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文化
夫妻俩从苏家老宅里走出来时,太阳已经落山了。
路灯照亮昏沉的巷路,把黑暗赶进角落里。
车门关上的那刻,忍了一路的朱丽侧身问道:
“老公,咱们不是说好了给爸妈买套房子吗?你怎么突然变卦了啊?”
“以后要是让妈知道咱们有钱还不给他们买房,会以为是我不孝顺的!”
苏明成解释说:“妈不同意买房,是因为她不知道咱们到底有多少钱,心里有顾虑担心我们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妈不同意,咱们不能先斩后奏吗?”
朱丽恍然说道:“你的意思是,咱们先把房买了,再把爸妈接过去?”
苏明成轻刮了下朱丽的鼻梁:“就是这个意思。”
“我不是单独留了240万买房的钱吗?最近我又挣了些钱,打算凑一凑买套大点的。”
“最迟明年12月之前,我肯定让爸妈搬进新房子里。”
朱丽有了这个承诺,便安心了。
。。。
一个月后。
次卧电脑桌前的摇椅上,苏明成关掉手机屏幕,发出一声长叹:
“唉...”
看完《史记》,再看王明珂的《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他收获颇多。
普通人所能看到的,是被个体文化认同、群体社会身份与学术专业知识等形式,折射扭曲的表象。
真实和现实是两回事。
什么是真实?
......
什么是现实?
......
普世性的真实与个体性的现实,是不完全适配的。
因此,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永远无法成为历史书上的人物,用现实去照应真实。
可偏偏有些人很特殊,他能走进历史书里,去体悟真实背后的现实。
想到这,苏明成再次回想起《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的一段话:
“我觉得历史很狡猾,记录这件事的史官他有很多话想讲,然而他不告诉你,就像鲁迅说从字里看出字来。”
“我懂得了一个秘诀,就是感同身受。很多人看历史只是觉得那是一个故事,不过我看到的不是,我看到很多东西,痛苦、挣扎、悲伤、追悔莫及。”
突然,苏明成像是抓住了灵感的方向盘。
一本本近代史、建国史的书籍为他敞开大门,他可以自由自在的驰骋于书中世界:
‘自新华国建立直到改革开放,华国经历了漂亮国封锁、毛子停止援助、两大国威胁等等,那时候的普通华夏人是不可能崇洋媚外的。’
‘甚至家里但凡有点海外关系,都要撇清干净。’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走进来,一些人走出去,这一进一出让国内的人意识到了国内外的巨大差距。’
‘再加上招商引资为口号的xxxx,重新为外国客商穿上了皇帝的新衣。’
‘接受海外援助留学归来的人、最先富起来又不想带后富只想往外润的人,以及...这三种人都成了文化入侵的帮凶。’
‘那么,改变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作者豆豆是1970年生人,90年代的她正是20多岁的年纪,三观受到文化入侵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豆豆那个在欧洲定居的好朋友,在这本书里面又以什么方式存在呢?’
‘电视剧里的经典话语,就一定是对的吗?’
沉思片刻后,苏明成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文档,把他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错了,大错特错了!’
‘强势文化造就强势社会弱势文化造就弱势社会,这句话脱离了客观事实。’
‘至少在我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强势与否,并不是由文化决定的。’
‘衡量一个社会的强大与否,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制度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制度匹配并发展生产力,必然会造就一个强势的国家、强势的民族、强势的社会。’
‘华国古代的集权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出现了汉唐雄风。’
‘近代之所以挨打,本质上是制度无法促进技术发展,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的农业国与工业国在生产力上的巨大差距,与文化并没有直接关系。’
‘强势文化造就强势社会,将文化当做社会强势的根源,这是西方中心论的骗局,这句话本身就是西方文化侵略放出来的烟雾弹。’
‘是对华国古往今来塑造成就的蔑视。’
‘是阻碍华国发展中兴的谎言。’
‘......’
‘国外势力一边宣扬人格独立,痛批救世主文化,为那些不想先富带后富的富豪群体背书。一边通过电影情节宣扬个人英雄主义。’
‘......’
‘什么才是自由?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极致的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
‘什么是民主,民主不是投票,民主不是看个人在社会中到底具有多少权利。民主是看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吃不饱饭,有多少人无法摆脱贫困。’
‘...’
‘救世主...呵呵!’
‘华国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救世主,只相信英雄。’
‘什么是英雄?为所属社会的贡献大于从所属社会的汲取。’
‘华国从来就不缺少英雄,因为华国就是建立在英雄之上。’
‘救世主远在天际,而英雄就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