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贾诩拜主,初展宏图(二合一)
……
“哦,想不到将军这么快便已经做好了决定,却不知将军接下来究竟有何打算?”
贾诩目光微闪,紧紧盯着崔钧,言语中透着一丝惊讶。
“不瞒先生,其实之前先生替我分析当下形势之时,对未来的发展,吾心中便已经有所谋划,只是彼时时机未到,诸多想法还尚需斟酌,故而,并未当场告知先生!
如今情况则不然,得袁本初所赐,眼下京师流言蜚语不断,董卓更是为此将我父兄下狱,所求者亦不过是我接下来的态度罢了。
我若是再犹豫不决,只怕到头来两边都不讨好,到时天下之大,恐也将无我容身之地!
贾诩闻言,下意识地捋了捋胡须,对于崔钧当下对于情势的认知不由暗自点头,“既如此,却不知将军接下来究竟欲作何打算?”
崔钧闻言当即打起精神,神情严肃道:“既然先生有问,小子自然不会再继续隐瞒,不瞒先生,起初对于以西河郡和河东郡两地,何者作为未来的容身之地,我其实各做了一套方案,只是尚未来得及与诸将商议。”
“哦?竟有两套方案,那将军不妨详细说说,看看贾某能否替将军筹谋一二!”
“先生此言当真?”
崔钧见贾诩此番竟然会主动相询,且言语间竟似有特意相助之意,心中不由暗喜,忍不住问道。
“怎么?将军难道是嫌弃贾某智虑浅薄,无法替将军解难?”
“不不不,若是先生是智虑浅薄之人,只怕这天下就再也没有聪明人了!”
看着贾诩那似笑非笑的模样,崔钧哪里还不知道他的想法,连忙解释道。
“呵呵,看来老夫在将军心目中倒也不是一无是处,然而,若是将军接下来的内容没能让老夫满意,只怕老夫稍后也没法给将军太好的建议!”
“先生放心,相信在下接下来的内容定不会让先生失望!”崔钧闻言顿时大喜道。
“如此,就请将军好好说说,老夫洗耳恭听!”
崔钧见状遂也不继续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道:
“不瞒先生,此番在平定巫咸山上的贼军大寨之后,我军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资重,除却大量的粮食之外,所获物资当中又以盐铁居多,河东之富可见一斑!
若是不发生当前之事,只怕我真还有可能将河东作为未来发展的首选。
要知道我原本便打算待平定河东之乱后,便派人暗中将我父兄和蔡公从洛阳带出,无后顾之忧后,便主动联系袁绍,加入讨董大军。
如此一来,既能顺应大义,又可借机提升威望,待讨董事后,朝廷权威一朝沦丧,到时天下必彻底陷入混乱。
趁此大乱之际,我等便可将目光投向河内、上党之地,取此二地,当可与河东互为犄角,进而辐射并州北方诸郡,窥伺冀州之地。
或可效光武皇帝故事,依托河北,凭借并州铁骑及幽燕突骑之利,冀州粮仓之富,未尝不可重塑乾坤,再兴汉室!”
“那第二个选择呢?”
贾诩闻言不由微微颔首,示意崔钧继续。
“第二套方案,便是按照吾当初离京前与董卓定下的约定,待平定河东乱局之后,便转任西河太守,兼使匈奴中郎将,将河东之地转交回朝廷之手,到时为防止关东联军切断其后路,董卓那厮必会在此地布下重兵,与袁绍相争!
而我等则可趁机转战西河,靠着使匈奴中郎将之便,干涉匈奴王庭之事,挑起胡人内部纷争,以胡人之血不断壮大己身,待彻底铲除南匈奴之后。
我等便可趁河洛战事,不断吸纳关东流民至西河定居,到时自可兴修水利,广植良田,招募兵勇,待来年兵精粮足之后,便可向东窥视太原、河东,逐步掌控并州。
待夺下上党之后,便可派兵封闭并州与冀州的所有通道,防止冀州势力的侵扰,而后,将重心西移,重点经营蒲津关道,窥视关中,静待时机!”
