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老员工告诉你,习惯就好了
“你们项目组这进度明显滞后,MOT1汇报比原计划推迟了一个礼拜,这‘状态’一栏怎么就写‘正常推进’了;还有让你们汇报失误加上客户投诉这些为什么不在‘关键扣分项’栏里进行标注…这个项目你们打B+是怎么打出来的,志军你审核了吗?”
二十多个人的会议室里,三个人在幕布前被刚才的话怼的面面相觑,其中一个人刚要开口回答,下面有人抢了先。
“这个项目打分我审核过了,进度推迟是因为客户临时出差进行的调整,这在其他项目中都出现过的,推迟一个礼拜后正常进行了就算正常推进了,我记得上海项目MOT2汇报也是相同情况推迟了两周都是写的正常推进,大家不也没说什么吗?至于汇报失误加上客户投诉这个,我记得当时定的‘失误’的标准是方案要全盘推翻,客户最高层表示不满才算的。这个我记得定这个标准的时候就是南京项目汇报时候方案被推翻了大半、副总都有点怀疑我们顾问的能力时候都没有算呢?对吧,黎泓?”
这开口的自然是老汪,站着汇报的三个人是陈安和刘学恺等三人,为难的自然是怼天怼地的黎泓。
这一幕发生在辅新季度例会里,这时距离老汪拉着三人开会聊客户投诉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第一阶段工作基本结束。三人在那一个月里战战兢兢,生怕再来一个投诉,好在MOT1汇报前一周老汪到了,至少汇报如果有锅他得一起背。汇报结束没几天辅新季度例会要开,所有人都返回了上海,也是公司要求一线所有人员都得现场参会。
这例会为期三天而第一天上午的主题就是各个项目的季度汇报和季度打分。虽然其他项目汇报时黎泓都多少发表了些看法,但到成都这个老汪亲自盯的项目汇报时,她的看法才多了些,也更尖锐了些。
老汪这次没等刘学恺回应,直接拿她负责过的南京和上海项目说事儿,才把她弄得熄了火。
陈安在他们汇报结束坐下后,内心已经懒得吐槽刘学恺所谓的三个人一起汇报是项目团队团结的重要方式;也懒得吐槽即使是合伙人之一但不背项目整体kpi的黎泓咋啥都掺和一下;更懒得吐槽居然是每个项目的项目经理给自己项目进行打分,好家伙,合着运动员和教练都你担了呗;更更不愿意吐槽一个项目数量只有个位数的公司季度例会为什么要开三天…但整体不过二十人出头的企业搞内斗搞的如此厉害,而且如此没有水平还真的是…三流剧本都不敢这么写啊!
陈安打开电脑后,发现凌艳微信发来了一个拥抱和玫瑰花的表情表示安慰,陈安回了个无奈的表情。
“咱公司的佛爷么,天老大,她老二的,可没人比她能了,谁都喷。你慢慢就知道了,也就习惯了。”
凌艳接着发了信息过来。
陈安心里叹息着这是都有受虐倾向了么,不过自己可接受不了啊,但明白是凌艳本意是要安慰,所以也没有多说,只回了句“嗯呢”。
所有项目汇报完差不多12点,老汪让大家去吃饭。陈安和凌艳出去吃完饭后回来休息一会儿接着开下午的会。
下午的时间各个项目经理就各个项目上的重难点以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分别汇报,每个项目汇报完,老汪和黎泓都会点评一番,感觉是把每周一晚上的场景现场重现了一遍。
汇报结束后,黎泓就大家汇报期间没有记笔记这个事情进行了一番教育。
“你看我们老员工听到一些关键的东西都会记在本子上,你们这些新员工没有一个动手的,是觉得自己都能记在脑子里吗?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你们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都是要多参考和学习不同项目的经验的…”
陈安头都懒得抬,她算看明白了,这位创始人是要在公司的每个角角落落留下印记的人,对这样的人,陈安的原则就是不理会,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晚上聚餐的时候陈安和凌艳挨着坐,通过凌艳的介绍陈安才算跟几个刚进公司的新员工正式打了招呼,两男一女,都入职不到两周。一个男的有点秃了头,原来一家国企设备项目经理出身,三十左右,叫宋木,跟陈安打招呼的时候说自己跟宋木子除了两个字的高度重合外,秃头也很一致,陈安没觉得有什么好笑,倒是把另外两位新员工逗笑了。另外一位男士叫裴亮,二十五六岁,戴着眼镜,很斯文的长相,说话也很慢条斯理。那位新来的女孩好像刚毕业,凌艳直接让陈安叫她美萝就行了。
