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7章 混圈子还不是为了捞好处!

寒暄过后,吴世璠引导大家走到栏杆,凭栏下眺。

“刚刚大家上来的时候,也看到啦,下面那些人,就是咱们忠义会的护军啦。”

然后向众人吹了起来。

“别看他们年纪小,若是没有命令,你就算让他们站上一天,他们都不敢乱跑。”

那群二世祖里,不泛是将门之后,耳濡目染中得也的懂得些军伍之法。

见护卫们眼神中虽是稚嫩,没有沙场百战老卒的眼神那般凶狠锐利,但他们身体敦实,站立那么久,头不乱歪,脚步也不敢乱动,心中暗暗点头称善。

“怎样,咱们的钱没白花吧?这样护卫,咱们足足有800人啊!”

吴世璠很是得意,胡国柄还是没给他丢脸啊。

在王维宁这个将门虎子的统筹下,胡国柄少了很多麻烦,能够专心的训练这群良家子。

仅仅二三个月,就能做到令行禁止,虽然人数少了点,且都是生兵蛋子,没见过血。

但不要紧,能听从号令的,才是好兵,见血嘛,以后大把机会。

听到众人纷纷点头夸赞,吴世璠接着又说道。

“在这里,有两件事要跟大家说下”。

吴世璠开始忽悠了起来。

第一件事,就是昆明城外的夕阳里,前几日下大雨发了大水,把人家的路给冲塌了。

吴世璠也已经安排好,号召大家出钱出力,一起去夕阳里修桥补路做善事。

并且已经暗示,已经请昆明县给大家准备好了表彰,还有就是要写塘报,把参加修桥补路之人的名单报到行辕处,向大王及各位的长辈汇报诸位的善举云云。

“当然啦,仅仅这一件小事,还是不够的。”

吴世璠喝了一口小酒,润了润喉咙,红着脸继续说道。

“但我们积少成多,这就是我们将来的‘风评’啦,将来无论各位是从政还是从军,都是大有裨益。”

“甚至将来入族谱,写着某某年,少年某某在何处修桥补路,以后子孙后代看着族谱上名字,都得仰慕我们啊。”

鼓掌……

对于这群不缺钱不缺吃的二世祖们,整天无所事事,平时勾栏听曲,吃喝嫖赌都玩累了。

难得有件正经好事能做,自然是欣然同意。

花点小钱,出点小力就能做个好事,也能被人夸赞,还满足了自己心里的成就感,这可比拦路抢人家姑娘、踢翻小民的摊档好玩多了。

鼓掌……

二世祖们很是高兴,对于吴世璠的安排,不吝掌声。

吴世璠也很满高兴,比了个手势,压了压众人的喧嚣后,宣布了第二件事。

就是跟他们要钱和要粮。

听到要钱,霎时间,场上一片寂静。

二世祖们心里都“咯噔”了一下,怎么又要钱?

大家都是军功大地主家的子侄,这没错,家里的钱花不完、粮食吃不完也没错。

但那毕竟是自家的钱粮,地也是你爷爷按功劳分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且我们也有按田亩纳税纳粮啊,凭什么你还跟我们要钱粮,上次成立忠义会的时候不是给了么!

那么快就吃完、花完啦?

吴世璠你是私吞了吧?

那可不行,真要是这样玩,那就没意思了,那就得对账了!

就在大家纷纷表示意见的时候,吴世璠虽是红着小脸,但也完全不慌的算起了账。

这群泥腿子,按咱军队的例,叫过来多少得给个安家银子和治装银子吧?

骑兵得给20两,步兵10两,辅兵5两。

这群人,高低给个10两,不多吧。

除了安家银,还得给月饷对吧?

按制,重骑兵5两,轻骑兵4两,步兵3两,辅兵1.5两。

咱按步兵算,3两就行,没差吧?

还有,得给月粮吧?

月粮一石米,正常吧。

不然人家父母把一个半大小子,半个劳力交给咱们而不留在家里耕地?

还有,营里吃饭总要吧?

按大明的口粮标准,每人每日口粮就是一升五合(每人每年5.5石大米)。

吃饭还得配菜,菜金要吧?

天天大鱼大肉那是不可能,但每人菜银三分钱,我没说错吧。

还有当护卫,要拿刀枪吧?

腰刀一柄1两,长枪一柄1.5两,是市场价吧?我可没乱说啊。

至于铠甲,就不用啦,咱们是护卫,就不用买啦。

穿着统一的衣服,这样要吧?

各位出去做善举的时候,带着护卫,骑着高头大马,那样才气派吧。

总不能大家锦衣玉服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泥腿子,不知道的人以为你带人去乞讨呢。

所以得买马吧?

一匹蒙古战马30两,挽马10两,市场价吧。

均价20两,弄个两百匹,最少吧?

养马就得马料钱,一年18两包干,大明军制写的,对吧。

还有营房费、官吏军佐的钱、柴草炭薪钱、帐幕营具更新费、赏赐钱、其他公用杂费……

吴世璠掰起指头一个一个地算了起来,听得二世祖们目瞪口呆。

乖乖,这么花钱啊。

高启隆的儿子高得欢手肘撞了撞一旁的方万扬,“胖子,你算术好,你算一下世璠有没说错。”

方万扬不高兴了,说谁胖子呢!这叫满腹诗书!

于是直接怼了回去,“我家是文官,你们家是武官,你来问我?”

高得欢叹了口气。

“唉,就是他说的这些,都对得上数,我才问你的啊。”

高启隆是西军出身,永历朝被封为宜川伯。

身为伯爷家的孩子,看几本兵书,了解下大明兵制,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吴世璠也的确没有乱讲,他所说的,的确是大明兵制里规定的钱粮标准。

只是,这是书本上说的,跟现实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当兵给10两安家银?

给你3两算是大方了!

老子就是一分钱都不给你,你又能怎样?来我这里有口饭吃,你来不来?

每日菜银3分?

给你吃不掺沙子的杂粮饼,就算是改善伙食了!

草料钱一年18两?

用不着,马匹10两就能活!一年最少有四个月可以放马去吃草吃禾苗,剩下的钱就是自己的!

一把腰刀1两?

噗……制刀的匠人都是征派的力役,免费的!

免费的事情,人家肯认真给你锤炼刀具?

君不见,萨尔浒之战前,明军用来祭旗宰牛的刀,却怎么都砍不死牛么。

只是吴世璠欺负这群二世祖,都是没上过战场的雏,不知道江湖险恶。

若是按这样的粮饷标准,只要加上盔甲和火铳、弓弩,练出来的兵,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莫说是关宁军了,就算是对上当年的建奴白甲兵,也是单方面地吊打。

就在众人面露难色之际,吴世璠嘻嘻一笑。

“当然啦,咱们忠义会,不能总让大家掏钱不是,还是有好处给大家的。”

嗯!

有好处!

二世祖们听到“好处”二字,耳朵不由地竖了起来。

不会又是什么“入族谱”之类的空头承诺吧?

只有远期利益可不行,没有近期利益,和家里也说不过去,谁家的银子粮食,都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若是没有看见实实在在的利益,谁跟你玩?

他们是嫩,不是蠢,大家聚在一起混圈子就是为了给自家捞好处,甭管这个好处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本质上没错。

有利益,那就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