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重生,从演员干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剧本思路

影视行业的二级市场,最初是用来补充投资的。

一般来说,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开机之前做的只是预算。

实际拍摄过程中,具体花多少钱,并不一定。

如果,导演花超了,那也没办法,投资人只能捏着鼻子,追加投资。

否则的话,烂尾的后果,没人能够接受。

当然,也不是每个投资人,都有实力继续出资。

甚至还有出资一部分,就无以为继的。

但是项目总得继续,那么二级市场,自然应运而生。

和几乎所有的二级市场一样,影视行业的二级市场,最初单纯就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

后来有人从中获益,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许多控制风险,以及套利的交易,也开始慢慢增长。

蒋观给王菁花的建议,就是套利的一种方式。

有海闰和北视背书,拍摄的质量肯定没问题。

与此同时,也容易卖上价。

“行吧,就听你的,咱们试试。”王菁花最终选择了妥协,她已经骑虎难下,好不容易有个台阶,肯定要抓紧。

……

晚宴的地方,是刘彦铭订的,亚运村附近的会所里。

也是圈内人开的。

参加饭局的人也简单,没外人,都是利益相关方。

刘彦铭代表海闰,王菁花代表黑海红日,还有就是北视的尤晓刚。

“蒋老师,好久不见。”

刚见面,刘彦铭就迎上来握手,搞得蒋观还有点不自在。

“刘董客气了。”蒋观我上去,轻轻晃动两人的手。

“哪里哪里...”

刘彦铭拉着蒋观的胳膊,向已经站起来的尤晓刚介绍道:“尤导,这就是咱们这部剧的编剧,蒋观蒋老师,今年中戏刚毕业的高材生。”

“尤晓刚导演,你肯定听说过。”先给尤晓刚介绍完之后,刘彦铭又简单向蒋观介绍他。

整个过程很丝滑,介绍的顺序也没问题。

作为中间人,刘彦铭这个老油条,很好的把握了社交准则。

先把低位引荐给高位,然后再反过来介绍。

“你就是蒋观,最近耳朵边上,都是你的名字,都快磨出茧子了。”尤晓刚主动伸出手,顺便跟蒋观开个玩笑。

“幸会,尤导。”蒋观双手握住,很是礼貌。

随即松开,蒋观回头招呼王菁花。

别人可以不管她,但是蒋观不能忽视。

按照杜月笙的说话,出来混要讲“三碗面”,王菁花作为蒋观的引路人,蒋观理所应当,给予足够的尊敬。

“花姐。”刘彦铭“终于”发现王菁花,简简单单点头致意。

尤晓刚就更简单了,只是笑笑。

不过他也有自矜的资本,72年进文工团入行,算起来那年,王菁花才 4岁。

文艺圈还是讲论资排辈的,尤其当这位前辈,不仅个人能力超强,手上还掌握海量资源的时候......

王菁花再怎么不舒服,也只能忍着,主动跟这二位打招呼。

简单寒暄,四人落座。

刘彦铭跟其余三人致意之后,就直入主题:“今天咱们约着见面,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孝庄秘史》这个项目定下来。前期的论证策划工作,已经完成,蒋老师也参与了一部分,接下来就要进入正式的制作周期,人力,物力,财力,都要明确。”

话说的很含蓄,但意思很明确。

就是直指王菁花来的。

好在她的思想工作,蒋观已经做通。

王菁花连忙表态:“刘董,尤导,钱我已经准备好了,四成,六百四十万,明天就打过去。”

“先不忙。”刘彦铭摆摆手,道:“尤导的意思,除了北视的份额,他看好剧本,也想投点进来。我是同意的,花姐你有没有其他意见?”

场上的局势很清晰,刘彦铭和海闰,本来就是占一半份额的主控方。

加上出身北视的尤晓刚,妥妥的六成份额投票,王菁花这个第二大投资方,俨然成了少数派。

搞文艺的时候,特立独行是好事。

如果做生意,表决投票,成了少数派,可就要坏事了。

尤晓刚要投资,肯定不能拒绝。

人家有这个实力,除非不用人家执导,那可就得罪人了。

而且不止一方。

此时,王菁花像是被人压着点头,确实很难受。

她正要发作,结果被蒋观抢了先,笑道:“感谢尤导夸奖,《孝庄秘史》这个本子,不过就是我一时兴起随便写的,没想到尤导这么喜欢,确实是我的荣幸。”

“中戏现在很厉害呀,刚毕业的学生,随便写,就能写出这个水平的本子。”尤晓刚笑得很玩味,他能理解蒋观的意思。

不外乎就是秀肌肉。

谈判前的常规操作。

跟两国交战,和谈之前的战斗,往往都会更加激烈一样。

争取到更多的谈判筹码,在谈判桌上,就能更加自如一些。

“算不得厉害,最重要的,还得是咱们历史文明,灿烂而悠久,从故纸堆里翻一翻,就能找到不少好东西。”

面对尤晓刚,蒋观根本没什么心理压力,回答不卑不亢。

可能平时被奉承的多了,尤晓刚反而对蒋观的观感不错,笑容很和煦道:“能简单介绍介绍,你这个本子的创作理念吗?”

“拍《康熙王朝》的时候,顺手查了点资料,发现孝庄这个人物很有意思,清朝的四大奇案,两个都跟她有关系,想着拍出来,肯定有看点,就琢磨了这个剧本。”

蒋观确实查过相关资料。

不过不是在写剧本的时候...

孝庄的人生,确实很有戏剧性。

她嫁给皇太极那年,木匠皇帝朱由校还没溺水,努尔哈赤也是第二年才死。

等她死的时候,都已经康熙二十六年了。

算起来,整整跨越了四代皇帝,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整个动荡时期。

四大奇案里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更是跟她有直接联系。

确实是难得的写作素材。

“能发现一个亮点,然后扩展出一个剧本,你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

反正夸人不要钱,尤晓刚也不介意多夸蒋观两句。

“都是拾前人牙慧,尤导再捧,我可就坐不住了。”

蒋观也分时候,露出点谦虚。

“份额的事情,你有什么建议?”

尤晓刚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