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天才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晋派的大导演们

籍贯河东省的晋派导演,在内娱算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

似乎没多少声音与八卦。

却又在圈子里举足轻重。

既不像混迹了许多大院子弟的京圈儿一样惹人注目,也不像充斥商贾气息的港圈儿那样势利排外;相较于保守封闭的东北帮,晋派显得格外开放;相较于青黄不接的西北帮,晋派又称得上‘传承有序’四个字。

从李骏、何坪、米家删、曹保坪、张继纲、贾长科,到宁昊、韩节,再到邵一辉,等等,这些人几乎串联起内娱的第三代到第七代导演,甚至在导演风格上,都有些一脉相通的味道,如果再算上河东传媒学院出身的毕幹或李睿君,这个圈子可能还要更大一点儿。

2010年前后堪称晋派导演大爆发的一段时间,从韩节的《hello树先生》、曹保坪的《烈日灼心》,到贾长科的《天注定》,再到宁昊的《无人区》,几乎制霸了这一阶段内娱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片。

只不过在郑钱看来,这些导演都太过于喜欢拍‘文艺片’了,似乎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想要批判点儿什么。

与他心心念念的赚钱电影格格不入。

所以,突然在学校见到这几位大导演,他难免有些紧张,生怕被人看出自己对影展导演们的小小偏见。

“——郑钱?过来,往前走!”

老周冲后排刚刚起身的年轻人招招手,然后笑呵呵看向身旁几位导演:“这个就是《沉默的孩子》的导演,我刚刚跟你们提过的那个学生。片子刚刚大家都看过了,怎么样,大伙儿点评一下吧?都是自己人,大家放开了说!有批评才有进步嘛。”

郑钱既惊且喜。

没想到周教授能请来这几位腕儿点评自己的短片。

却不知这算不算一次超小规模的超前超规格点映,他胡思乱想着。

文学系的曹教授冲男生微微点头——他是知道这个学生的——所以没有客气,很自然的开口评价了起来:

“——标准的线性叙事结构,故事完成度很高,结尾部分又留下足够的悬念,让人无法确定角色的未来——从剧本角度看,无可挑剔。”

“焦点变化也不错。”

贾长科侧着身子,胳膊搭在椅背上,双手比划着说道:“……借助焦点变化来突出那个小女孩的感受与她对世界的体验……郑钱是吧?这名字好!……我看你在片子里用了不少低角度和高角度的镜头,怎么考虑的?”

他看向年轻导演。

这个时间段的贾科长还没开始戴墨镜,小眼睛看上去格外精神,仿佛两只漆黑的甲虫。

郑钱舔了舔嘴唇。

有些紧张,却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嗯,直观理解,主要考虑到角色身高,镜头跟着角色的视线走,会给观众更强的代入感。引申一下的话,高低角度的镜头也展示了家庭成员对乔娜的看法,他们自认为比乔娜更重要,从而悄无声息的表现了角色间的等级关系。”

贾科长眼中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胳膊从椅背上放下来,敲打着膝盖,换了另一个角度询问道:“——那衣服呢?我看你片子里,演员服装色调都比较统一吧,一般理解,这种统一意味着他们之间没有那么强烈的等级关系。”

“短片的篇幅是有限的,已经通过高低镜头强调人物看法后,服饰色调就可以用来表达另一部分内容,比如贯穿整部片子的压抑与沉默。”

郑钱努力让自己的分析符合这些文艺片大佬们的口味——即便当初他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单纯为了节约成本:“……这些气氛表达在色调上,就从环境到服饰,尽量选用暗色调,即便给失聪小女孩带来一丝慰藉与希望的女家庭老师,穿的衣服也是暗红色。”

贾长科赞赏的点了点头。

转头看向老周:“确实不错……周老师,您怎么看这个片子的剪辑?”

“我?”

老周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我觉得剪辑的非常好,比我强多了……不是我夸自己的学生啊,他这个短片能拍这么好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了。尤其影片声音设计和剪辑,在强化主题与情感方面,做的真的非常非常好……所以我才带他来找你们。我记得郑钱你也是河东人,对吧?你这几位学长前辈,也是河东的。”

“你也是河东的?河东哪里的?”贾长科顿时来了兴趣。

“平阳的。”男生背着手,站的规规矩矩。

“你是平阳,我是汾阳,哈,一笔写不出两个阳字,这就是缘分!”

“缘不缘分后面再聊,现在讨论片子呢。”曹教授摇了摇头,转而看向在场唯一没有开口的宁昊:“宁导怎么看?”

“哟,曹老师别埋汰我了。”

宁昊陪着笑脸儿,连连摆手,脖子上的大金链子随着他的动作哗啦啦作响,稍作沉吟后,却向郑钱提出一个令他略感意外的问题:“——你为什么不用胶片呢?学院派出身的应该都喜欢胶片吧。”

郑钱眼角的余光瞥见贾长科与曹保坪不动声色的交换了一下眼神,周老师脸上则露出一丝苦笑。

他不知道其中有什么缘故。

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用最谨慎的方式回答道:“一个是成本,胶片太贵了,但数字拍摄成本低,我能承担得起;另一个就是便利性,之前见中影韩总的时候,我也提过,数字拍摄能带来电影制作的民主……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去年春天我拍过一个小片段,用的胶片机,当时在放映室观看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到了冬天,我再看的时候,它的颜色变成了黄色……”

“胶片储存问题?”曹教授皱了皱眉。

“有可能是配光不对。”贾长科幅度很小的点了点头。

郑钱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我不知道……事实上,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个片子出了什么问题。如果用数字拍摄就没有这个风险了,调色师驻场工作,在拍摄过程中就能调制出接近最终效果的半成品。”

宁昊皱了皱眉:“但你不觉得数字拍摄在视觉质量上有所欠缺么?胶片能带给我们更丰富的视觉效果,手工上色所能呈现的颗粒感和柔和度,是数字三色版无法媲美的。有的时候,你在DI中效果出色,但转印到胶片上就会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