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曹操之子,大汉柱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8章 张绣问策

这住所其实也不安全。

刘备心里门清,曹操对自己很是忌惮,他住的地方,一定被曹操安插了眼线进来。

但知道了又能如何呢?

身为客将,刘备哪怕很清楚自己一直被人监视,也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他能一直活到现在,显然是深得明哲保身之道。

“嘿呀,大哥,走那么急作甚?”

一直回到住所,又派亲信把守房门,张飞才问道。

“三弟,人言曹孟德多疑狡诈,如今一看,果然如此啊!”

刘备轻叹一声,道:“他已经对我有所猜忌,我们兄弟三人以后别随便出去了,那些朝廷官员也万不可再结交,尤其是你,翼德。”

张飞也明白刘备的处境很不好,也没有胡闹,便问道:“大哥,那你待在这府上干嘛?”

刘备沉声道“种菜!”

“种菜?!”关张二人眉头轻皱。

“对,就是种菜。”刘备微微颔首,道:名为种菜,实则是韬光养晦,我们如今寄人篱下,只能在暗处观察曹操的行动与局势的变化,以便在时机成熟时脱离曹操的掌控。”

说起来也是糟心,本来他身边还有个陈群能一起议事的。

但陈群自从回到家乡许都后,就接见了家族中的一名族人。

他们谈了一些话,第二天,陈群就辞官回家了。

刘备苦恼啊,他很想挽留。

但他知道自己没那个资本,陈群本就是半道来投,跟着自己吃了那么多苦,一直熬到家乡许都,如今顺势辞官,也能理解。

“唉,大哥既然要在家种菜,我兄弟二人自然不会反对。”关羽叹息一声。

一向吵吵嚷嚷的张飞,这次却是罕见的什么话也没说。

……

翌日。

曹操让于禁等将领率领一支部队充当先锋,随后自己也点齐中军,准备进发宛城。

曹铄显然也在队伍中,本来临走前还想去见蔡琰一面,但军队走的火急火燎,只能下次来了。

“子擎兄长。”

军营内,曹铄突然听见后面传来了一道声音。

曹铄回头一看,居然是夏侯楙。

“你怎么来了?元让叔父不是留在后方提供粮草吗?你没待在他身边?”

夏侯惇打仗的本事一言难尽。

不能说很烂。

他打黄巾贼,山贼,土匪,或者一些无名将领的时候还是很猛的。

只是一旦碰到一些名将,一般情况下真不是对手。

曹操知人善用,清楚夏侯惇打仗不行,故而很多时候让他和荀彧一起管后勤。

夏侯楙道:“别提了,我爹让我跟着司空去打仗。”

曹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那也是好事啊,说明元让叔父很重视你这个儿子,想让你多上战场历练。”

夏侯楙微微颔首,没有说话,骑着一匹品种不错的良马默默跟在曹铄身后,与典韦并肩而立。

“子擎,子林!”

不多时,又一道声音响起。

两人同时向后看去,只见一个气质略显猥琐的青年骑马而来。

“安民兄长?”

青年挤眉弄眼道:“嘿嘿,伯父昨夜遣人让我随军,没想到你们也在这里,是去攻打宛城吧?”

夏侯楙骄傲地抬起头,“那是当然,子擎天纵奇才,年纪轻轻就位列四征将军,上战场不是很正常吗?”

“我虽然比不上子擎,但也是上过战场,立过军功的男人。”

“看把你嘚瑟的。”曹铄翻了个白眼,“阿翁或许是认为拿下宛城易如反掌,故而才让一些族中子弟随军出征,见识一番战争的残酷。”

“看安民兄长的样子,应该是第一次战场吧?”

这青年正是曹安民,曹操的弟弟曹德之子。

曹操的侄子,曹昂与曹铄的堂兄弟。

就是他给曹操推荐了张济的遗孀邹氏。

当然,不能把这事的错推到他一个人身上。

曹操自己精虫上脑,如果在张绣投降后,无意间见到邹氏,该上还是要上。

这家伙也是个可怜的娃。

当年,曹德与老爷子曹嵩去兖州投奔曹操的时候,被陶谦的部将张闿给劫杀,当时远在鄄城的曹安民也就成了没爹的人。

曹安民笑道:“是啊,我确实是第一次上战场。”

曹铄道:“战场凶险,安民兄长注意些安全。”

“还有,上了战场不比平时,莫要贪图享乐,也不要给阿翁送什么东西。”

曹安民神色一怔,旋即点了点头,“为兄谨记。”

与曹安民聊了几句,提前给他打了一剂预防针,曹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时,大军已然集结完毕。

曹操在大军前方演讲了几句话,算是振作一番士气,随后传达军令,大军出征。

激烈的鼓声响起,大纛在半空中飞舞,数万步骑兵朝着宛城前进。

哪怕并未发生战场,冷冽的肃杀之气仍旧让人精神一振。

宛城。

张济得到曹操来犯的消息,连忙召集麾下亲信商议对策。

“诸位,曹操携大军而来,我们宛城可战之士只有一万余人,该当如何啊?”

胡车儿建议道:“昔日刘表让您屯兵宛城,作为抵挡曹操的军事缓冲,如今曹操引大军而来,您抵挡不住,不如修书一封,向刘表求援。”

“料想那刘表也不会坐视不理,会增派援军过来支援将军。”

张绣眉头一皱,摇了摇头,“向刘表求援,我感觉不妥。”

他的叔父张济就是死在了刘表的地盘上,而他之所以驻扎在宛城,也是因为没地盘可以去,迫于无奈之下才与刘表结成了同盟。

他对刘表这人的感官不好,向他求援,显然不符合自己的心意。

“文和先生,你怎么看?”张绣把目光移向了一个沉默不语的中年文士。

此人姓贾名诩,字文和。

平日里素来低调,但张绣却知晓他有莫大的本事。

昔日曾建议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让天下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

贾诩一脸淡然的喝了一口茶水,沉声道:“将军,卑职建议你降曹。”

“先生说的莫非是戏言?”张绣眉头皱起。

贾诩见状,明白必须要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不由正色道:“适才并非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