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3章 迁徙百姓
刚刚失去相依为命的老头和一个孙子的她,像是被抽掉了魂魄,显得木讷呆滞。
慕容复见她摇摇欲坠的样子,就像风中的一支残烛,语气担忧地问道:“大姐?”
老婆婆抬头看向慕容复,泪痕未干的脸上挤出一个微笑,接着摆了摆手,示意慕容复不要担心。
那老婆婆走到慕容复身边后,突然低头沉默,没有人知道这个可怜的老人在想什么。
或许在为刚刚逝去的亲人悲伤,或许在为自己和活着的那个孙子的未来担忧。
沉默良久后,老婆婆缓缓的抬起了头,伸手擦干脸上的泪水,又拢了拢散乱的白发。
过了片刻,她空洞呆滞的眼神里慢慢有了光。
她看着众人说道:“这位老先生是个好人,我这把老骨头愿意听他的到洛阳去。
我家儿子,儿媳,老头,小孙子都把命丢在了这鬼地方,我这黄土埋到脖子的人,跟着老头,儿子儿媳一起去了倒是解脱。
但是我不能这么自私,不能就这么死了,不能让陈家唯一的血脉,也像他的父母,兄弟一样葬送在这里。
我就是爬也要带着大孙子爬出这个鬼地方,让他平安长大。
村里和我家情况一样的不在少数,各位好好想想,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为儿孙着想。
至于什么落叶归根,人死灯灭,不过一捧黄土而已,还能比活着的人重要了?”
老婆婆的话,让那些原本还在犹豫的老人态度纷纷转变,表示愿意和子孙小辈一起到洛阳去。
慕容复见大家都同意了迁移的事,心中十分欣慰。
村里人同意迁移,是做成这件事的第一步。
毕竟数百口上千人跨越千里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去,还要经历重重磨难,并非一件易事——
首先,根据那骑兵首领所说,他们外出最多七天,而现在距离他们出来已经过去整整四天了,再有三天就是他们回营的日子。
也就是说三天后,他们所属军队就会发现他们失踪了。
而此地距离雁门关仅仅三十余里,追查到这里不用半日。
百姓们拖家带口,理想中的行进速度一日最多也不过八十余里。
而北宋为了防范人口流失和间谍渗透,严格控制边民的迁移自由,实行“关津勘验”政策:无公凭私渡关津者杖八十,货物充公。
此去洛阳,路途千里,本就多山川险隘,如今为躲避官府盘查,更要避开平坦的官道,选择崎岖难行的偏僻小道,很多时候还要昼伏夜出,如此一来,行进速度能有六十里已非常不易。
为了保证安全,百姓们需得今日处理好一切事务,最迟明日一早就出发。
只是这么一折腾,彻底打乱了打探乔峰消息的计划,慕容复只得改变计划,等明天一早送走这些村民,再立刻赶往雁门关追寻乔峰的踪迹。
心里有了计划的慕容复开口道:“乡亲们,现在的情势有多危急,相信大家已经十分清楚,时间紧迫,我就不再多费口舌了。
请大家在今日内务必处理好一切事务,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
路途虽然艰险,但安全问题大家不必太过担心,我会安排人在路上接应,一路保护大家周全。
大家只要听从安排,都可以平安抵达洛阳。
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若是路上有人不服管教,无端滋事,那接应之人可不像我这样好说话。”
慕容复的话讲完,众人便立刻回家收拾东西去了。
慕容复又转头看向包不同,说道:“包三,明天你随百姓们一起出发,路上定要小心谨慎。”
说完他又提笔写下一封信,加盖上帮主印信,交到一旁的风波恶手中,说道:“风四,你拿上这封信即刻前往丐帮太原分舵交给分舵主徐谦。
让他安排一百名身手好,脑子灵活的兄弟,由你率领立刻从太原府出发,在路上接应包不同和百姓们,然后一路护送他们平安到达难民营。
路上的艰辛困难,你们是老江湖我就不多说了,只是记住一定要和丐帮的兄弟通力合作才是。”
包不同和风波恶抱拳施礼道:“属下谨遵公子教诲。”
接着两人又问道:“公子你不和我们一起回洛阳吗?”
慕容复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们追查这么久,好不容易才有了乔大哥的消息,此地距离雁门关仅仅三十余里,我定然不会在这时候放弃。
你们全力办好百姓迁移一事即可,不用为我担心。
百姓们走后,我会即刻出发雁门关继续寻找乔大哥的踪迹。”
包不同和风波恶见慕容复这么说,知道他已打定主意,再劝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只得领命而去。
经过一整天的忙碌,村民们的行囊都已打包好,但整个村子数百口仅仅有几头拉货的骡子和耕地的黄牛。
那支宋人骑兵骑乘的马匹,在战斗绝大多数都已被杀或负伤,可供骑乘的只剩下个位数,现在也都被用来拉载粮食和水了。
慕容复本想为老婆婆和孙子安排一辆牛车,但是被老婆婆深明大义的拒绝了。
她对慕容复说道:“就这么几辆车,全都用来拉路上吃的粮食和水都不够用,怎么能用来拉我这么个老婆子?
更何况村里比我年纪更大,身体更差的老人不在少数。
我若是坐了牛车,这些人怎么办?
您不用老记挂着我这个老婆子,借宿煮粥这点小事,乡亲们只是被坏人劫掠怕了,所以看到陌生人才不敢施以援手。
若知道你们是好人,定然也会热情接待你们的。”
慕容复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只是私下交代包不同和风波恶路上一定要对祖孙俩多加照顾。
明天就要上路,慕容复交代大家今晚一定要早些休息,但是白天刚刚失去亲人,又要马上离开故土,奔赴未知生活,众人又怎么能睡得着。
村内百姓家中的烛火一直到后半夜才陆陆续续的熄灭。
而慕容复在前半夜同样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白天宋兵屠杀村民的情景和村民们讲述的悲惨遭遇,在他眼前不断重映。
人命如同草芥一般被收割,成为当权者功劳簿上的一串数字,这让他感到可悲又可笑。
或许这个不公的世道,真的需要一些人和事来改变一下了。
一直等到残月西斜,银河渐隐,慕容复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