听完崔钧条理清晰的阐述,再看其言辞中不经意透露出来的勃勃野心,贾诩心中不由暗自点头。
“观此两点,这崔州平倒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毕竟,当今天下,年纪轻轻便能有如此清晰的大局观。
除崔钧之外,自己尚还未见过其他人有这样的本事,想来只要日后稍加磨砺,定可散发出无限风采,只是此番其若是仅仅就如此,只怕还当不了自己的主公!”
想到这里,贾诩心中的天秤虽然已经开始有些向崔钧倾斜,但仍需进一步试探。
“将军所言,诩受益匪浅。只是这一切都尚需建立在对未来形势准确的评估之下,却不知将军对于未来整个天下间形势,又作何判断?”
看着贾诩那深邃的目光,崔钧心中多少已经明白了贾诩的想法。
毕竟对于这名始终将自身安危挂在心上的老狐狸而言,即便其已有所意动,但在还没有确切的把握之前,其都不会完全作出决定!
想到这里,崔钧不由深吸了一口气,略微沉吟了片刻,便缓缓说道: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又到前汉末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待到后来光武中兴,传至今日,可谓周而复始,不尽相同!
而今之势,不正与秦末相似吗?想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何等威风,可‘祖龙死而地分’,天下陷入纷争。
如今汉室衰微,董卓乱政,四方豪杰并起,正是天下英雄奋武之时。
今崔钧不才,愿效光武故事,匡扶汉室,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看着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几乎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的崔钧,贾诩不由眉头紧锁,似乎仍有些犹豫。
崔钧见状不由拱手向贾诩施了一大礼,诚挚地说道:
“昔日阎公有言,先生当有良、平之才,钧深以为然也!
然小子自知自己才智有限,智虑浅薄,如蒙先生不弃,小子愿以师礼事之,还望先生能看在天下安危的份上,助小子一臂之力,共创大业!”
“这……”
看着崔钧那诚挚的目光,贾诩心中不由再度犹豫了片刻,脑海中下意识地回顾近段时间以来对崔钧的观察。
一路下来,崔钧所展现出的沉稳、果敢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终于,贾诩还是下定决心,拱手说道:“承蒙将军厚爱,诩愿效犬马之劳。”
崔钧闻言大喜,连忙起身,一把握住贾诩的手:“吾得先生相助,如太公入周,管子相齐,如鱼得水也!”
“将军言重了,诩愧不敢当!”贾诩闻言不由连忙谦辞道。
“当得,当得!我知先生性格向来谨慎,但也不需太过谦虚才是,吾当下之言皆是发自肺腑,绝无半点夸大之嫌!”
说到这里,崔钧话头不由一转,随即说道:“说到这里,还不知先生对于我方才之言,如何看?那两个方案是否有可操作性?”
贾诩闻言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道:“将军,方才的这两套方案看似皆具有可行性,然实则所要实现的难度均是不小!
若选择河东郡,眼下,正值董公与关东诸侯矛盾即将爆发之时。
河东地处双方夹击之所,虽有盐铁之利,但短时间内,只怕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将军从容发展。
而且即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后将军若想依靠河东,辐射并州,并将并州真正掌控到手里。
那便少不了还要面对并州胡人治理的问题,以及白波、黑山等黄巾余孽的威胁。
当然,最大的挑战还当属袁绍,从其近段时间的表现来看,只怕早已将河北视作其囊中之物。
将军出身安平崔氏,虽说在河北也颇具声名,但与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绍相比,只怕还是大有不如。
因此,立足河东之事困难重重,除非将军毅力非凡,且兼上天眷顾,否则只怕难以轻易实现。”
“先生之言倒是不无道理,那西河郡呢?”
