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癫武圣:我能无限进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易筋【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阴云密布。

林峰赤果着上身,四肢不正常的扭曲、舞动,摆出一个个怪异的姿势。

好似在打养生太极一般,动作缓慢而又悠闲。

但那爬满全身的汗珠,以及身体各处时不时响起地‘咯吱’‘咯吱’呻吟。

无不昭示着。

这些怪异招式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完美做到这些动作耗费的体力,远胜于站桩提炼气血。

一个时辰不到,林峰便感觉全身肌肉酸软难耐,不得不停下休息。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林峰来到铁人桩前。

伸出手指,运用六合拳的技巧,对着前方一弹。

‘邦!’

闭目体会、比较完骨节间传出的撕裂感,林峰失望地叹了口气:“太慢了。”

距离交流会,已经过去了五天。

这些天里,他一直在练习《万象归元功》、《青岚聚气典》上记载的招式,锻炼全身筋膜。

然而,坚持不懈地练习了五天,林峰并未明显感受到筋膜得到增强。

按照这个速度,保守估计。

最少都得用个三年五载,他才能够易筋有成。

与他一年易筋的目标,相去甚远。

按部就班练习的效率太低,林峰只好再次翻开两本秘籍,思索解决之法。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练习,他已经明白。

此世的‘筋膜’,并非指前世国术中的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这类虚无缥缈之物。

而是指‘纤维网络’。

现代解剖学中,人体共有三大全身性的连通网络。

分别是神经网络、血管网络、纤维网络。

每个网络都是一个整体,遍布人体的每一个角落,必不可少。

其中,纤维网络包裹着每一块肌肉,连接着每一块骨骼,支撑着每一处器官。

没有它的支撑、连接。

大脑就成了流动的豆腐,肝脏会在腹腔内平铺游离,人体更是会像面条一样瘫软,保持人形都难。

武者‘易筋’的过程。

便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动作,配合气血的蕴养,淬炼、增强这张纤维网络。

从这点来看。

此世的顶尖武者们,对于人体的认知,恐怕不弱于前世那些医学专家。

根据《万象归元功》和《青岚聚气典》的记载,武道先贤们将这张人体大网划分为了十一个部分。

分别是,控制四肢、躯干、头颅的六大主筋,负责身体前倾、后弯、旋转的四大副筋,以及支撑保护内脏、大脑的‘内’筋。

六大主筋淬炼完成,便代表着武者成功迈入‘易筋’之境。

气力产生质变,可生撕虎豹。

完成对四大副筋的淬炼,便是易筋大成。

武者有机会掌握‘筋骨齐鸣’的技巧,将落在身体某处的力量分化、引导至全身各处,防御力大增。

而‘内’筋一成,便代表着易筋修行圆满,可着手突破锻骨之境。

市面上的功法大同小异。

核心理念都是通过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配合气血调动肌肉,不断给筋膜施加压力,直至到达极限。

再用气血温养,缓缓提升筋膜的强度。

积累量变以达质变。

总结出了‘易筋’的原理,林峰陷入沉思。

是否可以像借助烈火炼皮一般,利用其它手段加快这一进程?

思路一打开,立刻便有数个点子浮现。

可细细思量后,又被林峰一一否决。

这些点子表面看上去很完美。

实际上,要么工具不足,不具备可行性。

要么风险太高,容易把自己作死。

思来想去,林峰依旧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

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摆出架势,按照《万象归元功》的方法,继续淬炼筋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能提升一点是一点。

夕阳西斜。

一位熟人叩开了小院的大门。

小院中央,光头青年手臂不可控制的颤抖,各处皮肤也出现了道道青紫色的撕裂纹,却依旧咬牙坚持着练习,力求做好每一个动作。

目睹了眼前这一幕,孙长平眼底闪过一丝恍然,自愧弗如。

难怪对方能够在交流会上,踩着他们这些人一鸣惊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这种庸人完全想象不到。

居然有人能够对自己狠到这种程度。

当真是应了师父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

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林兄,可有空闲?”

“孙兄?”

瞧见来人,林峰略感意外,朝屋内喊道:“小环,上茶!”

“咳,茶我就不喝了。”

摆了摆手,孙长平道明了自己的来意:“师父有事相商,请你过去一趟。”

“等我换件衣服。”

少倾,林峰换上了一套干净的墨黑劲装,跟在孙长平身后,来到了武馆后院的书房。

书房中,刘德元坐在书桌后,刘玥也侍立在一旁。

“刘叔安康。”

见礼后,林峰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找小侄来,所为何事?”

“长平,你先下去吧,我有些话想和林贤侄单独聊聊。”

“好的,师父。”

“玥儿留下。”

本想跟着孙长平溜走,却被老父亲一眼看穿了心思,刘玥只好悻悻耸了耸肩。

合上房门后,老老实实回到了刘德元身侧。

“坐。”

刘德元抬手示意,面带微笑道:“林贤侄来我刘氏武馆,已经一月有余了吧。

不知对本武馆,有何评价?”

“这……”林峰迟疑。

“这里没有外人,贤侄但说无妨。”

琢磨不透对方的深意,林峰当即就是一阵彩虹屁:“贵馆承武道之正朔,秉浩然之刚风。

师严而道尊,传技如琢玉,授业若点金。

学者愚钝,不厌百遍斧正。

弟子颖悟,更授秘传真谛。

馆中气象,尤见古风。

晨起闻鸡鸣而演武,暮至伴星辉以悟道。

长幼有序,不以力骄。

胜负分明,常怀德让。

小侄所见武馆数十,刘氏武馆可为翘楚。”

头一次被人如此夸赞,刘德元心情舒畅得直捋胡须。

随后,他笑眯眯问道:“既然将老夫的武馆夸得天下地上少有。

那林贤侄,可愿拜老夫为师?”

“啊?”X2

此话,不仅出乎了林峰的预料,更是超乎了一旁刘玥的想象。

‘父亲前几天不是才问过自己,是不是讨厌这败家子,想将他赶出武馆么?’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