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入城受降
清晨,刘封的船舱在堵水河上随着水流悠悠荡荡。
船舱内,灯火微微摇曳,昏黄的光线在舱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刘封端坐在榻上,神色凝重,审视着跪伏在自己面前的上庸信使—申庆。
“刘将军,申耽、申仪兄弟决定举城投降了。”申庆的额头紧贴着甲板,诚惶诚恐道。
此言一出,船舱内顿时一阵骚动。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惊喜的低语。樊猛更是忍不住握紧了拳头,大叫了起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果如公子之前断言的那样,上庸果真投降了。”邓炯由衷地感叹,此前刘封对局势有过预判,如今得到了验证,这怎能不让众人对他愈发钦佩。
刘封心中虽如翻江倒海般激动,但他深知此时必须保持冷静。他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稍安勿躁。”
随即刘封命令申庆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盯着他:“上庸地势险要,加之眼下兵力悬殊,申耽、申仪会主动归降?申校尉,此间不会是有诈吧?”
申庆赶忙解释道:“刘将军,二位将军确是真心归降。为表忠心,他们已将族人家眷交予小人,一同带来,作为人质。如今,家眷就在船外等候。”
刘封微微点头,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了几分,但仍未完全打消。他在船舱内缓缓踱步,思索着其中的利弊。
过了片刻,他停下脚步,再次看向申庆,问道:“申耽、申仪在城中势力庞大,如若我等进城受降,城中将士突然发难怎么办?”
申庆连忙回应:“将军放心,二位将军已在城中晓谕将士,说明归降之意。众人皆愿追随二位将军,顺应大势。且众将士也多是拖家带口的,无意再大动干戈,都想过上安稳日子。此次归降,实乃民心所向。”
“公子,机不可失,拖则有变啊。”袁秋也不失时机地帮忙劝着。
刘封沉思片刻,回复申庆道:“眼下还是卯时,未到辰时。申庆,你可回去转告申耽、申仪两位将军,按照之前的约定,他们确实是在一天期限内主动归降。因此我会奏报主公,对他们按主动投诚论功。”
“入城受降事关重大,事不宜迟。”刘封随即有条不紊地部署起来:“樊猛,你带领众水手船夫,看管好船队,如有风吹草动,即刻前来接应。”
“杜亥,你带领本部先行入城,即刻接管城中的辎重粮草、府库器械等,要仔细清点,严加看管,防止有人趁机破坏。”
“袁主簿,李严李府君前几日舟车劳顿,身体抱恙,一直静养于船上。你去李府君的船上问问,看看他能否与我等同行。”
“其他众人,即刻准备,与我一同入城受降。”随着刘封的一声声军令部署下去,众人纷纷领命而去。
尽管申氏兄弟表示归降,刘封却丝毫不敢懈怠。他深知乱世之中,人心难测。
为确保安全,他挑选出五百名精悍士卒,皆身着轻甲,手持利刃,他自己身骑白马,亲自率领李严、王平等人,来到上庸城北的陆路通道,缓缓向城门进发。
临近城门,刘封远远望去,只见城门大开,申耽、申仪兄弟率领一众官员,身着素服,在城门前恭迎。
刘封勒住缰绳,仔细观察城中动静,见城墙上并无异常,百姓安静地站在道路两旁,神情中既有紧张,又有期待。
然而,刘封并未放松警惕,他命先头部队分成两队,一队在前开路,一队在两侧警戒,缓缓向城中推进。
当刘封来到申耽、申仪面前时,申耽赶忙上前,躬身行礼道:“久闻公子威名,如雷贯耳。今日我兄弟二人率上庸军民归降,还望公子接纳。”随即递上了曹操授予兄弟二人的印信。
此前曹操征张鲁的时候,申耽、申仪兄弟派遣使者前去觐见曹操。曹操很是高兴,因此赐予兄弟二人将军之号,申耽甚至还被封为上庸都尉,近乎太守。
刘封下马,扶起申耽,微笑着说道:“二位将军深明大义,实乃上庸百姓之福。日后我等共侍左将军,同兴汉室,必不相负。”
刘封表面与申氏兄弟寒暄,目光却在四周不停扫视。在他的示意下,王平、寇延等人紧贴着刘封与申氏兄弟靠了上来,将几人牢牢护在中间,以便在护卫刘封的同时,也好以防万一,就近挟制申氏兄弟二人。
“忘了问二位了,两位决定归降,是否是因为昨晚看见城东密林中有人举火,以为是房陵的孟达带兵来援了啊?”眼见局面得到控制,刘封略带笑意问向申氏兄弟。
“难道?难道不是么?”申仪瞬间灵光一闪,似乎秒懂。
到这时,刘封才如实相告。原来昨晚和清晨所见的所谓孟达的部队,皆是刘封精心策划的假象。
刘封事先安排了数百名士兵,两手分别手持火把,在上庸城东的深山密林中走动,制造出房陵援军行进的假象。又在清晨,让士兵们在城外山林中竖起许多旌旗,并时不时地发出喊杀声,进一步迷惑申氏兄弟。
“将军之智,我等佩服。”申耽叹服道。
“哪里哪里?不过是促成将军早做选择罢了。如此,那就请申将军带我们入城吧。”刘封与申耽把臂言欢,随后拉起他的手,簇拥着一起进城。
入城后,众人发现杜亥已经安排士卒迅速占据了城中要害之地,如粮仓、军械库等,局势尽在自己掌控之中。
城中的街道上,也有一队人马在巡逻警戒,维持秩序,确保上庸城中秩序井然。看来申耽、申仪兄弟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投降了。
申耽最终将刘封带到了上庸府衙,在府衙厅堂中,刘封、李严、申氏兄弟等纷纷落座。
刘封深知申耽、申仪兄弟在当地的影响力,为稳定人心,他当众宣布:“申耽、申仪两位将军弃曹归刘、拨乱反正,功莫大焉。加之两位在上庸经营多年,多有人望。”
“因此,我会奏报主公,为两位请功的。另外在跟两位透露个消息,眼下汉中诸君正在劝主公进位汉中王,如此一来,两位的爵禄赏赐肯定是不会少的,甚至会更进一步的。”申耽、申仪兄弟感激涕零,连忙跪地谢恩。
其实刘封曾盘算过,想按照真实历史的记载,许诺申耽为上庸太守、申仪为西城太守的,但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
因为考虑到自己以后可能要长期经营东三郡,刘封还是想找几个忠诚可靠的人来治理地方,不想让上庸、西城太守之位都落入申氏一门。
随后,申氏兄弟又献上了上庸、西城两地的户籍地图,以及军中部曲名录等。
刘封接过这些档案,心中大喜,他深知这些档案对于自己日后治理和指挥上庸、西城至关重要。“有了这些,我便能对两地的人口、兵力等情况了如指掌,治理与防御也更有把握。”刘封暗自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