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2章 蒯伍江息夫传 1.蒯通初出江湖

蒯通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大,但却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智者。他以一介布衣之身,潇洒往来于楚汉滚滚的硝烟中。他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就连下秦国三十余座城,让黎民百姓免受战火之苦;他三言两语就搅乱了天下大事,为刘邦与韩信的最终反目,埋下了伏笔,“一说而丧三俊”;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一代“兵仙”韩信临死前,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他却只言片语从刘邦的虎口脱身,最终安然度过一生。今天我们就开始讲这个秦末汉初之际的第一纵横家蒯通,这个生卒年不详,时而出仕、时而隐退的奇人!

蒯通,本名彻,因避汉武帝刘彻名讳而改为蒯通,范阳人(今河北省兴县固城镇)。秦二世元年八月,陈胜命令武臣北上扫荡赵地,武臣自号为武信君,引兵往东北攻打范阳。

蒯通前去游说范阳县令徐公说:“我是范阳的百姓蒯通,看到徐公您有生命危险,特来表示哀悼。但同时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徐公向蒯通施礼,问:“为什么要哀悼我呢?”蒯通说:“您做县令已经10多年了,杀死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砍去人家的脚,对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难以计数。那些慈父孝子之所以还不敢杀徐公的头,是因为害怕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法律已经不起作用,那些慈父孝子很快就要把尖刀插在您的肚子上,既可以报仇雪恨,还可以一举成名。这就是我向您表示哀悼的原因。”

徐公又问:“为什么得到您,我就能有生路呢?”蒯通答:“赵国的武信君看得起我蒯通,派人向我询问成败得失,我现在就要去见武信君,我会劝说他‘将军认为只有战胜对方,才能获得土地;只有攻城野战,才能攻陷城池吗?我私下觉得这样不算聪明。如果采用我的计策,可以不战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只传送檄文就能够平定千里,这样不是更好吗?’武信君肯定会问是什么计策,我会回答说‘范阳县令原准备整顿军队,据城坚守,但又怯懦怕死,贪财而好富贵,因此想献出城池,投降将军。如果投降将军得不到好处,其他城邑就会相互转告“范阳县令投降,只落得杀头的下场”他们一定会坚守城池,像金城汤池一样,难以攻取。为将军着想,不如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驾着豪车在燕、赵的边界驰骋炫耀。那么,其他城邑会相互转告说“范阳县令先投降,而且已经获得富贵。”他们就会竞相效仿,其势犹如斜坡上滚珠,势不可挡。这就是我讲的“传檄而千里可定。”徐公连连拜谢,派车马送蒯通去联系武信君。

而当时的武臣,正在为攻城战的艰苦而头疼。尽管武臣率领的数万大军苦战许久,也只不过是攻下了赵地的十余座城池,所以蒯通用这些话很快就打动了武臣。武臣用上百辆豪华的车子,二百名骑兵带着侯印招降徐公,燕、赵其他城邑听到消息,又有三十余座城邑投降,与蒯通估计的一样。

蒯通一出场,便让武臣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家乡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也成功地让自己名扬天下。对于蒯通,史书上的评价是辩士无双,善于陈说厉害。辩士无双说明蒯通很会说话,能很好地拿捏对方的心理;善于陈说利害说明蒯通能看清事情的本质和方方面面的利益。蒯通一出场就很惊艳,但此后的几年,蒯通好像销声匿迹一般,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可能是在寻找可以辅佐的人。

蒯通与充满传奇色彩的道教仙人安其生关系很好,想当初秦始皇与安其生一聊就是三天三夜,秦始皇晚年要去找安其生,却遍寻不到。安其生曾给项羽献策,项羽不能知人善任,没有让他发挥作用。但项羽要封赏安其生和蒯通,两个人都始终不肯接受。

直到公元前203年,韩信奉刘邦的命令攻打齐国,蒯通再次出现。这次是出现在韩信身边,这也是蒯通的高光时刻,在这期间,他给韩信提出了两个金点子,奈何韩信只听其一,未取其二,从而注定了韩信的悲惨结局。那是什么点子呢?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