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金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章 阴阳引(下)

就在新永丰暗自感叹北隋强盛时,却不知花刀魏成的目光,已悄然落在了新永丰的身上。

“这個人,”

魏成蹙眉,武力强横之辈,神意与常人不同,他一眼便看出新永丰周身气血鼓荡,隐有风雷怒哮,这是臻达一定境界之后,才有的异象。

这异象魏成也有,练髓换血的武人,六识通达,五感敏锐,面对同级数的高手,都有示警。

“天下高手,何其多哉!”

越看越觉得新永丰不凡,魏成这一路走来,也是见了不少高手,却无一有新永丰的气度。

或是魏成目光停留的时间稍长了些,新永丰也有所感应,他猛地转头,目光与魏成在空中交汇,刹那间,仿佛火花迸溅,两人对视片刻。

与魏成一样,新永丰也看出了魏成非同寻常。

“这汉子,”新永丰心头一动,起身向魏成走去。

对花刀魏成,新永丰是动了结交之心,这也是英雄惜英雄。魏成是新永丰入北朝以来,第一個让他觉得有些危险的人物。

“某家,江陵新永丰,见过兄台,”

新永丰没什么拘谨之态,直接坐在魏成对面。

“某家,华阴魏成,见过兄台,兄台当真好气度,”

听到新永丰自报家门,魏成又打量了新永丰片刻,感慨道:“都说当今的昭武令,乃天下盛事,今日见兄台,方知不假。”

“兄台乃陈人,却能来大兴参加恩科,可见陛下的昭武令,已尽收这南北人心矣!”

江陵是南陈重镇,新永丰自称江陵人,也就等于对魏成说,他是出身南朝。

都说南人孱弱,如今魏成见新永丰,才知这话大谬,至少南人之中也有新永丰这般的豪杰。

新永丰叹道:“若非南朝君昏臣暗,再无英雄用武之地,我作为南人又岂会参与北朝的恩试?”

“非是我不想扶大厦之将倾,而是南朝治政如此,我一介武夫便是想挽狂澜,也是有心无力。”

在新永丰看来,陈叔宝这庸主,根本不值得他拿身家性命去扶保。只可惜了,新永丰之父新德庆的旧主,南朝上代天子陈宣帝陈顼十四年心血,如今尽付东流。

要知道,陈宣帝陈顼其人,虽得位不正,是篡夺侄子大位,而坐享江山。

但他在位的十四年里,民生之上,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劝课农桑,军事之上,曾遣大将吴明彻北伐,连克吕梁、寿阳,淮、泗等地,尽入陈土。

这是一個在文治武功上,都很有作为的君主。

只是与诸多明君雄主一样,陈宣帝陈顼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他虽有四十多個儿子,却无一人能继承他的才略。

最终,只能让才智平庸的太子陈叔宝登上皇位。而陈叔宝登基后,沉迷享乐,荒废朝政,败坏陈宣帝留下的基业,让南朝国势日衰,人心渐失。

魏成笑道:“新兄,正因陈主昏聩,南朝暗弱,隋帝英睿,北朝强盛,才是我等布衣,建功立业之机。若南朝君明臣贤,上下一心,那我等终此一生,怕是都难见天下统一了。”

新永丰哼道:“你是北人,当然希望南主昏庸,我是南人,更想南朝兴盛。罢了,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半点不由人,你我俩人一南一北,能在这大兴共聚一室,也是缘分。”

“酒保,给我上俩瓮好酒,我要与这位兄台,以酒会友。”

“好嘞,两瓮好酒,客官稍待,”酒楼中的酒保满脸堆笑,脚下生风般快步向后厨走去。不一会儿,他双臂稳稳地各夹一瓮酒折返回来,瓮身还散发着新酿的醇厚香气。

酒保小心翼翼地将酒瓮放在桌上,又麻利地取来两只大碗,“咚咚”两声,满上两大碗。酒水泛起细密泡沫,酒香也在瞬间弥漫开来。

——————

幽静小院,

吕尚闭目沉思,脑中无数灵光碰撞,他曾读过的所有经藏道卷,不断在他脑海中闪现。一段段微言大义,一篇篇天地至理,让吕尚如醉如痴。

“夫大道至简,阴阳为纲。日精为阳,月华为阴,以真火为引,融二气于一身,洗身煅体,入圣登仙。”

“阴阳二气!”

吕尚猛地睁开双眼,眼中的精芒仿若实质,周身气机也随之鼓荡起来。他喃喃自语:“太阴太阳,一为至刚,一为至柔,若能将这二者完美融合,就是项羽将紫雷劫修到极致,也难与我这篇法门相比。”

他以紫雷劫借天地雷火炼身的法门为基,将其中的天地雷火改易为太阳太阴,用道家服食日月之气的法门,以真火炼体,再用真水养身,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创出新的人仙炼体法门。

吕尚也在创出法门的同时,想到好了这法门的称谓。

“阴阳引,”

引者,是引导之意也,

所谓阴阳引,其意是善以阴阳引,而致身心和。

直译过来,就是善于引导内外阴阳之气,从而达到身心和谐。

“有了阴阳引,我的人仙之道将来必大放异彩!”

吕尚参悟的《阴阳引》,是一门纯粹至极的炼体法门,与他《山字经》存思众神,正好是一外一内。

以《阴阳引》用太阳真火、太阴真水洗练肉壳,再用《山字经》观测穴窍,存思众神,孕育神通,直到最后达到肉身不坏,众神不朽的境界。

当然,此时无论是《阴阳引》的肉身不坏,还是《山字经》的众神不朽,都还处于吕尚的臆想之中。

以吕尚如今的这点见识,以及修为,就是脑中的奇思妙想再多,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创出天仙层次的法门。

天仙之道,是道家至高成就,是在上界称之为帝君、天尊,在佛家称之为金仙的存在,几乎就是道的一部分,是求道人的最高追求。

就算吕尚有《浮黎鼻祖金华秘诀》在手,又能翻阅秘书省几代以来收藏的珍贵经卷,但能看到神仙之道的一鳞半爪,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还要算上吕尚本身那不知为何,颇有些不讲道理的武学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