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散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奇袭粮镇军师定计,惊现大妖群仙遁逃。

刘代最终并未告诉杨风,自己其实早已下令要取了那位老先生的性命。在此事上,他并不希望得到任何人的赞许和认同,只需自己长久地留下这份愧怍便是。

又行军几日,在临近蒙山时,刘代遇见一处村落,村中四处残破,寂静无声。

他只让一队人马入内探查,看看其中是否还有活人,大部则自村旁绕行,并不从中穿过。

但即便从外看去,众人也觉得触目惊心。村中到处都是森森白骨,唯见头颅都堆于一处,看起来整齐无比,尤为瘆人。

那老将军跨马靠近,与刘代解释道:“大抵是被杀良冒功了。”

身旁杨风也点头附和:“此地已不算宋地,若是真没人如此做,才是不正常。”

言罢,他又把目光投向刘代,似乎是想让刘代说些什么。

这几日相处下来,杨风与刘代已算是颇为熟悉,他对刘代的性情已有了一些判断。故而他也正式代入刘将军帐下第一“宠臣”这一角色当中了。

刘代何曾不为此地百姓痛心,他本就有些郁闷,察觉到杨风如此异样的目光,一时间更觉得颓丧,说道:“杨先生,我绝无此般心思。”

杨风一笑,知是刘代误会自己了,便开口道:“我只是觉得,不在此地整肃军纪,收拢人心,到底是有些可惜的。”

他指向那村中惨状,又继续开口道:“谁见此等情形能不动容呢,又岂不会联想起自己在远方的家眷?

将军下次再遇上此等情形,大可以就地休整,警醒部下绝不可如此作为。再说些体恤大家父老,激励男儿志气的话语,这般一次两次或许无甚大用,但只要将军你情真意切,且能有所作为,那么收拢一批人真心为将军效死,并非难事。”

刘代一怔,便向杨风行礼道:“多谢杨兄赐教。”

杨风继续道:“将军你从前既是卫国书生,又无什么显著家世,在军中一路走来想必也并不容易。那将军就该更能体会众军士的苦处,他们哪个不是背井离乡,将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来当兵的?将军虽可以常备威严以明军纪,却着实不宜端什么读书人的架子。

毕竟他们大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此次也多为第一次上战场,将军一路上除了以身作则,还是要多与他们亲近,自当如亲兄长一般爱护他们,虽不必真的行什么吮疥之事……”

杨风说至此处,发觉刘代面有凄然,心知自己无意间戳到刘代的痛处,以后应当避免谈及兄长及亲眷类的话题。

他便换了个话头:“将军与士卒亲近,除了收拢人心,也应重识人和用人。且拿我身边这位老将军来说吧,老将军你可有意见?”杨风看向了那个与刘代还算相投的副将。

那老将军自无不可,他知杨风已是刘代帐下谋臣,杨风与刘代这般不避讳他,就已经算是将他当作了自己人。

杨风见对方点头,便继续道:“老将军已是年过半百,却为何依旧愿意再度出山,到这凶险无比的沙场上走上一遭。宋国远未到需强征老弱入伍的地步,老将军也不大可能是为了家中银粮用度而来。

既如此,刘将军你今后与老将军相交时,大可以多谈谈建功立业、封侯荫子之事,再多向他请教些行军打仗的要领。那么若是再有凶战恶战,老将军就未必不愿意替晚辈挺身而出么……”

老将军虽面上看不出表情,但杨风已经料定对方心中已经有疙瘩了,故而他便要继续把这个恶人做到底了。此番杨风既与刘代交代了事理;又点出这位老将军与刘代间的隔阂,方便刘代日后再对其加以安抚收拢;更要为将来之事埋下伏笔。唯有如此一石多鸟,才不枉费他杨风这番口舌。

“不过老将军固然仗义,刘将军你却也不得不防。非是担心老将军有什么异心,那样想便是我杨某人太看不起老将军的胸襟。”只见杨风一拍腰间佩剑,开口道:“但若是今后军中有人居功自傲、恃宠而骄,胆敢无视军纪、肆意妄为,又该当如何?刘将军你宅心仁厚宽宏大量,自是不与其人计较,但我杨某人却最是看不得这般……”

听至此处,那老将军不禁哈哈一笑,这心中暗想这杨风当真有趣,此刻都已在谋划大胜而归,如何论功论罪了。他便开口道:“若老夫果真有也耀武扬威的那一日,但凭杨先生把这项上人头取走,我张某人却也是无悔无憾的。”

杨风摆手道:“非是为了与老将军提醒什么,我不过与主公说些用人的道理罢了。为将为君者,识人用人最忌且用且看,此间诸事都得有个章法在。自将一人琢磨、启用之时,后续如何差遣,如何取信,乃至如何赏罚,如何狡兔死走狗烹,将军都宜早做打算。”

刘代闻言苦笑道:“杨兄,此时说这些还为时尚早,眼前的蒙山我们能否过得去,都还是未知之数啊!”

