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一日看尽长安花

太上皇已度过危险期,春节过后,逐渐有人开始举办红白喜事,但即便是最显赫的家族,在这时候操办喜事也会保持低调,荣国府本就非京城顶尖豪门,其喜事自然不会太过张扬。...

在迎亲之时,新郎官自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林祥也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尤其是当人们得知他尚未定亲时,家有适龄女儿的贵妇们对林祥投去了满意的目光,不过谈及婚嫁之事,还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日,便有不少含蓄或直接的书信被送往扬州。

说来也巧,王二太太长期卧病,但王熙凤一进门,这桩喜事仿佛冲去了她的病气,她迅速康复,管理荣国府内务也游刃有余,不过王熙凤还是分了一部分管家权给史氏。

对此,贾琏笑得合不拢嘴。

他不嫌弃这份权力微小,毕竟他们还年轻,未来有的是机会。

?另一边,荣国府的喜庆氛围还未完全散去,科举放榜的日子便悄然来临。尽管林祥心中已有预感,但到了这关键时刻,他的心跳还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他提前一日便收到了小太监的报喜,知晓自己榜上有名。然而,小太监言辞含糊,只说他中了,却未提及具体名次,这让他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会试的排名虽非最终定论,但与殿试的排名往往相差无几,因此名次的高低自然至关重要。若想留在翰林院,还需经过一番考核。

丁启游站在门口,汗水如细雨般洒落,尽管他并未做任何体力活,但内里的衣衫却已被汗水浸湿。

他焦急地等待着,仿佛成了林府门前的“望夫石”,心中不断嘀咕:怎么去看榜的人还没回来?他深知,若是中了,官差会到登记地报喜,但他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想要亲自去榜前确认自己的名字。

林府派出的青石和青陆身手敏捷,一早便守在榜前,只为第一时间获取结果。他们虽然行动迅速,但在等待的人看来,时间却仿佛被拉长到了极致。

就在林祥即将踏入府门之际,青石那洪亮的声音远远传来:“中了!中了!少爷得了会元!”

林祥心中一松,他对自己有信心,但排名的不确定性总是让人难以完全安心。

如今,他得了会元,算上之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他已经连续五次夺得第一。

若能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再夺魁首,他便将成就六元及第的传奇,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佼佼者,甚至被视为盛世的象征,一种祥瑞之兆。

丁启游的心脏猛地一跳,他转头看向林祥,眼中满是羡慕:“恭喜贤弟,看来我注定要落在你后面了。”他深知,以林祥的名次、才貌和出身,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他自己,则可能需要再等待三年。

就在这时,青石又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丁少爷,你的书童没我跑得快,我先来给你报喜了,你也中了!排名三十二!”

丁启游愣了一下,随后整张脸涨得通红,他激动地伸出手,一把抓住了青石的胳膊,声音颤抖地问道:“当、当真?”青石肯定地点点头:“自然是真的,很快报喜的人就来了!”

林祥笑着向他道贺:“同喜同喜,咱们都中了。”丁启游也爽朗地笑了起来:“对对对!同喜!同喜!”

林祥中会元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荣国府,这里的喜庆气氛丝毫不亚于林家。史氏慷慨地宣布:“全府上下,都发一个月的月钱作为奖赏,从我的私库里出!”

贾琏见状,调皮地凑上前来:“老太太,我才是你的亲孙子呢,要是我中了进士,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好事?”老太太笑得和蔼可亲:“你要是中了进士,那全府上下都发两个月的月钱!”

贾琏也乐了:“两个月比一个月多,看来我真是亲孙子。”

王熙凤也加入了逗趣的行列,她夸张地笑着:“要是我们二爷中了进士,我可不敢跟老太太比,但我也愿意额外多发一个月的月钱给大家!”她这话并非虚言,要是贾琏真中了进士,她就能成为官太太了,这笔赏钱她从自己的嫁妆里出也心甘情愿。

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王二太太虽然脸上挂着微笑,但眼中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麻木与扭曲。

这喜庆的一幕对她而言,只有深深的刺痛。

若是珠儿仍在,此刻她应是那慷慨赠赏金之人,而今珠儿已逝,宝玉尚幼,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人风光无限。...

