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皇长孙:我大明始终遥遥领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4章 赈灾钦差

刘玄并没有回话,但脸上的神情却早已说明了一切。

朱元璋也没有继续理会,而是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咱也不相信,这天下的官吏都可以自甘清廉,古人亦把清官分成了三类,知天理,明是非,不随便收取不义之财者为上,为了名声名节不收取不义之财物者次之,畏惧律法,担心被抓,不敢收取财物者再次之,咱以为前两者是不想贪,可谓清官也,后一者是不敢贪,也可以勉强算是个守法的官,而像你这种想贪而又敢贪的官吏,咱何以宽待?拉下去,斩首示众,以正其罪,刘玄全家,一律处死!”

直到这时,那刘玄这才恍然回过神来不停地哭嚎起来,“陛下!陛下!陛下饶命啊!陛下……”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任凭其如何挣扎,最终都只落了个身首异处,满门抄斩的下场……

而与此同时,苏州府台衙门。

知府蔡玄正在房间里更衣洗漱,就听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不由得眉头一皱,沉声问道:“谁啊?”

话音未落,管家的声音便响了起来,“老爷,梁大人有急事找您。”

“什么?”

管家赶忙又重复了一遍,“梁大人有急事找您。”

可即便如此,门外的两人却还是等了好一会,那带着镣铐的知府蔡玄这才“哗啦哗啦”地从房间里慢吞吞地走了出来,一脸不悦地问道:“什么事啊?”

“大人……”不想那梁大人才刚开了个头,就被蔡玄抬手给拦了下来,紧接着便给了管家使了一个眼色,后者则立刻会意,连忙招呼下人退了下去,然后才示意梁大人继续。

“蔡大人,昨晚又有三户遭抢了!前面两户都被卑职给挡回去了,可谁知那帮刁民还不死心,又盯上了赵家。”

“赵家?哪个赵家?”

“就是那个赵维升,赵员外!”

听到这,那蔡玄的眉头便皱的更紧了,“你说什么?连赵家他们也敢抢?”

“是啊,这些人饿急了,谁不敢抢啊?”

“既如此,那就别管本官心狠手辣了,你马上派人,把领头的给我抓起来!”

“是!”说完,那梁大人就准备转身离开,然而还没走两步却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转回身来小声说道,“对了,蔡大人,卑职刚刚听说……刘玄被抓了!”

此话一出,那蔡玄便不由得一愣,“刘玄?他不是皇上钦任的巡查御史吗?还要到苏州来的那个?”

“是啊,就是他!听说是在山东的时候捞了一把,没想到被皇上知道了。刚走到兖州就被皇上派来的人押回了京城,连城门都没进去呀!”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蔡玄很是伤脑筋地说道。

梁大人也随之附和道:“是啊,要是刘玄来苏州什么事儿都不会有,可要是换个人……就难说了。”

蔡玄听了沉默了片刻,再次确认道:“消息可靠吗?”

“这么大的事,卑职觉得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那大官人那边呢?可曾写过书信与你?”

“没有。”

听到这,那蔡玄这才长出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既然没收到信,那就说明事态还不算严重,起码不会惹出什么太大的乱子出来。”

“要说刘玄这个人哪,确实也太不检点了。”

“他检不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嘴严不严,这样,你立刻派人去京城找公孙先生好好打探一下情况,打听清楚之后立即向本官汇报!”

“是!卑职这就去办!”

……

是夜,乾清宫内。

朱雄英正乖巧地坐在书案旁陪着朱元璋批阅奏折,太子朱标便神色匆匆地快步走了进来,“父皇,刚刚收到的山东六百里急报!”

朱元璋闻言立即放下了手上的奏折,“念!”

“臣兖州知府吴兴武急报吾皇陛下,近日以来大量灾民涌入兖州,微臣虽已全力赈济,怎奈何僧多粥少,灾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聚越多,且大有漫延之势,微臣实在是难以为继,故恳请圣上立即调拨赈济粮款,安置灾民,以免激起民变!”

“嗯,知道了!”朱元璋淡淡地说道,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不禁下意识地感叹道,“聊城的事情才刚刚有了个结果,兖州就又出事了,不用问,一定又是那些贪官污吏们在背后搞鬼了。有时候咱还真是想不通,这世上的贪官污吏,怎么就杀不完,除不净呢?”

不想话音未落,朱雄英便忍不住一脸关切问道:“皇爷爷,您没事吧?”

“没事,就是有些感慨罢了。”朱元璋苦笑了一声,缓缓说道,“算了不说这个,雄英啊,如果咱没记错的话,你在定远培育的那些番豆不正是为了应对现如今这样的状况的吗?既如此,何不……”

然而朱雄英,不听还好,听了之后便二话不说断然拒绝道:“万万不可!”

朱元璋听了不由得一愣,“这是为何呀?”

“回皇爷爷,那些番豆尚且处在储备阶段,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用来赈灾的,否则大明的宝钞就会面临挤兑的风险,到时候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听到这,朱元璋不免叹了口气,“既如此,那就只能立刻派一名钦差大臣前往山东了。”

“父皇所言极是,只是父皇,应该派谁去合适呢?”

“不管派谁,可靠和清正廉洁都是首要的条件。”说到这,朱元璋稍微顿了顿,然后才开口问道,“你觉得那个秦升怎么样?”

“秦升?”朱标听了并没有立刻答复,而是暗自思忖了片刻,然后才开口说道,“禀父皇,儿臣以为,那秦升资历虽浅,确可堪当此人,毕竟满朝文武,能像他这样不徇私情,不计后果,检举揭发完全出于公心的年轻臣子并不算多。”

“是啊,毕竟是初入官场,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嘛!有一股子干劲很正常。更何况其父秦良纲是退职老臣,过去也算是咱的老友了。嗯……为人正直,家教有方,既如此,那就把秦升叫过来好了!”

“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