言罢,三人都看向远处云遮雾绕的山峡。刘代与那张老将军俱是面露愁容,他们已经猜到前方或有伏兵,但山势连绵,若要就此去驰援宋军东征主力,还当真是难以绕行别处。

杨风则是轻笑一声,问道:“刘将军可想居此战首功?”

刘代苦笑摇头:“杨兄说笑了。我即便有杨兄你辅佐,但终究巧妇无米之炊啊。”

杨风哈哈一笑,开口道:“我方才所说本就是梦话。将军此战应重在练兵起势,最忌贪功。”

他邀刘代两人至道旁下马,取出一份宋、越、楚三国的堪舆图来摊放在地。

“宋军主力在楚州以西之湖、惠两州。虽然腹背受敌,却也未曾到绝境。毕竟楚国十州堪称富饶者,唯有楚、江、湖、惠四地,今宋军得其半数,总归是粮草不缺的。

而反观楚军,虽然楚州未失,但唯有死守之力;而大部精锐,都自南北聚拢而来,与宋军主力是隔江对峙。这些楚军号称有四十万之众,随时要渡江与宋军决战,其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大多驻扎于荒远之地,为山水所阻,粮草不济,其实也唯有一战之力。一旦兵败,将彻底困守一隅,如今阻隔将军的这片山脉,便是那时楚军的葬身之所。

将军且看,今日我们要过的蒙山,不过这群山之一角。因铁瓮城偏北,所以我军才迫不得已从此地南下,但看这群山尽头,南部俱是一马平川,宋国只需在南部诸城调集军备,轻易便可再次长驱直入,驰援惠州主力。

所以如今宋国之困在于如何重振士气,整军再战;而将军之困则在于如何依循调令,过蒙山而袭扰楚。”

杨风说至此处,向刘代问道:“但我们要袭扰楚军,果真一定要过蒙山而南去吗?”

刘代眉头一挑,杨风这是有意让他放弃眼前山峡,转而用军别处。他知前方山势对楚军尤其重要,定然会有所防备,想要穿过此地并不容易,但他心中尚在犹豫,便向杨风开口道:“一则我此次虽然领军,但终究只是带着数千袍泽去前方战场,具体如何用兵还是要受到节制;二则倘若我们不再从此地穿峡而过,又该向何处去呢?”

一旁的老将军也是点头道:“若是转去南部战场,确实要容易许多,只是这赶路用时,可就要多上太多了。”

杨风指向图中一处道:“二位将军,可知此地?”

刘代看向杨风所指,那处在蒙山东北,约莫是一处平原。

“此地有数座小城,虽然平日里并不出奇,无甚兵力把守,但如今战事一起,可就大有不同了。楚国北部诸多州郡几乎倾巢而动,虽然确实防备空虚,但我们这些人马也难以攻下。这几座位于楚国南北交界的几座小城,若我所料不错,定然是当下楚军的粮道之咽喉所在。南北水、路两道,都需在此处经过,若我们这一支奇军忽然来犯……”

刘代虽知确实可行,但仍需斟酌一番。这次却是不需杨风开口劝说,一旁老将军却是已经开口劝道:“刘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与其让袍泽们白白送死,不如就依照杨先生所言,去把那楚军粮道劫上一劫。”

刘代不禁苦笑起来,他怎的就和粮草过不去了?先前受到宋国朝廷启用,便是因他果断出兵护住己方辎重;如今率军在外,竟然要反其道而行之,去劫他人之粮道了?

他便又向杨风言明,自己若是果真要行此违抗调令之事,军中或许会有不小的压力。

杨风起身负手而立,虽是戎装,但此刻儒士风流尽显无遗,旁人见了,恐怕会以为他要在此乘兴吟诗一首。却听他开口竟说道:“将军在军中可有异己?”

