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大明](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01/48252401/b_48252401.jpg)
第31章 除夕夜宴
直到最后,朱瞻坺也没有答应王琰和李安的恳求。
不是他不愿意答应,也不是他担心什么,单纯地只是因为这件事儿他做不了主。
如果是个普通人的话没什么,无论是同意或不同意,朱瞻坺自己就能做主,但王琰和李安二人是大明侯爵之子。
虽无官职,但也不是朱瞻坺能够做决定的。
不过,朱瞻坺倒也没有拒绝他们,只是说要跟老爷子禀报一声,让老爷子做决定。
对于儿子的决定,朱高燧也表示赞同。
如今他们父子二人的牵扯太深了,稍微一动就有可能牵动无数人,凡事都得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决定。
不过,朱高燧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并没有去跟老爷子禀明这件事,而是一如既往的在家里呆着,一直到了除夕这一天。
皇宫,兴庆宫。
按照惯例,每到除夕,皇帝都会在这兴庆宫中宴请文武百官,从洪武朝开始到现在,若非特殊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变故。
今年同样。
而且,因为此前朱棣特意下旨让藩王带着世子进宫,今年的除夕晚宴显得格外不同。
“赵王殿下到!赵王世子殿下到!”
随着门口太监那尖利的喊声,身着团龙常服的朱高燧带着朱瞻坺进了兴庆宫的大门。
一时之间,兴庆宫的丹墀(殿前广场)上,除了表演的杂耍艺人外,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门口的方向。
朱高燧父子俩都算不上是什么帅气的人,但他们父子俩都是自幼接受皇室的教育,仪态更是教育中的一种,所以风度和气度还是有的。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圣躬金安。”
“孙臣拜见皇爷爷,皇爷爷圣躬金安。”
朱高燧父子俩同时跪地行礼。
“朕安,朕安!”朱棣显得很是高兴,摆了摆手,竟站起身走了下来。
“老三,这些年据守顺天,边关不定,这些年你辛苦了。”
“父皇您哪里的话,这是儿臣本就应该做的。”在人前,朱高燧的表现从来都是无可挑剔的。
“嗯,很好,很好……”朱棣很是满意地点头,同时笑着夸赞道。
“你不仅自己很出色,也给你爹我生了个出色的孙子啊!”
说着,朱棣拉起了朱瞻坺,往下面走了几步。
“瞻坺,这位是市舶司总监事,之前的指挥使,也是两次带领宝船队远下西洋的主帅,郑和!”
“下官见过赵王世子殿下。”郑和连忙走了出来,对着朱瞻坺躬身行礼。
“见过郑指挥使。”朱瞻坺拱手还礼。
“此前瞻坺就对郑指挥使久仰已久,对于郑指挥使在没有丝毫经验和情报的情况下,就敢于带着宝船队远涉重洋,劈波斩浪,扬我大明国威。”
“佩服,佩服!”
“世子殿下哪里的话。”郑和再躬身,自谦地说道。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陛下于我有大恩,这本就是三保应该做的。”
三保,是郑和的原名,郑和原姓马,名三保,郑和是朱棣赐的名字,也正因为马三保这个原名,再加上宦官的身份,郑和也被称为三保太监。
“诶对了。”在朱棣满脸笑意地注视下,原本正跟郑和相谈甚欢的朱瞻坺突然严肃了起来。
“郑指挥使先后两次远渡重洋,瞻坺倒是有件事情想要请教一下。”
“不敢当,殿下您请说。”郑和拱手,虽不知道朱瞻坺为什么表情突然严肃,但他也收起了脸上的笑意。
“不知道郑指挥使在下西洋的路上,亦或者是途径其他国家的时候,有没有听说过帖木儿这个国家,知不知道与他们相关的事情。”
“帖木儿?”郑和皱了皱眉,很快就从记忆中找到了这三个字。
“听说过,也了解过,但不多。”
“下官只知道,帖木儿是一个大国,其疆域之辽阔,或许不及我大明,但听那些海外诸国所说,怕是也与我们大明相距不远。”
“不过,前两次下西洋,下官也只是走到了德里苏丹赛义德王朝下辖的毗奢耶那伽罗国,据下官了解,若是想去帖木儿,怕是还要继续向西不远的距离。”
“瞻坺,你对远洋有兴趣?”听着二人的交谈,朱棣插嘴道。
“那看来爷爷让你管辖市舶司,倒是遂了你的兴趣。”
“回皇爷爷,并非如此。”对于老爷子的话,朱瞻坺摇头。
“之所以与郑指挥使请教这个问题,不是孙儿对远洋有兴趣,而是因为此前曾经听闻过一个消息,但因为不知道其真实性,所以便想着问问我们大明最见多识广的郑指挥使。”
“什么消息?”看朱瞻坺的表情不似在说笑,而是真的像有正事似的,朱棣也严肃了起来。
“回皇爷爷,您也知道,此前孙儿整治了北方的商贾,所以在消息上也算得上是灵通。”
“大概两年前吧,孙儿从一支出塞商人的口中得知,他们经由古丝绸之路出了中原,抵达了西方。”
“据他们所说,在咱们大明的西方,大约是在乌思藏都司群山的西面,有一个名为帖木儿的国家,这个国家是根据这个王朝的第一任统治者的名字来命名的。”
“他们自称是黄金家族的血脉,同时称我们大明的皇帝是……”
说到这里,朱瞻坺的脸上露出了难色,似乎是有什么话不太好说出口似的。
“称朕为什么!?”自称的转变,代表着朱棣生气了,也严肃了。
“称……”朱瞻坺脸上的为难之色不减,但好似是咬了咬牙似的说道。
“称我们大明的皇帝是契丹国的野猪皇帝……”
朱瞻坺此言一出,全场都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而朱棣则是死死地盯着面前的朱瞻坺,似乎是在探寻着什么。
见此情景朱瞻坺轻叹一声:“皇爷爷,其实这事儿我估计有很多国家都知道,比如郑指挥使方才所说的德里苏丹赛义德王朝下辖的毗奢耶那伽罗国应该就知道。”
“因为据孙儿所听说的,帖木儿曾经在永乐二年的时候意图出兵我们大明,但尚在调集兵马和粮草的时候,帖木儿本人就去世了。”
“因为没有确立储君,再加上帖木儿死的突然,他的子嗣便陷入了皇位之争中,东征一事便不了了之了。”
“孙儿估计,郑指挥使之所以并不知晓此事,是因为海外诸国有所隐瞒。”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帖木儿是他们不能触怒的存在,我们大明下西洋的宝船队也是兵力和弹药都充足,足以灭掉一般的小国。”
“左右得罪不起,便只能选择闭口不言。”
“孙儿听说,郑指挥使此次归来,也带来了古里、柯枝和小葛兰等国的使臣。”
“孙儿觉得,他们或许不知道,但也应该是有所耳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