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的问讯:原书第2版(沙因谦逊领导力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教导有哪些陷阱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工作场合中充斥着大量教导的话语,人们很难开口问讯,尤其是以谦逊的方式问讯。糟糕的是,这可能会阻碍人们在恰当的时间分享重要的信息,罗伯和吉姆之间的对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直白的教导会使对方当即灰心丧气,因为它暗含一种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对所说的内容并不了解的意味,甚至还带着一丝指责:你早该知道这些事情的。

我们都有过被人教导或说教的经历,那种感觉并不好。除非自己主动寻求建议,否则没有谁会喜欢被人指手画脚。当有人不请自来,试图告诉你些什么,你是否通常都知道他要说的内容,还会奇怪他为什么要假设你一无所知?当对方说的是一些你早已知晓的事情,或者指点你要如何行事,又或是突然给了你一些莫名其妙的建议时,你甚至会感到被冒犯。拿罗伯来说,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得更努力吗?

这种教导毫无必要,而且说话人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三种形式的傲慢:①他自认为比对方懂得更多;②他所掌握的信息才是正确的;③他有权为他人做好规划。我们要意识到,这种教导就像陷阱,很容易让人陷进去;而当我们落入教导的陷阱时,他人觉得被冒犯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位告诉埃德不能随便吃蘑菇的老太太没有掌握正确的信息,而且“不请自来”;她试图释放善意,结果却适得其反。那位斯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朝着女儿大喊大叫,同样是落入了教导的陷阱:他没有思索女儿为什么会来找他,而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并且傲慢地认为他作为父亲的权威不可违抗。同样,对四分卫吉姆而言,他没有询问罗伯本人对比赛形势的看法,也没有征询改进的策略。

从另一个角度讲,当你真诚地问讯他人时,你把主动权暂时交给了对方,而将自己暂时放在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上。这样的举动让关系有了加深的可能。与你对话的另一方或许会巩固、加强与你的关系,或者选择蔑视你、嘲笑你,甚至是利用你,而非善待你——你提问的方式可能已经预先决定了对话的方向。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旅行者和当地人的故事(在卫星导航系统问世之前)。

错误的问路方式

一位旅行者要去北部某州一个偏远的乡村小镇,她在十字路口停了下来,向一位坐在自家门廊上的当地人问路。

旅行者:我要是走这条路的话,能到伍德福德吗?

当地人:可以,这条路通往伍德福德。

旅行者:我要是走另一条路,能到伍德福德吗?

当地人:可以,这一条路也通向伍德福德。

旅行者:那这两条路有什么不同吗?

当地人: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

故事中的旅行者先入为主地认为那位当地人会关心和在乎她的处境,一般来说,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她是否准备好接受当地人冷漠的回应了呢?她提问的方式足够谦逊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首先,她提的问题非常冷漠且没有人情味——询问“我要是走这条路……”,显然只是把当地人当成了一个信息来源。如果这位旅行者当时说的是“我想知道去伍德福德哪条路最好走,你能帮帮我吗?”,那么这位当地人可能会注意到这位旅行者处于弱势,从而更加关心她的境遇。

如果你并不打算提高谈话质量或者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那么像上文中的那些人一样直白地教导或者表现得不近人情,也许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你谈话的目标是建立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有理由得出以下结论:教导不如谦逊的问讯有效。

封闭式问题往往被人们视作一种教导,从而极有可能导致信息谬误和沟通出错。“哪条路能到伍德福德”这样的封闭式问题就是一个陷阱,很难让当地人透露自己是否真正知道问题的答案。他可能压根没听说过伍德福德,也可能根本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封闭式的问题让人很难承认自己并不知道答案,更有甚者,被提问的人为了尽快结束对话,可能会随便蒙一个答案,或者隐瞒相关信息。

往往在双方社会地位平等的基础之上,才能成功构建卓有成效的二级关系对话。而错误的教导方式则会明里暗里地贬低听话人,从而打破这种平衡。如果你想要和他人建立关系,就必须要先投入些什么。而只有在你确信自己讲述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有价值时,教导才能算作一种投资。正因如此,我们最好在他人征求意见时再给出建议,而不要自以为是地指手画脚。这就像别人给我们意见反馈,但我们是否主动要求对方给出意见,这一点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只有为了实现自身目标,主动向他人寻求建议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他人的意见有实际意义。“你介意我给你提一些意见吗?”你肯定听过类似的话,也懂听到这句话时的感受。几乎没有人听到这种话不会心生厌烦,因为这根本不是真诚的询问,而是一种教导,而且或多或少带有批评的意味;毕竟如果对方要表扬你,那完全没必要问你“是否介意”。

谦逊的问讯才是投资——询问者将部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且将部分权力移交给对方。而谦逊的提问本身可以传达出如下信息:“我已经准备好倾听你的意见了,我在你面前处于弱势的地位。”如果你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之前不曾了解的信息,那么你的投资就得到了回报,你会因为获得了新信息而心生感激。而当这种问答继续下去,双方互相交流,都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新信息时,积极的社交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在上文的问路一例中,确实存在事务性质的一级关系,但是这种价值的传递不是双向的,也并非平等的,因而除单向关系以外,不具备构建其他任何关系的基础。

当双方都能有所收获的时候,信任就形成了,因为当你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弱点时,他人既没有选择利用你,也没有忽视你或者故意给你传达错误的信息。另外,这样的信任是双向的,因为双方都表现出了自己关注和在意对方的每一句话。

因此,构建相互信任的二级关系对话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话双方都必须有一定的付出并收获有价值的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