当然除了这三位外,陈安终于见到了公司大老板,三位创始人之一的老严,严冬凛。这位创始人五十岁左右,不说话的时候一副学者的模样。最近一段时间据说在家里写自己第二本书,所以陈安一直就没见到。
幸运的是晚上聚餐黎泓因为要回去带小孩而缺席。但不幸的是老严花了晚餐一多半的时间让所有人听了一段电话录音,说是让大家引以为戒。
录音是有关东莞一位客户的供应链总监对老汪为其提供的项目建议书内容的负反馈,大致内容是说这建议书写的太过粗糙,像是一位实习生的手笔,是对客户本身及项目的不尊重。那位总监最后结语是“你们负责人要是顾不上或者规定日期内完不成,我们是可以接受晚一天的;可以晚一天,但不能糊弄”。
老严将这录音内容进行了扩音公放,拍拍老汪的肩说:“知道你事儿多,但这个事儿还是得重视。”当然结果惹得老汪扛包提前回去修改建议书,老严脸上挂不住说“不是再给你压力,就是给你提个醒”也没拦得住。最后整个晚餐不欢而散。
第二天的例会内容基本由老严承包了,他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了五六个小时,重点围绕两件事:他的新书要发表了和下个季度各个项目组要有新的价值和突破。
第一件事情陈安从三个多小时他怎么构思、这本书的广泛用途、自己如何在公司各种紧凑安排下抽出时间完成的以及要在哪家出版社发表并附赠对出版社知名度的介绍以及公司品牌的提升。总而言之一句话,他6个月内完成了一本理论上可以指导企业变革过程的书,这本书将在某知名社科类出版社进行发表,这件事本身很牛,当然对公司知名度的提升更是不言而喻。
第二件事情其他项目组倒还好,都表态不管在项目运作流程或者客户交付流程中总能找出一些创新的点来,但是到了成都项目这儿碰了钉子,两位创始人吵了起来。
“成都项目肯定要做标杆啊,志军你这边都牵头了,几个专家也都全力支持着了,不做成标杆说不过去吧…”
“我不是反对做标杆这个事情,我也想公司有几个标杆放在官网上成为我们的推广案例,现在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到?这个标的这么大,是其他项目的2倍多了,但是人员除了刘学恺有经验外,陈安和姜林雪基本算是新人了,这标杆怎么做啊?做标杆那得有经验的老员工带头做才做的出来啊…”
“不是,你是试都不试就说不行是吧?那么多资源都投入到成都项目组了,做不出一个标杆那投那么多人的意义是什么啊?”
“资源投入由项目标的和项目周期来定的,这个项目标的很大,涉及范围和交付件都比其他项目要多,没这么多资源那是连交付都交付不了的,这是项目交付对资源的要求,不是标杆对资源的要求啊!”
“哎呀,那照你说,标杆是做不出来的啦,咱们公司扒拉一下这些两年以上经验的老员工都基本负责项目了,其他成员都是不到两年甚至不到1年的,你的意思是说公司就是做不出标杆来了是吧?”
“对呀,所以公司首要的任务是怎么稳定老员工以及让新员工留下并且尽快成长,然后再让公司的项目流程慢慢标准和固化。等到时机成熟了,还怕没有标杆吗?现在最重要的是留人啊!”
“你不能总拿老员工不够说事儿吧?这就是借口,那当初咱们一开始就咱们几个人的时候,当初黎泓一个人跟路老师不也把牛奶项目做成标杆了吗?现在给你这么多人反而是做不成了吧?”
…
老汪和老严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刘学恺说话了。
“汪老师,咱们先试试看呗,你不试怎么不知道它不行呢?”
“你看,连学恺都表态了,志军你还说什么呢?”
老严看向汪志军,似乎有点得意洋洋。
老汪看了眼刘学恺,叹了口气,回了句“严老师,我们项目组先讨论,回头再跟你具体沟通”后整件事才算过去。
这天剩下的1个小时被老汪和黎泓各贡献了一半。老汪讲了下chatgpt的用法以及日后在工作中大家要善用chatgpt来提高工作效率;黎泓倒是讲了下一个成功的顾问应该具备强势、极速反应力和较高领导力等品质,并且对三者进行了说明。陈安没在意后面两个品质的说明,倒是对强势的说明印象深刻:强势那是要在客户面前很强硬,安排给客户的任务他们要按时按质完成,不然就淘汰或退出项目组。
第二天结束后,本来让大家早点回去休息的,但老汪拉上成都项目组吃饭,说是让刘学恺好好给大家聊聊做“标杆”的事情。
陈安有点麻了,这一天还能不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