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取名和攻城
木隶在起义那晚,作战表现良好,又是第一个上去割大夫耳朵的人,于是被提拔为管理二十来个木隶的小头目。
当天在解救“执针”时,起初没寻到母亲,后来被人告知他母亲已经半瞎没用了,好心的皂隶没有埋了她,而是偷偷将她放到牛圈过活。
木隶寻了一圈,终于在一处牛圈的干草角落里,发现了已经半瞎,头发花白的干瘦老母,木讷的脸庞顿时皱成一团,鼻子一酸就泣不成声,在满是牛粪的地上趴着来到老母面前嚎道:“母啊,儿来了!”。
已经等死的老妇想不到还有和儿子团圆的一天,干枯的眼中又流下泪来,母子抱着痛哭一场。
木隶在城中找了间房子,整理后将老母背进去,又找来布料为老母缝制了一件新衣服,开始侍奉老母。
但是母子都明白,这样的生活就像森林里的朝雾,洗衣的皂沫,随时都会消散,那些大人们是不会让他们这些奴隶过上这样的生活的。
在其他木隶在醉生梦死,大吃大喝,将每天当最后的好日子来过时。
木隶每天都将母亲背到院子里晒太阳,梳头发,喂粥米。
过了一段时间,来了几个自称是阐教的人。
要教导他做战,还为他分配了一个女人。
这个阐教的人当时还问他有没有姓名。
木隶奇怪的看了他几秒摇头,姓名不是大人们才有的吗,他一个奴隶要什么名字。
却不想那人和蔼的笑道:“我之前也是奴隶,但是现在不是了。
夫子教我识字明理,所以我给自己取姓名。
就以夫子的姓,和我们学派的名,取了个姓名,叫高阐。
你也可以取个姓名。”
木隶不知道该取什么姓名,但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
回去问母亲,母亲也不知道该怎么取。
又来问高阐,高阐道:“可以用执,针,木这些取姓,或者以地名为姓。”
高阐想了会,眼前一亮,笑道:“你是第一个割大夫的耳朵的奴隶。
割耳为取。
不如以取为姓。”
见木隶很是满意。
高阐又道:“以勇为名,如何?”
木隶又点头,从此以取勇为姓名。
兰国人起初在琼州建设美兰城,本来只是作为对粤桂两地贸易的中间商栈。
后来又多了个节制交止素国的作用。
五州起兵灭素国后,琼州才迎来移民开发的阶段。
因为岛上还存在着几个不成气候的岛夷部落,而三座城的兰国人加起快到四万了。
在美兰驻扎的士卒一缩再缩,如今不到两百甲士,两千士卒,由东海府张氏族人管理。
在吉阳事变后半个月,张政才从前往吉阳贸易的商人口中得知,吉阳大夫士族皆不在了。
张政顿时疑惑,和家臣商议后,命人前往小心查询。
回来禀报后才确定吉阳的大夫士族都不在了。
张政与家臣商议道:“难道是贱民暴动,将吉阳夺了?”
因为南洋其他郡县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最后家臣劝道:“如果是贱民暴动,君上应该立马派兵镇压。
这本来就是美兰镇守的职责。”
于是张政一面领兵伐吉阳,一面通知南洋大夫。
琼州北方是平原,南方多山岭,其中靠海的三座山岭成丫字型,吉阳就建在丫字型中间,城长宽三百米,墙高八米,储存的粮食足够他们守个一年。
西北方向有一条七八百米通道,通向一块狭窄的平原,被开垦出田地,是吉阳的粮食生产地。东北方也是狭窄的山岭,南面是海湾。
张政通过陆路从东北方,走了两百多公里到达吉阳五里外的空地扎营。
趴到山岭上,俯瞰吉阳,冷声道:“这帮贱民果然以城为守,不敢出城。”
其家臣道:“贱民软弱贪婪,攻城到是要费些心思,不如以利诱之。”
张政点头后,派人前去劝降。
一位使者和两个护卫来到城下,正在墙上观看的李全知道双方是绝无回旋余地,只有你死我亡,于是喝声道:“乱我军心,放箭射他!”
高阐应声后,搭弓射中使者的脖子。
两个护卫将其抬回去。
张政大怒,催促军中工匠加速打造攻城器械,到第四天开始攻城。
吉阳义军在阐教门人调度下,虽然作战经验不如正规军队的,但是依城而守,也壮了几分胆气。
阐教门人冒着剑雨,站在墙头指挥,义军不断往城下放箭丢石,与冲上墙来的士卒搏斗。
而妇女老幼也不闲着,照顾伤员,帮忙运输弓箭石头。
到黄昏时,攻城大军撤退,妇女们已经做好伙食,用桶抬着来到城墙。
如此攻城一月,张政见实在是攻不下吉阳,于是在愤恨中开始撤退,等南洋援军到达后再破吉阳。
第二天,张政退兵,走到一处山岭小径时,突然听见一声暴喝,两边射来箭雨,引起全军大乱,人马惧惊。
还来不及反应,两侧就冲下一群大军,杀向他们。
原来李全在得知张政又走东北返回时,依靠前期对吉阳附近的地理勘察,心中起了埋伏的心。
于是留五百人守城,让高阐带着一千精锐绕到张政军前面设下埋伏,一波冲击下,张政在慌乱中被箭射死,美兰军大败。
等高阐带回几百俘虏休整五天后,李全带着一千精锐北上,攻下空虚的美兰。
李全与众将商议道:“吉阳面前的危机解除了,但是南洋大军也快到达了。”
高阐和琼公胜都以为会守美兰,却不想李全思索一阵后,朗声道:“美兰无险可守,我们要将美兰民众和粮食带到吉阳,在吉阳加固城池。”
于是李全将美兰民众和粮食等重要物资迁移到吉阳。
华历4095年4月,当张政还在围困吉阳时,莱州二十九郡都获得吉阳事变的消息。
多数郡都没当回事,甚至都没召开议事会讨论。
而有的对政治敏感的士子,开始召集议事会,并对这一事情做出决断。
莱州北方本有七郡,但最北的春廊本就是元氏的领地,等元氏为王后,划出兰国,也不是什么有违礼法的事情。
所以北方还有六郡,其中素郡素有威望的李姓士族家主,最先郑重其事的召开议事会,支持甲郡,要求临高接纳吉阳。
但是甲郡诸士族都很犹豫,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其他四郡都还是处于私下讨论的阶段。
中端十郡,只有沙,吉,陶三郡召开议事会,陶郡的柳姓士族家主最为激进,认为不仅应该接纳吉阳,还应该出兵预防南洋有可能的军事行动。
沙,吉两郡也支持临高接纳吉阳,其他七郡还在观望。
南端十三郡,有五郡支持临高接纳吉阳。
在这种情况下,做为弘文馆的馆长史,自然就是公认的莱州文家首领吕康,开始一路北上游说各郡。
南端五郡有名望的士族被召集到吉隆,在议事会上,吕康拿出一张泛黄古朴的桐叶纸,向众士子展示的同时,大声道:“这是匡全的开疆继承法原文!”
众士子大惊起身,就见吕康又拿出一叠桐纸,义正言辞的继续讲道:“这是后面修改的几版开疆继承法。
在最新版的开疆继承法中规定:如下大夫之庶子要在南洋建立城邑,必须在十年内迁移五百户民以上,十家士族以上,城邑必须有能保护士族的规模。
但是据我手中的资料,位于婆罗岛的国姓宗家,在建立吉阳的十年期间,并没有移民到五百户,执政就给予了下大夫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