念及京城中声名鹊起的林祥,再望向自己的孩儿王二太太心便如刀绞。这痛楚之中,她将目光转向了宝玉,只见他在这欢腾的气氛中垂首而立,无趣地摆弄着手中的香囊。

他对仕途经济毫无热忱,心中反倒惋惜,林兄那般超凡脱俗之人,竟也陷于功名利禄之中。

感受到母亲的注视,贾宝玉抬眼,主动展颜一笑。

王二太太见状,心中稍感慰藉,她的孩儿真是体贴入微。

她深知自己心怀愁绪,难以展颜。

此时,老太太正沉浸在喜悦之中,“你表兄如此大喜,快去请他来,我们明日好好庆贺一番。”

贾琏连忙劝阻:“老太太,表兄即将参加殿试,此时不宜分心,待他考毕,名次揭晓,再行庆祝不迟。”

老太太听罢,对他的见解更为赞赏,“你说得在理,是我考虑不周,那我们就暂且等待。”

王熙凤眼波流转,一双丹凤眼闪烁着光芒,“二爷……”

仅此二字,贾琏已明了她的心意,她盼着他能早日金榜题名。

贾琏心中暗叹,谁又不盼呢?他自己也梦寐以求,只是还需时日罢了。

他并非表兄那般的天才。

贾赦也向儿子投去一瞥,未发一言,只是竖起了大拇指。

贾琏心领神会,大老爷向来直截了当,若他能考中举人,便赏他万两银财,还可在其书房中任选三物。

那书房中皆是珍宝,有几件摆件价值连城!若专挑贵重的,考中举人便可从大老爷处获得近十万两的财物!

每当想起这个数字,贾琏便心痒难耐。

王熙凤虽掌管些事务,也有些油水,但一月不过数百两,有时还需自掏腰包,与十万两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贾政今日也显得格外沉闷,不时唉声叹气,他想起了贾珠,若非病逝,今年他也应赴春闱之试!

真是可惜了贾家的栋梁之才!

林祥虽是他外甥,他也为其高兴,但相比之下,更显自家凄凉。

二房夫妇的低落情绪众人皆见,却都默契地选择视而不见。

贾琏看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他如今在京城一家书院求学。原本贾琏想进国子监,无奈老太太未松口,他自己秀才排名不高,资历不足,无法自行进入。

贾琏猜测,老太太是想将恩荫的名额留给宝玉,她终究还是偏袒二房,不过也未冷落他,为他寻了这家书院。那书院的山长曾是进士出身,年迈后退隐,开设书院,确有真才实学。

这也是无奈之举,原打算为他单独聘请举人做老师,却寻不到合适的人选。那些优秀的都介意荣国府长幼不分的名声,读书人最重名声,不愿踏足贾家,便只能另寻出路,让他外出求学。

贾琏对此并无不满,老师确有真材实料,他还能结交些朋友。

虽然荣国府此番未邀林祥共庆,但礼物已送达。

隔壁宁国府更是送上了厚礼。

皆因义忠郡王之事尚未尘埃落定,贾珍犹如惊弓之鸟,多一条路便多一份保障,故此而已。

王子腾闻听林祥高中会元,不禁长叹一声,此等佳婿,若其女年岁稍长,便是天作之合,可惜啊,与他同样惋惜的,还有那诸多欲在榜下择婿的人家。

科举之年,参考者众,然年轻且未婚者寥寥。

有些人早将目光锁定林祥,盼其现身,未想他竟未至,一番筹备付诸东流。

虽知被拒可能性颇大,但万一他性情腼腆,应允了呢?

那便真是赚大了!

除却他们,松阳书院此番还有两人中榜,一名五十七,一名七十一。

那五十七名便是王柳。

初闻中榜,他意气风发,再一问,会元竟是林祥!

他年纪尚轻,未婚配,出身亦不俗,非贫寒之家,如今高中,正可择一良缘,未想林祥横空出世,风头尽被其夺,十九岁会元!

真令人窒息!

王柳心中郁闷,誓要在殿试中一展身手。

或许呢?

或许他超常发挥,林祥却失常了呢?

然殿试过后,王柳便打消此念,只回想自己表现,皇上巡殿而过,至他身旁时,他几乎僵住,呼吸都难。

皇上仅路过,他便如此,而皇上在林祥处停留许久,林祥竟能泰然处之!

王柳不愿承认心态不如林祥,定是林祥沉浸文思,未觉皇上在旁!

对,定是如此!殿试后便是阅卷,主考官们在定名次前颇有争议。

有人言其年轻,可压一压,状元予更稳重之人,且林祥父为探花,若他亦探花,便是父子双探花佳话。然此议未得众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