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厂大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巨大变革

有几次,蒋庆丰利用职务之便,夜里想进柳爱芳的门没能得逞。

就在十几天前,蒋庆丰竟然大胆妄为到拿大美来威胁柳爱芳,说如果柳爱芳不从他,他就让大美上不成学,还说要找人吓唬吓唬大美,威逼柳爱芳就范。

柳爱芳虽然看上去显老,其实那是她故意的,为的就是不惹人注意,这一点胡老三门清,她的五官在那,但不管怎么说她已经年近四十,由此可见二十几岁的蒋庆丰是不挑食的。

至于柳爱芳有没有就范,民警没有说,胡老三也就没有问。

民警告诉胡老三,刚才说的这些他回到窑厂只字不能提。

当然了,就是民警不说,这些话胡老三也是不会说出去的,不然各种谣言能把柳爱芳淹死。

到底柳爱芳有没有被蒋庆丰得手,只有警察,蒋庆丰和她本人知道了。

想起北河公社窑厂那起女孩自杀案,胡老三越想越后怕,自己今早差点冤枉了好人了,幸亏郭灶火能沉住气自清,并把蒋庆丰给揪出来,不然以后真不知会弄出什么大事。

“谢谢厂长!”

郭灶火顺坡下驴。弟弟妹妹们的学费有了。

有钱不要是猪头三,这三十块钱够自己搬砖搬一个月的了,在县城里工人工资才三四十元的当下,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你是高中毕业?”

胡老三看着面前的青年,高瘦高瘦的穿着破烂,脸有菜色,但通直鼻梁,浓眉大眼,眉宇间透出一股子英气。

“是的!”

“嗯!小伙子好好干。有前途!”

胡老三亲切地拍了拍郭灶火的肩膀,对众人说,“大家以后要学习郭灶火,遇见坏人要勇于揭发,敢于说不,我会做你们坚强的后盾……好,大家吃饭吧,吃好饭后该上班上班,该休息的抓紧休息,最近趁天好,我们得大干,拼干。”

大家再次鼓掌,各自吃饭去了。

“灶火,到我屋里来。”

胡老三说着端着饭进屋。

到底是厂长,胡老三的屋里就是不一样,没有别人房间里的那股臭脚味,办公桌椅擦的干净,桌上放着地球仪,日历,毛笔和砚台,墙边有两个单人沙发,一个小茶几上放着陶瓷茶具和一盘象棋。

房子中间有个屏风,里面是他的卧室。

“你脚穿多大鞋?”

胡老三把碗放在桌子上,看着郭灶火的脚。

“43!”

“我这有一双黄胶鞋,去年秋天买的,还没穿过,透新,你试试看,合适就拿去穿。”

胡老三说着去里屋拿出一双黄胶鞋,还是那种高帮鞋,递给郭灶火:“试试”

郭灶火接过套脚上来回走了几步,原地踩了几下,弯腰摸鞋头:“正合适!”

“正好就行!”胡老三说着一拍郭灶火的肩膀,亲切的问,“灶火,你来窑厂也快小半年了,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厂长,我在这儿有吃有住,还有活干赚钱。”

胡老三:“你饭吃了没?”

“在家吃过来的。”

“小伙子,你有知识有学历,头脑聪明,思路清晰,是个人才,我看好你。那里有我刚泡好的茶,自己倒。慢慢聊。”胡老三说着一指沙发,“你觉得咱们这厂子,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郭灶火坐到沙发上:“厂长,你想听实话还是奉承话?”

郭灶火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山东人是出名的直性子,胡老三更直,他讨厌虚头巴脑的人。

“我当然想听实话!”

郭灶火:“窑厂好的方面我不说,大家都看得见。我只说不足之处,如果哪里说错了,厂长你给担待点。”

“大胆说,我喜欢给我提建议的人。”

胡老三拨出一小碟辣酱,剥了两根大葱,拿过一坨蒜,吃几口饭咬一口大葱。

郭灶火大大方方,随意地坐着:

“我长话短说,只说三点,

一,打砖坯班的质量经常不合格,不合格的砖坯就得重新回到搅拌机里搅拌,费时,费工,费力还费钱。

砖坯质量不过硬,烧出来的砖在和同行竞争时没有优势,说明打砖坯和烧窑的这两个班,至少有一个班,甚至是两个班的技术已经落后了。

他们还使用多年前的老技术,老思路,如果不主动寻求改变,一直这样下去,我们会逐渐被行业淘汰。”

胡老三点点头,剥了一个大蒜,蘸酱扔进嘴里。

“二,工人的工作效率不高,白班还不是特别明显,夜班到了夜里两三点时,基本上都干不动了。”

胡老三:“这确实是个问题,年轻人,我果然没看错你。”

“三,咱们的销路没有打开,这也是制约咱们发展的弊端之一。”

“这句话我爱听!”胡老三连连点头,郭灶火所说这三点,个个戳中他的难点,特别是最后这个,让他经常彻夜难眠,“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

郭灶火:“这些弊端并非一朝一夕能彻底改变,需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你有改革的办法吗?”

胡老三问。

他目光炯炯,看着郭灶火。

这个年轻人有想法,有远见。

现在党和国家提出改革,要革新一切旧的思想。

就在上个月,一位公社领导特意找他谈话,给予了他很大的信任,并鼓励他放开手脚大胆干,以便迅速打开这个乡的落后局面。

这个公社是这个地区出名的贫困乡,人们勉强解决温饱,思想意识落后,很多人安于现状,这对本乡的长远发展不利。

而他承包的这个窑厂,是这个公社最大的企业,公社领导甚至是县领导都对窑厂高度重视。

那位领导告诉他,党的三中全会召开,给整个国家做出了历史性的总结,同时指出了光明的发展前路。

胡老三回来后日以继夜的读书看报,学习党的指导精髓,思考了很久。

他强烈的意识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开始,工厂若想蓬勃发展,必须抛出之前的老思想和老作风,但若想做到这一步,就必须面对一个艰难的转折阶段,既要除旧又要创新,又要考虑工人们的饭碗,还得拉动更多的人解救温饱。

这些实施起来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不但需要实施人有破釜沉舟魄力和能力,更需要耐力和超凡的精力,以及卓越的抗压能力。

他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知道仅凭自己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精明能干的左膀右臂,来帮他完成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带着这个公社的农民脱贫致富。

这些天他一直在物色有能力的帮手,但身边的这些手下们似乎都表现出木木老气,他们的思想守旧,胆小慎微,无论做什么事都想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指望这些不求有功,只求保住饭碗的人,能做出什么创新和革旧?

而今天郭灶火的表现让他震惊,他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冷静和魄力。

这个年轻人刚才的一席话就像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洗去他心里的焦急和阴霾。

“有办法,但操作起来需要时间,也需要铁腕,短期就能见效,长期利益巨大。”

郭灶火看见了对方眼中的光,他站起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