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打脸荣国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1章 宝钗收心

自林瑾兄妹辞别上京城后,薛宝钗与薛姨妈亦匆匆离京,一路南下。

独留薛蟠于京城之中,肩负起为宝钗收集情报并传递消息之重任。

薛宝钗抵达金陵不过寥寥数日,便盼来了林瑾的回信。那信中言辞笃定,告知宝钗准备迎接薛家昔日被侵占的产业回归。

只见那些曾经霸占薛家宅子、田地与商铺之人,一个个或惶恐或无奈地将地契房契奉上。

宝钗与薛姨妈自是忙得不可开交,穿梭于各处置业之间,验收接管。

然薛家那几处最为值钱,产出最多的产业,迟迟未见归还。林瑾闻知此事,赶忙修书一封与宝钗,信中劝慰道:“薛姑娘莫急,这些产业且容它暂留他人之手,待时日久了,他们定会懊悔不迭,求着将这些产业加倍送还。”

宝钗本就是个心性豁达之人,见林瑾如此说,心中虽有几分遗憾,却也未过多纠结。

只是薛姨妈却不然,她拉着宝钗的手,激动得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哽咽道:“宝钗啊,我这是不是在做梦?那些个往日里嚣张跋扈的人,竟然真的肯把咱们的产业还回来。”

“这可全亏了林公子啊!若不是他,咱们娘俩怕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薛家败落了。”

薛姨妈心中原本的担忧此刻尽皆化为乌有,她曾暗自揣测,林家此举或许只是打着帮薛家的幌子,行那中饱私囊之事。

先逼得侵占之人吐出产业,而后再悄然据为己有,薛家终究还是逃不过被人算计的命运。

可如今,事实却狠狠打了她的脸,林家之人行事光明磊落,地契房契皆稳稳当当交到了她们母女手中。

宝钗心中亦感慨万千,她起初又何尝不是心存疑虑?

在她眼中,林瑾虽聪慧过人,可这金陵城中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想要从那些贪婪之人手中讨回产业,谈何容易?

她原以为,这不过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尝试,却未料到林瑾真有如此大的能耐与手段,将这看似不可能之事变为现实。

但宝钗亦深知,林公子既肯出手相助,薛家自然不能毫无表示。

如今两家已如同舟之人,薛家唯有与林家紧密合作,方能在这风雨飘摇的世间站稳脚跟。

自与母亲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薛家的大小事务便皆由宝钗一手操持。

薛姨妈则退居幕后,只在宝钗遇有疑难之时,方出言指点一二。

宝钗只觉此刻的自己仿若挣脱了牢笼的飞鸟,终于能够一展宏图。

她心中一直渴盼着能像世间男子一般,当家理事,于商场之上纵横捭阖,与各路豪杰斗智斗勇,不再被那闺阁礼数束缚手脚。

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与智慧,做自己想做之事,而非如深闺怨妇一般,被困于一方小小天地,只能看着四季轮回、花开花谢,将自己的一生系于夫君与儿女的喜怒哀乐之上。

宝钗轻轻握住薛姨妈的手,眼神中满是坚定与自信,柔声道:“母亲且放宽心,有我在,薛家定能重振昔日辉煌,再度成为金陵城中的名门望族。”

薛姨妈听闻此言,心中的喜悦与欣慰溢于言表,连声道:“好好好!若真有那般一日,母亲便是死也能瞑目了!”

“届时,我便可昂首挺胸地面对薛家的列祖列宗,告知他们,是我的女儿保住了薛家的家业!”

话锋一转,薛姨妈又面露忧色,以帕拭泪道:“只是苦了我的儿啊,你这般抛头露面,掌管家中事务,日后的婚嫁之事可如何是好?”

“这世间又有哪个男儿敢娶你这样的女子,似男子般在外奔波劳碌,与商人谈生意、论长短?”

宝钗却不以为意,嘴角微微上扬,淡然道:“母亲这是何苦担忧?女儿只坚信,只要我将薛家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产业日益兴旺,声名远扬,还怕寻不到如意郎君?”

“便是真的无人敢娶,大不了招个上门女婿,哥哥向来疼我,必不会有半句怨言。”

薛姨妈嗔怪地戳了戳宝钗的额头,无奈道:“你呀,总是这般有主见。”

正说着,薛家的管家匆匆前来,言说有账目之事需向宝钗禀报。

宝钗闻之,便整了整衣衫,款步走向前院花厅,准备接见管家。

且说林瑾传与薛宝钗的新式记账之法,与那传统的古代记账方式相比,真可谓是天壤之别。

在古时,记账之法多为单式记账,常见的便是那“流水账”。

所谓“流水账”,不过是依着银钱货物出入的先后顺序,一笔一笔如实记录,却甚少考量收支之间的关联对应,亦无严谨的分类与核算体系。

这般记账之法,虽说简便易行,可账目极易混乱繁杂,犹如一团乱麻,难以清晰呈现财务的整体状况与经营的盈亏详情。

然林瑾所授之法,与后世的复式记账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其精妙之处在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皆需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之中,以同等金额分别登记。

譬如一笔货物的买卖交易,既要记录货物数量与价值的增减变化,亦要同步登记银钱的收支情形。

如此一来,账目之间相互勾连、相互印证,仿若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任何一丝差错皆难以遁形,不仅便于及时察觉错误、防止舞弊之事发生,更可通过对账户余额与发生额的细致分析,精准洞察经营的真实状况,为决策之人提供可靠依据,助力其制定明智的经营策略。

至于那些收回的薛家产业。有的人家,在林家与卫家的施压之下,惶恐不已,赶忙将霸占的薛家产业原封不动地退还,甚至那些因经营不善而有所亏损的,亦老老实实补上银钱。

此等之人,多是些畏惧林、卫两家权势之人,生怕稍有不慎便招来灭顶之灾。

有的则是不卑不亢,依着当下产业的实际情形予以归还。

此般人家,大多家世权势与林、卫两家不相上下,不过是卖个顺水人情,不愿因这等小事与两家结下梁子。

还有一种,乃是林家和卫家用其他利益,半是交换半是威胁才艰难讨回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