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6.天妒英才
梁王刘揖从马上坠落,受伤而死,贾谊为此事而痛心,常认为自己担任师傅,没有尽到责任,想起来就哭。又过去一年多,竟然病逝。贾谊去世时,年仅33岁。
四年后,齐文王刘则去世,没有子嗣。文帝想起贾谊生前“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将齐国分为六个诸侯国,把齐悼惠王的六个庶出儿子都封为诸侯王,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力量。
汉武帝即位初,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为郡太守。其中贾嘉最好学,继承祖父的衣钵。
班固评论:刘向说:“贾谊论述夏商周三代及秦末动乱的原因,仍有现实意义,论述可谓完美,符合国家的政治需要,就是古代贤臣伊尹、管仲也不过如此。如果朝廷能够重用贾谊,对时政会大有裨益。可惜为庸臣所误,甚为贾谊哀悼。”再来看文帝当年,有很多身体力行、移风易俗的政策,多来自贾谊的谏言,此后逐步施行。至于改立制度,提出汉为土德,以黄色为主色调,数用五,推行属国制度,实施五饵三表,维护与匈奴的关系,贾谊当年提出的主张,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有些还在实施中。贾谊英年早逝,生前没有位居公卿,没有受到重用,他所著述的58篇文章,其中有针砭时弊的,收入传中。
其中“五饵三表”是贾谊针对匈奴问题提出的防御策略。“三表”包括立信义、爱人之状、好人之技,旨在通过展现汉王朝的信义、仁爱和对匈奴技艺的认同,来安抚和收买匈奴民众;“五饵”则包括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通过物质诱惑和亲近安抚的手段,进一步削弱匈奴的力量,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儒法结合的战略思想,还展示了贾谊对于和平解决民主矛盾的深刻见解。
贾谊是惊世奇才,其目光如炬,他治国安邦的才能冠绝天下,备受世人推崇,却英年早逝,不免让无数人唏嘘感叹。因此后世对贾谊的是非功过和生平遭遇的争论几乎从未休停。苏东坡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贾谊论》,对贾谊的人格特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苏东坡认为贾谊悲剧的原因在于不能“自用其材”、“不善处穷”,即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善于应对困境和逆境;“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贾谊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而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文章的最后总结道:如果君王得到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该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贾谊这种人才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
其他人评价贾谊也许会让人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而苏东坡同样才华横溢,一生跌宕起伏,却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所以他最有资格来评价贾谊。正是这些不顺的境遇,促使苏东坡不断感悟人生,不断锤炼自己的内心,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苏东坡。
贾谊才华盖世,汉文帝对他的学识和人格也是非常的尊重和信任,希望他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但贾谊却终因内心太过敏感和抗压能力不够强大,而早早生病去世,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听过这么一句话:持之以恒比天分更加重要,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跑得快,但必须跑得久。因为放弃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只有持之以恒,不怕打击的人才能开创未来。如果贾谊明白这个道理,他或许就不会让世人如此哀叹莫名。
贾谊个人的命运稍显悲哀,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在那个时代的乐章里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音符,他是后世之师,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不灭的人生印记。人生虽然短暂,但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