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1640](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64/52758664/b_52758664.jpg)
第106章 复社的野望
刘正闭上眼睛,河南大地上无数炼狱般的场景,涌上心头。却不想再说了。
“先生,大明天下,有救吗?”
“我真的怕了。见过如此场面,自然知道,什么建功立业的心思都是虚的,能在乱世之中。保全家人才是真的。”
刘正这番话,情真意切。
是真话。
却只是半截真话。
刘正所想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办法,就是自立于天下,就不用告诉张溥了。
张溥摇摇头,说道:“你错了。”
“天下兴亡,在于士风。而今天下到了如此地步,乃是君不甚贤,臣皆奸佞。”
“而天下士大夫,不在官就在野。”
“朝廷失道。天下的希望就在我等在野的士大夫身上了。”
“安民,你怎么能单单想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建功立业,力挽天倾,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而此事,舍复社,谁能担之。”
“安民,勉之。”
张溥等人一直有一个理论,那就是士风日下,导致天下不安。
前文说过,隆万之前,士大夫以清廉自许,隆万之后,士大夫以富贵自许,就是最典型的对比。
张溥等人都觉得,这就是天下衰亡如此的原因。
而当官的士大夫不行,就必须让他们这些在野的士大夫来做事。
所谓兴复古学。其实不过是幌子。
所谓古学,复社内部都不统一。但是打着这个名号,聚集人手,干预地方政治。却是有的。
张溥代表作,就是五人墓碑记。代表地方势力对抗魏忠贤的一件事情。但也可以理解为,地方对抗中枢。
而现在张溥运作周延儒复相,更是代表了江南地方上士绅,对政治深入干预。
张溥的政治野心此刻也表露无疑。
天下之大任,北京不能担,我复社来担。
周延儒上位,就是复社卷土重来的大好时机。
刘正此刻才明白,眼前之人,狂悖之处,并不在自己之下。
刘正想做的,不过是前人玩剩下的,搞军阀割据一方。然后打天下当皇帝。
而张溥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帝,他搞复社,其实已经有党政政治的影子了。张溥想将复社改造成为一个政治集团。
却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
张溥对刘正的话,其实也没有完全相信。
政治家都相信自己的手腕。
周延儒如是。
张溥也如是。
周延儒与张溥这一对师徒,是绝好的对手与朋友。
周延儒的想法,张溥一眼就能看穿。
周延儒落子在兵权上。张溥也能看得明白。
张溥心中也在权衡:“这天下,真要用刘正的时候吗?”
复社的力量在江南七郡,大江上下,士绅,生员,乃至于官府,都有复社的人,或者亲近复社的人。
但是复社是没有自己的武力。
在江南,与在中原,对大明判读的完全不一样的。
江南春风酥人骨,哪知道,北方朔风如刀能杀人。
张溥身在江南,自然不能直观的判断北方到底到了哪一步。
只是周延儒要在兵权上落子。
张溥自然也跟了。
刘正将来是谁的棋子?就各凭手段了。
刘正有些后知后觉。
此刻的他,就是风口上的猪。
如果没有史可法,没有张溥想拉拢东林老人入复社。纵然刘正有才华,也很难轻易见到张溥。
如果不是张溥将刘正推荐给周延儒。
周延儒即便答应,也不会如此好说话。
此刻的他,以及他的盐垦之策,分明成为,周延儒,史可法,张溥三个大人物交集点。
每一个想到刘正的人,都不会仅仅考虑刘正,而是要考虑刘正身后的其他人。
于是,海量的各种资源,向他扑来。
于是,周延儒要当他的岳父,张溥要给刘正造势。
于是,时来天地同借力。一点浩然气,借上了千里快哉风。
这个时候,外面声音一动。有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先生,已经润色过了。”
“进来吧。”
执酒少女含笑走进来,双手呈上文稿。
张溥让刘正看。
刘正接过,首先看见一笔小楷,温润秀气,字如其人。隐隐有胭脂气。
刘正一笔破字,远远不如足。
再开文章。
开篇劈入:“民以五谷为生,五谷赖田以生,田亩者,生民之性命,社稷之根基,天下之司命也。”
“今,天下疲于饥贼,百姓困于饥馑,母不能顾子,夫不能顾妇,哀我生民之痛,青史难载,痛我陛下之心,岂能坐视。”
“杞县刘某,不自量力,献策于诸君-------”
下面就是关于盐垦策的种种。
刘正看完,心中叹息。他总觉得自己写得可以了,但比起眼前女子,到底差了一些味道。
“姑娘大才。刘某佩服。”
执酒美人微微一笑行礼说道:“公子是天下大才,小女子只能为公子做一些缝缝补补的事情。”
“还行。”张溥说道:“到底差了味道。”
“这一篇我准备放在国表第一。你要多加用心。”
张溥随即在文章上圈点批划,让执酒美人下去修改。
“先生,不知道这国表是什么?”
“国表?”张溥轻轻一笑,说道:“你对复社还不熟悉,崇祯二年,虎丘大会,复社初立,选文章数百篇,编列成际,为一国之表。故称国表。而后有四编。这一次筹办复社大会,就是第五编了。”
“国表第一,足够你名扬天下。”
张溥眼睛中有光。
复社数次大会,编练天下文章,就是他张溥一生之功业。
刘正心中瞬间联想到一个东西:“期刊。”
没错,有组织,虽然不是国家文物局主管,文物出版社主办的。
但由复社主办。也由二张等大名士为挑选编辑。定期出版。
这与期刊有多大的区别?
无非是深刻标准的不一样而已。
请天下名士与会,与一些学术研讨会就更像了。很多学术研讨会,也会出论文集的。
刘正敏锐的感觉到了,复社模式与后世很多组织的相似。以及其中蕴含着变革的力量。
近的说,历史上反清的所谓天地会一系列会党。远的说,同盟会早期其实与复社的模式,有很多都相似的。
“我要办一个社。”刘正心中猛地生出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