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么说,家长才会听:与家长沟通的19个建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建议1 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困难,但令他们最害怕的是与一些难缠的家长打交道,这些家长会大吼大叫、威胁恐吓、粗鲁无礼……教师、校长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回避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一想到与难相处家长沟通的情景,就会增加教学工作者们的心理负担。

除此之外,向那些友善而且积极配合教学工作的家长通报坏消息,也会让教育工作者们感到不安。是否有某些方法让我们更有效地完成这些工作?在我们备受煎熬的情况下,有没有一些我们可以利用并且依赖的工具?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本书的目的。

第一部分会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有些家长身上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尽管处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环境,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不同时代背景的家长身上找出相似之处。

第二部分会提供给你提高沟通技能的方法,以便积极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也许有些方法你已经投入使用了,但我们还是希望有许多内容可以装入你的“锦囊”之中。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会提供一些特定的交流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应对最为棘手的场面。这两部分还提供了一些对话示例,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应付最难相处的家长,在冲突的情形下与家长有效地沟通。“如果家长的看法是对的,那会怎样”“道歉的力量”“告知坏消息”以及“处理好公平问题”,这些问题都将详细论述。我们还研究了汽车销售员的销售技巧,以此来学习在与家长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利用那些游说顾客的巧妙方法。

一般来说,我们把家长参与理解为加入家长协会PTA或者做甜饼之类的义务活动。这些事情的确重要,但孩子们最为受益的还是父母在家中对他们教育的参与。


家长的重要性

书中有几个术语我们需要做出说明,第一个词就是“家长”。“家长”在本书中是泛指的,家长是指父母(监护人)、祖父母或者成年人(监护人),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家长而不去细分。但是,读者们一定要小心:当我们给学生家里邮信或者给学生发返校通知时,用词必须谨慎。如果向特殊组合的家庭发通知,我们不能轻率地使用“父母”这一词。

不过,我们在本书中泛泛地使用“家长”一词,是为了读者的方便,不同的读者可以使用合适的词汇与学生的家人进行沟通。

我们还需要指出一点,父母依然是父母,他们并不会真的与过去的家长不同。父母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当代父母与50年前的父母一样,仍然不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或者怎样提供最好的教育,但他们仍然希望孩子们受到最好的教育。事实上,我们现在最感到头疼的家长也许就是50年前最令教师感到难相处的父母,只不过他们现在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辈了。

尽管我们相信,人还是那些人,家长还是那些家长,但某些环境因素已经发生了改变,如单亲家庭的增加、全职工作母亲的增加、各种各样破碎家庭的出现。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两章里详细讨论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相信,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任。如果单亲家庭是孩子违纪的原因,那么每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违纪,而我们知道这显然不是实情。此外,就算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家长是没有理由对那些教育他们孩子的专家粗鲁无礼或是专横跋扈的。

即使不去考虑上述这些环境的变化,家长本身就是教育者,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对孩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这正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曾担任校长的那所学校里,教职员工认为父母对于培养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当我们感到筋疲力尽,对某些学生越来越缺乏耐心的时候,我们对父母角色影响力的信念就越发强烈。当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感到越来越难以处理时,我们总是提醒自己:如果对某些学生感到忍无可忍,感到耐心已经到了极限,几乎无法容忍他们第二天再走进教室,那么还可以做一件事,一件简单至极的事,就是与他的家长面谈。这将使你对那个孩子产生全新的看法,使你能够对他更加宽容。

这的确很神奇,只要我们与他的家长面谈,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我们对学生的看法通常会发生改变。我们会立刻认识到,“那个孩子原来很优秀嘛,我原本想他肯定让家长头疼,但现在看起来正相反,他是父母眼中的宝”。

学年快结束时,我们感到身心疲惫,忍耐力几乎到了极限,这个时候家访像魔法咒语一样能让我们精神振奋。如果因为捣蛋的学生而困扰,这时最好和他的父母谈谈。之后,你也许不再担心他,你不会对他感到愤怒,相反,你会希望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带他回家。

这种观点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们都知道,不应以消极的态度来看待所有的父母。我们认为,理解家长是我们教育理念的最关键部分,也是本书的宗旨。


如果知道怎样做,我们就会做得更好

事实上,90%以上的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做得非常好,学校里通常只有5%左右的学生是真正调皮的。尽管很多学生都有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成长的潜力,但绝大部分父母都已经做得不错了。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100%的家长如果知道怎样做就会做得更好。首先我们要知道,有些家长自己心中的所谓榜样是不起榜样作用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拿那些最难对付的家长的反应与我们自己父母的反应或者邻居小孩父母的反应进行对比。

