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第1章
日常用语的骗局
“我只知道它言之无理,却讲不出所以然。”
真是无能为力!心里明明知道刚才听到的是谬论,但就是讲不出所以然来。
如果你已然置身此种境地,本书一定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它能辨别出错误思维可能采用的众多不同伪装,并且条分缕析,揭示错误思维的部分原因。本书也许不足以将你变成一位技艺精湛的辩驳专家,却能为你成为这方面的人才提供弹药。此外,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你在主导辩论方向时立于强势地位。
你不仅会在这几页纸里发现许多朋友和熟人的言行,还会时不时地发现自己仿佛也赫然在列。对于语言的骗局,我们无一幸免。
难道人类天生就是无可救药般浑浑噩噩吗?就天性而言,的确如此。浑浑噩噩也算言之有理,但若说无可救药,则大错特错。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却未必是天生具有推理能力的动物。谨慎而清晰的思考需要特定的严密逻辑。它是一项技能,就像所有技能一样需要训练、实践以及持续专注。一个人开始推理之前,必须了解那些专门为未受过相关训练的大脑所埋设的陷阱。所以此书——一本研究语言的骗局、总结伪装技巧和破坏理性策略的书横空出世。如果我们能够识别这些圈套和花招,就可避免中招,也可阻止其他人过度依赖这些奇技淫巧。
首先是一些基本原则。我们不能称之为规律,它们不过是一些行为模式的描述,大致概括了人类反应和思考的倾向方式。比如,人们会:
(1)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
(2)倾向于将自身的偏爱或经验投射于现实生活。
(3)倾向于对特殊事件进行普遍化概括。
(4)倾向于身临其境地分析事件并且让自身情感超越客观理性。
(5)不能作为很好的聆听者。人们会有选择地听,并且常常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
(6)拥有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合理化(文饰)的冲动。
(7)常常无法从无关紧要的事物中提取相关、重要的事物。
(8)很容易从正在处理的特定事情上转移注意力。
(9)通常不愿意彻底地探索主题的盘根错节,倾向于过度简单化。
(10)一般都以貌取人。人们观察事物时,误解自己的观察,然后做出可怕的误判。
(11)总是不知所谓,尤爱泛泛而谈。说话之前很少审慎思考,却让情感、偏见、成见、好恶、希望和挫折代替审慎思考。
(12)很少坚持一贯的行为准则。人们很少仔细检查证据然后得出结论。相反,人们更倾向于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相信什么就相信什么,然后找出能够支持自己行动或信念的证据。人们的思考具有选择性:在评估现实情况时,热衷于寻找支持自己所支持事物的理由,同样热衷于忽视或者漠视不支持他们所支持事物的理由。
(13)人们往往不会将内心的本意宣之于口,而说出的话通常别有深意。
针对这些原则,我们再加上由J.A.C.布朗(J.A.C. Brown)在《说服的技巧》(Techniques of Persuasion)一书中所引用的四条观察评论:①大多数人宁愿觉得事情简单而不复杂;②希望自己的偏见得到证实;③想要体验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归属感”;④需要为自己的挫败精确指定背黑锅的假想敌。
以上评论可能貌似带有偏见,然而它们的本意并非如此。它们甚至不是批判性的或者带道德审判意味的。这些仅仅表明人类的天性倾向于主观而非客观,而且未经训练的大脑更容易选择阻力最小的道路。阻力最小的道路就是几乎从不运用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