刘代错愕,张老将军也是错愕。

———————

刘代下令就地整军,又唤来几位副将和军中众校尉、监军,一同商议如何穿越前方峡谷。

张老将军和几位刘代亲信刚一表露出迟疑之情态,果真就有人出来指责和反对。刘代并不急于表态,他任由各方争论,杨风则以幕僚的身份偶尔开口挑拨,略微施展激将法,那几人便主动开口要作先锋。

刘代心中虽也担心袍泽的安危,但让人去峡中探路,本就是必要之举。依照杨风定下的谋划,既能排除异己,又能在日后对自己不遵调令有所解释,还可让他刘代落个心系袍泽的名望,确实没有拒绝的理由。

刘代便允了那些人前去探路的请求,又在众将士面前对他们好生叮嘱了一番,让他们千万小心为上,不可冲动行事。

不过多时,探子来报,前方峡谷有楚军埋伏,我部先锋已经是十不存一。

刘代收拢残余先锋,见那些杨风口中的“异己之辈”都未曾回来,心中暗松一口气。

他亲自为几位伤兵包扎了伤口,又面向那处峡谷立了许久,最终才好似下定了决心,告诉终将士绕道北上之事。

此次全军上下再无异议,一众将士都称颂刘将军之仁厚,誓要为将军尽忠尽力。

刘代在杨风和张老将军的一路“悉心教导”下,领军向北绕道,靠近了那处楚军粮道重镇。

周遭百里共有数处城镇,都忙于为前线楚军输送粮草。刘代见其规模有限,便在杨风的建议下分兵两路,他与张老将军各自连夜攻取了一座城镇。

刘代此次用军并不求大胜,也更不欲贪恋此地粮草辎重,若是对方有大队援军袭来,他便立刻弃城离去,烧尽此地囤积之物。

最终,刘代与附近楚军周旋将近一月,竟然将此地城镇攻取并焚毁了大半。此时他与张老将军已经合兵一处,驻扎在此地最大的一座城镇之内。

此地众多城镇被称作为“城池”其实颇为勉强,大小与寻常村落无异,只是稍加修筑了城墙。楚军也大多将此地叫做军寨。故而刘代率军四处攻伐劫掠,几乎没打过什么恶仗。

这也难怪,此处本是荒远偏僻之所在,平日里南北安稳无事,军队、商贾赶路并不需速度过快,此地原本不作为周转之重镇。只是如今多为急行军,粮草转运更得迅捷,此地正好可以作为一处距离合适的驿站,故而方才被稍加重视。

但楚军如何能想到,此地居然早就被有心人记挂上了。故而刘代此次听从杨风之计,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大部分楚军都已经南下,最近的一支兵马原本驻守在蒙山峡谷内,现在也是不得不紧急回援。

而蒙山之地,又别有一支宋军要经过峡谷,他们方才入峡便起了一场恶战,只是忽然间,此地楚军竟然悉数撤退,让领军的将领一时间疑惑不解。

这支军队却是自宋国京畿之地而来,领军的则是宋国一位亲王。

他们探了颇久,方知原来有一支宋军奇袭了楚军后方粮道重镇,迫使此地楚军回防,故而他们可以轻松穿过此地。

那位宋国亲王问了是何人领兵,得知此前唯有铁瓮城刘代由此路行军,便记下了这个名字。

——————

刘代在蒙山东北处的楚军粮道横行无忌时,南部战场的宋军也已战果颇丰。

楚军方才提起的一股士气此刻又低落回去,那被围困于惠、湖二州的宋军也即将突围而出。

正此时,异象忽生。

九泽洲有九泽,楚国境内则有具区泽。自太古而来,九泽便各有种种离奇的传说。

比如在这具区泽周边生活的楚民,便世世代代都流传着大泽之内有大妖的传闻。

这类传说大多只能骗骗未曾出过船的稚童,靠着这片大泽生养的渔民都知晓,这处大泽内有仙人才是真。

具区泽辽阔无边,各处岛屿星罗棋布,不少练气士都选择在此地开山立派。他们与沿岸渔民通常并无来往,但若是偶尔遇上落水之人,也会施以援手。

只是今日,具区泽内的一众仙家都是齐齐升空,而后立刻飞离此地。

渔民们只是觉得新奇,他们争相出门观望,还在疑惑今日天上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仙人。

而他们这些凡人却注定无从知晓的是,此刻大泽之内涌起的滚滚妖气,究竟是何等可怖。竟让那几家仙宗的长生境长老都唯觉心惊肉跳。

具区泽内,仙人尽去,大妖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