了解他人的生活、工作和想法,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之后,才觉得安心。这已经变成了她潜意识的动作,她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什么特殊的能力,还以为其他人都是这样的。

所以要想挖掘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除了自我总结,还可以筛选3—6位对你比较了解的朋友,在轻松的状态下听听他们对你优势和能力的看法,其中一定会有你没有想到过的惊喜和反馈,让你看到新的东西。

小丽特别喜欢读书,文学、商业、财经、社科类图书都看了不少。她想要打造“读书达人”的个人品牌,所以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一些读书笔记和评论。小丽以为读书就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可是朋友圈的分享一直效果平平,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少。她的闺密说,你有没有发现,周边人跟你聊到产后瘦身的话题时,他们的眼睛会放光,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而且他们都很佩服你的自律,很多人都做不到。

小丽不太确定是否应该打造“产后瘦身达人”这个方向的个人品牌。这个方向不像读书达人那么“高大上”,而且真的可以变现吗?直到有一次,她碰巧在社群里无意间聊起了这个话题,群内成员的反馈真正颠覆了她对自己的看法。

当时群里有人问到应该如何减脂瘦身,热心的小丽马上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理历程:有哪些减肥方法、自己产后是如何瘦身的、如何科学饮食等。这一次互动完后,群里竟然有近20个朋友加她,更让小丽惊喜的是,新朋友不仅希望她帮忙针对化地分享一些方法和实用好物,甚至还有人提出要付费邀请她作为自己的减肥教练。小丽恍然大悟,觉得这个方向大有机会,朋友提醒得太对了!

对别人有用的能力才有变现价值,所以当你迷茫时,不妨听听朋友对你的看法。我们要怎样发现对别人有用的能力?多听用户说,多听你的朋友说,自以为的能力不算。很多创始人都表示,自己最后成功的业务,大多不是最开始创业时执着去做的。所以我们不管是创业还是打造个人品牌,都需要主动适应和迎合用户需求,不要自嗨。

我在确定自己的个人品牌方向之前也非常迷茫。虽然我身边不止有10个朋友跟我说,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一个特质,每当你做一件事情,只要做成了,你就可以很系统地给别人讲清楚整个过程,你是怎么做到的?

是吗?这是一件很值得强调的优势吗?我清晰知道自己不仅可以讲清楚这件事的底层逻辑,还可以轻松地总结出各个环节和流程用了什么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等,变成清晰可落地的SOP。我讲述的方法跟其他人不一样,我会提前了解清楚对方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然后根据对方的认知和能力灵活调整演绎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对方容易吸收。假如我们的目标是到达第十层楼,那我会先了解清楚对方目前所处的楼层,他还有多少体力,然后帮助他到达第十层。

朋友说,那你很适合去做分享和培训啊,有落地结果又能总结和输出的人太少了,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复合能力!有的人自己能做,但是很难系统复制给别人。我听完似懂非懂,因为当时在头部平台工作,我满心想的都是扶持个体品牌创业,从各个角度挖掘怎么能帮助他们做得更好,一直投身在一线,所以就没有把朋友说的放在心上。

由于工作成绩不错,前后任职的两家公司竟然不约而同地邀请我做一些对内、对外的培训和行业会议分享,我也就抱着帮助公司推进业务的心态来用心准备。后来我收到了非常多的正面反馈,用户给我留言说内容对他们非常有帮助,我还因此接到很多合伙人邀约、工作邀约,并获得了一些付费邀请我做咨询、培训机会。我因为还在职,都一一感谢后婉拒了。

到现在,总结和输出自己的实战经验已经成为我工作的常态,甚至带来了收入,这是我几年以前从未想过的。

所以我们不一定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你的朋友说不定更能看到你的闪光点!去和朋友们聊聊吧,把他们的反馈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