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听着宋凡这果断的话,满桂脸上微微错愕,他实在无法理解眼前的宋凡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手中有强大的武器,明明能够重创建奴,明明能够建立不世功勋,可此时却想着赶紧回去当官,加上将建奴首级售卖给袁崇焕时那种贪财的模样,满桂一度认为宋凡就是一个视财如命之人。
可有些时候,他却从宋凡的行为处事之间感受到了一些不同寻常。若真是一个视财如命之人,为何会让袁崇焕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功劳簿上?毕竟从头到尾,他什么东西也没有付出过。
如果真的是为了升官发财,那他留在这里,凭借着手中的火铳,想要多少建奴首级没有?到时候,还用担心没有钱吗?还用担心没有高官厚禄吗?
尤其是如今朝廷上下惶恐不安时,只要不断的击杀建奴,只要不断的立下功劳,要什么没有?又何必这个时候回到大同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
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让满桂实在看不明白,也看不懂。
满桂想了很多,最终说道:“可是建奴还没消灭,你留在这里作用更大!”
“这次的建奴,朝廷是挡不住的,我那武器只是在赵家镇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至于其他地方,却没有太大的用处。既然如此的话,又何必留在这里?!”宋凡不以为然的道。
“可如今的京城已经很败坏了,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我也知道这些,但如今的朝廷,已经烂了,挡的住这一次,后面还有不少。我想,咱们应该从根子上想想解决办法。”
“此事有朝廷诸公考量,我等军人听命便是!”
“哈哈哈,若是真的听他们,天下就亡了。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些事情,不能只听朝廷诸公的,他们啊,没一个好人。”
“听你这意思,你是想想一个可以解决这些事情的办法?!”满桂听着宋凡这话,心里多了些震惊。
从古到今,当兵打仗,吃粮吃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朝廷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至于其他的事,就让朝廷来考虑。怎么看宋凡这架势,他自己想来解决?!
“只怕没那么容易吧,朝廷积弊多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满桂劝道。
宋凡道:“那就先慢慢来呗,我回到大同,比留在这里作用更大。”
“好吧,我知道我劝不住你,我也不会强留你,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要以朝廷为重!”
“没问题!你是个忠义的,看在这个份上,我送你两个东西,有了这玩意,这次倒也能安稳不少。”
说着,宋凡从身上取出两个之前合成的手榴弹,将其交给了满桂。
“这东西叫做手榴弹,将下面的盖子打开里面有根绳,把绳子拉开后,这东西在五六个呼吸之后就会爆炸,你要趁着这个空档将手榴弹尽快扔到人堆里去,杀伤力还是可以,也能炸死一些人。这次建奴兵临城下之后,莫要冲的太凶,不然容易死。”
满桂拿着手榴弹,认真的看着,若是其他人告诉他这种像木棍一样的东西会爆炸,他定然不信,但宋凡告诉他的,他却是相信的。
“好,我记住了!”
“保重,说不得你再回大同时,大同就不一样了!”
“是吗?那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宋凡扬起了马鞭,带着麾下士兵以及那些东西,朝着大同而去。
“将军,我看这小子是想当个逃兵!”满桂身旁的一个家丁不以为然的道。
满桂摇头道:“他能在赵家镇待那么久都没后退一步,想来不是那种人。或许他说的是对的,他想凭借着自己的办法来改变这个世道。只可惜啊,这太难了!”
“是啊,太难了。我看他就是年轻,不知深浅!”家丁不以为然的笑道。
“行了,莫要说这些话了,咱们回去吧,没了宋凡,建奴搞不好就要南下了。”
“好!”
……
带着麾下走了三四天,宋凡经过了不少村庄。
这些村子无一例外,都被散落在外面的建奴扫荡过。虽说皇太极将主要的兵力集中在赵家镇以北,但整个京畿之地也有不少在外的游骑建奴,这些人在面对普通百姓时,没有任何人性可言,除了劫掠奸淫之外就是杀戮了。
这一路上,宋凡看到过不少的百姓尸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被砍下脑袋的,也有开膛破肚的,甚至还能看到嗷嗷待哺的婴童被活活用石磨碾死的。
如今天气严寒,血液早已经冻成了冰,等到春暖花开之时,他们便会腐烂发臭,最终消散于天地。
当宋凡看到这些惨状时,愈发的坚定回到大同组建自己势力的信念,如今天下败坏,非要下猛药不可。
日暮渐晚,宋凡在一处荒村停下。
许是这村子里的百姓早就听闻了建奴来袭的消息提前跑了,村子里的尸体并不多。
寻了一处比较宽敞的院落住下,还是和之前一样,留下两个守夜的。
火焰在破败的房间中升腾,宋凡靠着火堆睡下,睡到半夜,守夜的赵虎突然来报:“大人,村子外面来了一伙人,不像是建奴,却像个商队!”
“商队?这兵荒马乱的,谁还有心情做生意?!”宋凡只觉得此事离谱,可猛然间,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商队——晋商。
这晋商与建奴有很深的牵扯,敢在这建奴南下入寇,兵荒马乱的年头出来做生意的,想来也只有这伙人了。
本来还想着狠狠的宰一顿晋商,没想到现在给遇上了。
既然如此,那可不能轻易放过。
“走,出去看看!”
宋凡在赵虎的带领下很快来到了村子外面,借着天上的月光,宋凡看到了这个商队。
商队不小,足有几十辆大车,而且队伍周边还有拿刀的壮汉,此时正往这边而来。
队伍的大车上,几乎每一辆都插着三角小旗,旗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范”字。
“莫非,真是晋商范家,这可是一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