说实话,如果学生的家庭结构完整,许多父母的确会有完全相同的反应,但本书不会去过多地讨论这些反应。我们已经知道怎样与容易相处的家长打交道,每个人都会。我们要讨论的是最难与我们合作、最棘手的那部分家长,而且涉及处理最为复杂的局面。那些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令我们头疼的家长,就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5%的家长。我们都知道对于我们要处理的学生,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当我们与家长打交道时,也要保持这种态度。毕竟,家长的好坏是由学生来评价的,他们认为好的就是好的。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醒自己,保持积极关注。当我们召开返校前的家长会或家长教师座谈会时,来的家长不多,这是我们常碰到的难题。这个时候,我们应当认识到,不管怎样,这些来参加会议的家长,此时对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我们绝不能让缺席的家长破坏了会议氛围。如果到场的只有10%的家长,我们要明白这10%的家长的重要性,他们将来也会来参加会议,而且还会向其他家长传递积极的信号。

我们必须不时地与那些令我们不高兴的家长打交道,此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家长没有权力破坏家长会,更没有权力影响其他那些参加会议的家长。本书中我们会提供一些特别的点子,来帮助教师增加家长会的出席人数。我们必须时刻记得:最重要的家长是那些经常出席会议的家长,我们要让他们感到自身的重要。


从自己开始

与难相处的家长打交道,需要你首先从自己开始剖析。在教育领域不存在无上的权力,通常情况下,每一条规章都有例外。不论我们怎么使它一以贯之,总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但是,有些事情必须坚决执行,那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剖析。

我收到过的最佳建议是,“你不必强调谁在负责,任何人都知道谁在负责”,在学校里尤其如此。想一想你学校里最好的教师(把你自己排除在外),他们是不是常常必须在教室里强调“这个班级由我负责”?我想他们从来不这样做。现在,想象一下你学校里最不会管理纪律的班主任,他们是不是经常想要证明谁是权威?他很可能一个小时强调好几次!结果是,班级里的25个学生都不认同他的这种权威。与最难打交道的家长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从不争辩、大吼、冷嘲热讽,或者违反职业道德。注意,关键词是“从不”。要知道,我们从不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原因之一是,在任何情况下,至少有一个成年人你可以依赖,而那个成年人就是你自己。另外,你永远不要与人争辩,因为除了争辩你还可以做很多的事。那些难相处的家长花大量的时间在与人争个高低,他们也许会在杂货店里与收银员争辩上20分钟,他们在家里争辩,在工作中处处向同事挑衅,这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你又何必再加上“一顿”争吵呢?!

我们要有意识地控制争辩的次数,并问问自己,是不是经常大吼大叫,经常冷嘲热讽。在教室里,我们永远不要对学生大吼大叫。部分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其他人不能这样,对学生更不应该如此。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最想对其大吼的那些学生,可能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受过许多其他人斥责的对待。我们需要教他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沟通,而不是仅仅“磨炼”他们对怒气的忍耐力。

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家长。如果我们相信他们在尽力培养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使命之一应当是帮助他们改善其培养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始终如一地向自己接触的人展示良好的行为举止。那就是说,如果是10天,我们必须做到10天,而不只是9天。如果你怀疑这一点,那么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10天中,我有多少天希望学生在教室和学校里守规矩?”“10天中,我希望家长能够有几天以尊重和礼貌的态度对待我?”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10天,那么我们必须保证自己时刻为人师表。

尽管我们在书中时常提到要以真诚和专业的态度待人接物,但还是要再次强调始终保持对学生家长高度的尊重,这是非常关键的。否则,我们可能遇到更多的麻烦。

比如我们挂断了一个粗鲁无礼的家长的电话,尽管电话交谈的初衷可能是他们儿子或女儿的不良举止,而一旦他们抱怨我们挂断了电话,那么问题通常转移到我们的不恰当举止上来。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不恰当的举止而使矛盾升级。


不要为了打交道而打交道

没有人会没事跑到牙医那里去请牙医吃饭,同样,我们也不会为了打交道而与难相处的家长打交道。请记住:没人希望与最棘手的学生家长打交道,对那些粗鲁无礼、咄咄逼人的家长尤其如此。大多数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也不想与那些咄咄逼人的家长打交道,但这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他们必须做。效率高的教育者和效率低的教育者在愿望上没有差别,但他们在行动上是有区别的。

这就是我们花整整一章来阐述与家长正面沟通的原因。首先,与家长正面沟通,可以大大帮助我们与家长建立理想的互动关系,建立我们希望拥有的信任。其次,如果我们不想与家长开展正面的沟通,那么通常情况下,当需要沟通时,沟通都是负面的。最后,通过我们自身的积极努力与家长展开正面沟通,不仅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的互动关系,而且有助于增强我们与家长沟通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