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好戏不断
刘晔有点心虚,他依然没从学生状态转变出来。
比如,刚才蒋观挂王菁花电话这事儿。
再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跟常继虹这么干。
不过谁还没个年轻气盛要面子的时候。
他同样不想在蒋观面前跌份儿。
于是拍着胸脯道:“放心吧,哥们儿帮你找虹姐好好说说。”
“不会太为难吧?”
蒋观好像很为刘晔着想道。
“没事儿。”
刘晔依旧大大咧咧的。
“也是,你去年刚拿了金鸡奖提名,下次肯定能拿影帝。”
蒋观又往上捧了捧刘晔,把他架的更高一点。
“才一个提名,跟我们其他同学比差远了,不值一提...”
刘晔满脸通红,嘴上还依然谦虚。
当下,蒋观心里了然,他已经上头了。
于是赶紧用话把他摁住,道:“那兄弟可就等你的好消息了,回头我请客,把梅大美女也带上,咱们大家聚聚。”
这下刘晔彻底被套牢。
……
王菁花的电话,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挂的。
和刘晔聊完,蒋观暂时没什么事儿,干脆回趟公司。
“哟,什么风把咱们蒋大才子吹来了?”
刚见面,王菁花就来了顿讽刺带挖苦。
她这样做,蒋观反而心里彻底安定下来。
他笑着从容应对道:“当然是花姐这里,一股要发财的风。”
“发财?发什么财?我这庙小,可容不下您这尊大佛!”
王菁花还在闹情绪。
除了刚给陈导明当经纪人那会儿,因为业务不熟悉,受到过一些批评。
入行这么多年,还真没有人敢这么不给她面子。
“要我说,花姐,您还是格局小了。”
蒋观故意打岔,把话题往工作上带。
王菁花果然被气乐了,问:“你给我好好说说,我格局怎么小了?”
“咱们垄断演艺圈的艺人怎么样?”
蒋观故意抛了个大课题,不为别的,就为了把刚才那事儿翻过去。
“你就贫吧!”
王菁花也不是非得跟蒋观计较,接下来,她还得指着蒋观出力。
适可而止的道理她明白。
就道歉而言,蒋观的策略并不高明,但贵在有效。
他也算是因人施策。
如果一上来,他就直愣愣的,非常正式的道歉。
只会把王菁花架起来为难。
不罚他,王菁花面上过不去,罚他,蒋观心里不高兴。
不如不明不白混过去。
“公司这边接有个本子,正在筹备,你拿回去看看。”
挥完大棒,王菁花给了个甜枣。
蒋观接过来一看,好家伙,这甜枣还真够大的。
《大宅门》三个字儿的含金量,那是毋庸置疑。
“郭导找到钱了?”
蒋观掂量着剧本问道。
“总台制作部已经答应出品,目前正在磋商细节。”
摸清楚信息,也是经纪人工作的一部分,王菁花在这方面很专业。
“估计钱还是不够吧?”
蒋观试探着问。
“拍戏,钱哪有够用的时候...”
话说半截,王菁花突然意识到,蒋观话外有话,问:“你小子什么意思?”
“我觉得这部戏应该能成为经典,如果有可能的话,花姐,你可以考虑下投资。”
蒋观半开玩笑半认真提醒王菁花。
“总台的项目,他们不会带外人玩的。”
这个提议,王菁花有点心动,但随即还是否了。
“不着急,花姐。”
蒋观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道:“说不准哪天,剧组就又缺钱了,您不妨提前找郭导聊聊。”
“然后你就可以带资进组?”
王菁花似笑非笑,好像看穿了蒋观的打算。
“我承认有方面的想法。”
蒋观的表态坦坦荡荡,不过他话锋一转接着道:“不过,这不耽误《大宅门》是部经典作品,更关键的是,它能赚钱!”
“行吧,我考虑考虑。”
王菁花认真想了一下,点点头道。
很显然,她心动了。
……
剧本...蒋观带回去分析...
《大宅门》这部剧,肯定是经典。
大浪淘沙,豆瓣评分依然保持在 9+的水平,殊为难得。
剧本更是郭寶昌导演,酝酿四十年的成果。
人物形象,复杂立体。
然后...蒋观就 emo了...
他能选的角色,非常有限。
首先主要的几个角色,他就别想了,年龄就不合适。
和《康熙王朝》里的康熙这个角色不一样。
白景琦这个角色,只分成两部分。
童年时期就是个小屁孩,肯定要用小演员。
青壮年之后,一直到老年,都是陈寶國一个人演。
95年,《大宅门》第一次开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要不是后来,郭寶昌被资方架空,估计那会儿就已经制作完成。
陈寶國也仗义。
在郭寶昌出局之后,果断退了 9万的片酬,保持共进退。
这才有了兜兜转转几年,郭寶昌再次拿到版权,再次筹备拍摄的机会。
剩下的角色,抛开年龄因素,再用蒋观这公子哥的长相条件一卡。
很快,蒋观就锁定了一个角色——白敬业。
全剧基本上,就这个角色合适。
蒋观有自知之明。
他的演技,只能算勉强够用。
而且还是遇强则强的那种。
需要导演和其他合作演员的指导,引领,以及配合。
在演技在没有炉火纯青,进入化境之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贴合角色。
做出决定,蒋观第一时间,通知王菁花。
“花姐,公司是不是准备让我接白敬业这个角色?”
“你怎么考虑?”
王菁花没有否认。
蒋观当即了然,回复道:“没问题,就这个角色合适。”
“你不嫌戏份少?”
王菁花又问了一句。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蒋观政治正确的,回答一句套话。
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原话,后来成了京城人艺的信条。
他之所以讲这个,没别的目的,就是单纯装逼。
“行,我知道了。”王菁花不再废话。
“别着急花姐...”
蒋观连忙补一句:“如果公司接下来不给我派新戏的话,我能不能跟组时间长点?”
“想偷师?”
王菁花一语道破蒋观的目的。
“文艺界的事儿,怎么能算偷。”
蒋观义正言辞。
“还真是辛苦孔乙己老先生了...”
王菁花感慨一句,才出主意道:“我找郭导聊聊吧,看看能不能给你挂个助理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