崔钧闻言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其深知贾诩所言句句属实,而且这些问题他也并非没有考虑过。
只是当时考虑到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节点,觉得自己未尝没有机会趁机谋求好处,这才下意识地忽略了这些困难!
如今看来,自己多少还是有些想当然了。
见崔钧似乎已经想通了其中的关键,贾诩便接着继续说道:
“而若以西河郡为据点,抛却其地狭民贫的缺点不谈,将军大可借此暂时跳出董公与关东诸侯的包夹之中。
背靠河东在前阻挡,只要董公一天未在河东与关东诸侯分出胜负,将军都可在西河安心发展。
凭借使匈奴中郎将身份上的优势,再加上眼下的于夫罗为棋子,将军当可从容操纵南匈奴局势。
依将军先前之策,吸纳胡人之力为己用,待得南匈奴之势彻底瓦解,将军便可专心于郡内开拓建设,待得一二载之后,天下必又将是另外一番模样!
待得将军兵精粮足之后,凭借其临近关中的优势,将军或可西向入关中称雄。
须知,当下关中之地,虽不如前汉之时那般强盛,但在三辅之地仍保有数十万人口,且关中虽久经战乱,但其水利设施基础尚在,只要用心经营,定能恢复往昔的繁荣。
届时,凭借关中的粮草,以及雍凉的铁骑,进,则可出关向东与关东诸侯争雄天下,退,则可据关隘自守,静待天时。
如此将军功业可成,汉室天下可复矣!”
说到此处,贾诩眼中不由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须知,崔钧出身河北士族,其将来若想依靠关中成就大业,就必然要重用雍凉士人。
而关中又离贾诩自己的老家凉州更近,这对贾诩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先生之言是也!只不过雍凉局势错综复杂,尚需详加再议,除此之外,却不知先生是否还有其他建议?”
贾诩思索了片刻后,犹豫道:
“此外,诩还有一建议,只是此计若是施行不善,恐会反噬己身,却不知将军是否要听?”
“哦,竟有此事?还请先生细言之!”
崔钧闻言当即好奇道。
贾诩见状,不由拱手道:“按先前将军所言,此番京师流传之言,多有提及河间王复位之事?却不知将军对于此事如何看?”
崔钧闻弦而知雅意,当即有些明白了贾诩的想法,不得不说,汉末的这帮顶级谋士,在某件事上,大都有共同的观点。
无论是日后毛阶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
是沮授向袁绍建言的“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还是最终荀彧向曹操所提出的“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思想。
无一不反应出汉室在当下这个时代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
而眼下刘辩的这个情况又未尝不是自己当初潜心谋划的结果!
毕竟,相较于被董卓扶持上位的刘协而言,此刻身为河间王的刘辩,才是天下人眼中,最具有法理地位的天子!
“先生的意思是说天子?”
崔钧下意识地问道。
“不错,眼下退位的河间王,就是将军未来手中最大的一块筹码!日后,只需待时机成熟之后,将军便可在关中拥立河间王复位。
如此一来,我等便可在法理上否决董公所立天子的地位,其后将军便可奉天子之名,以讨不臣之属,占据大义名分,其后挥师东向,师出有名之下,必将事半功倍,无往而不利。”
贾诩看向崔钧,目光坚定的说道。
崔钧听完,心中对贾诩的智谋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若是当初在京师之时,便能有如此智谋之士替自己谋划,自己又如何会落得如今这个进退两难的下场!”
不过好在,如今这名名传千古的“毒士”已经是属于自己的了。
崔钧很好奇,相较于前世历史上因宛城之事,在曹操手下多少有些沉默寡言的贾诩,如今在自己帐下,又会发挥出怎样的威力?
想到这里,崔钧不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当即向贾诩施了一礼道:
“先生所言,令我茅塞顿开,只是如今河间王在我等手中却如一块摊手山芋,吾着实不知该如何应对董卓与袁绍二人的威逼,却不知先生,可有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