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集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孩子的寒假安排怎么做?

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寒假怎么带娃,觉得假期太短,可是眼看拿着人家弯道超车却束手无策,没有时间梳理,接下来对这些进行一个简单的规划,和我对假期的一些思考。

第一步有效复盘

那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复盘,找到孩子的根本问题呢?

建议首先将期末考卷、摸底卷等上面的错题整理出来;

再分析每道错题对应的题型、考察的知识点、用到的解题技巧等;

最后看重复出现最多的点,就是孩子的薄弱环节。

比如,孩子多次漏题,不是什么“粗心”,很可能是没养成“用演算纸一行一行遮盖检查”的解题习惯。

如果你和孩子没把握,还可以向朋友圈的高手(有经验的老师、厉害的同学)请教,请他们帮助分析。

经过这3步,孩子既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情绪释放了,玩的需求也满足了;对于自己哪里厉害、哪些欠缺,心里也有数了,我们的“放假流程”才算走完了。

这时候,他的注意力最聚焦,想要突破自己的“意愿”最强烈,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启第二关———

第二关:计划关

计划也不能是我们的自嗨,得落到孩子的痛点上。

只有“雪中送炭”的任务,孩子才能更主动完成。

那哪些才是孩子的痛点呢?

1、寒假作业——帮助拆解,有策略地完成

放假孩子最头疼的是作业。

做吧,反反复复就那些,还一大堆,根本没动力;不做吧,开学又交不了差,最后赶着还痛苦。

这就轮到我们家长上场了。

前面我们不是复盘了优势和薄弱点吗?这时,可以带孩子分门别类“研究”寒假作业:

第一类,把对孩子有用的,真的能提升孩子能力,或者针对孩子薄弱点的寒假作业挑选出来,这些是必做,要好好完成。

第二类,寒假作业因为要照顾所有基础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些重复、冗余,对自家孩子来说,没有针对性的作业,这部分很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剔出来,列为可做可不做(假期最后,陪孩子一起“解决”掉就行,相信大家会有办法。)

那这样一分,孩子的担子是不是轻多了,他学习的目标感是不是也更强了呢?

2、无聊、漫无目的——聚焦目标,规划好路径

大部分孩子内心很期待自己进步,之所以表现出来是“摆烂”,是因为学习对他们而言,就像一盘散沙,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最后什么都弄不起来——充满挫败感。

家长要做的,不是看别的孩子已经在“预习”了,就也着急地借来下学期的书,逼着孩子提前学。

而是针对孩子情况,做好减法:在同一时段,聚焦一个目标,规划出科学的进阶路径来。

比如,可以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聊一聊,“这个假期,在学习上,如果咱们集中马力去做成一件事,你希望是什么?”

可以是提升薄弱学科,也可以是拉强优势(其它学习项目只用保持现状)。

先选最容易出效果的那一个,达成一个目标,再切换下一个目标。

比如,想提升语文能力,就不要基础、阅读、语法、作文一股脑加进假期安排,集中火力“阅读+习作”,用输入去带动输出,反而更科学高效。

只有先把一件事办成,孩子才能在一个个阶段性胜利中,正循环下去。

3、想努力,但管不住自己——可行的时间管理方案

有了意愿和合理的任务/目标,要想孩子能“自我管理”,还差一个可行性高的时间规划和执行工具。

这时,我们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切得过于细碎,而要把每天分成固定的几个整块。

比如,可以按照吃饭时间,分为三个半天,分别对应学习、休息(玩)、习惯。

每天早上3-4小时,用来集中完成全天的高强度学习任务(寒假作业+妈妈牌作业);

下午,完全用来给孩子放松休息和参加各种兴趣类活动;

晚上,可以留给阅读、运动、家务劳动等固定项目。

注意,每周再留一天,完全不安排任务,给孩子自由支配(过年的几天,要空出,玩的时间和学习时间同等重要,都要清楚地规划好)

最后,把所有安排形成表格:

①时间规划表贴墙上(可参考月历的形式),这是整个寒假的总体方针。

②每日的任务表(参考甘特图、任务清单)放手边,方便孩子每完成一项就打勾/划掉一项。

这样做的好处是:

孩子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一目了然;

每天只需要集中几小时,就能完成当日主要学习任务,不会觉得很疲劳;

每完成一项就可以划掉一项,有成就感;

玩和放松的时间是确定的,孩子对每天有期待;

固定时间、固定项目,更利于养成好习惯。

退一步来讲,如果孩子早上学习任务没完成,那还得占用他下午或者休息日玩的时间。这种“自然惩罚”,是不是也比我们在旁一个劲儿数落,要好得多呢?

第三关:体验关

当然,也不是计划周全,就万事大吉。

现实可能是,下班回来一看:

“怎么又玩上手机了?”“作业做了吗?”“做成这样就算完啦?”

然后特别生气,特别沮丧,心想“就你这样,我还计划个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自己内耗半天,再骂孩子半天”,不会让假期变得更好,反而让一次好的尝试,对应上了更糟的体验。

孩子以后更没“向好”的动力。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修养”是:降低预期。

我们要明白,目标本就不是用来达成的,是用来靠近的。

计划在执行中,被打折扣,这很正常。但有计划,就已经比毫无头绪要好!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挑错,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孩子的那么一点点成长。

前几天,一条江苏发布的视频刷屏网络。

视频中,妈妈激动地说,“这道题你做了13遍,第14遍你终于做对了!果然没放弃啊!”

然后,转头高兴地和家人分享。

孩子受到妈妈的鼓励,也信心大增,开心得手舞足蹈!

这条视频中,很多网友感慨:

“一开始还以为妈妈是要骂人,没想到竟然是肯定孩子的进步,生在这样的家庭,可太幸福了。”

我们经常说,孩子怎么一点“不长进”。

其实,很可能是他还在尝试的路上,就被我们的没有耐心给打断了。

孩子不是等着我们去评判的人,而是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

当我们用鼓励代替责备,用方法代替吼骂,用工具代替催促的时候,他成长的体验才是好的,他自我管理的动力和能力,才能更强。

再退一步来讲,即便以上规划都没实现,和以往相比,你和孩子能拥有一个和睦的假期,这不也是一大进步吗?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卓越的天性。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自己更好。

关键是我们力量要给够,支持要到位,体验要维护好。

每个自律孩子背后,都站着会管的父母,当家庭的能量发挥好之后,孩子的状态自然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