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你们能奈我何
在那清幽宁静的鸡鸣寺中,朱棣孤身而立,口中喃喃低语着这两句话:“这些事儿,太子爷做不到,但我这个汉王却是做的。”“就让我做老大手里的一把刀,替他清洗掉这些贪官污吏。”他的神情间满是动容之色,眼眸中更是流露出复杂深邃、难以言喻的情绪。
许久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地转过头来,目光投向身旁的赵王朱高燧,眼神之中带着几分疑虑与不确定,追问道:“老二真是这么说的?”
朱高燧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郑重地点了点头,言辞恳切地说道:“爹,他真是这么说的,儿子哪敢欺骗您啊!”他这番话语,确是发自内心,毫无半点虚假之意。
虽说在世人的眼中,赵王朱高燧乃是坚定不移的汉王党,但实际上,赵王爷内心真正忠诚的唯有皇帝一人。也正因为如此,朱棣才会毫无保留地将锦衣卫,这个如同天子最为敏锐的耳目一般重要的机构,放心地交予他来掌管。
得到了朱高燧那斩钉截铁的肯定答复,朱棣却是微微一怔,脸上瞬间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若有所思的神情。
这个老二,竟然真的开窍了!
他不但开窍了,还毅然舍弃了那曾经不该有的勃勃野心,甚至心甘情愿地要做老大手中那把锋利无比的利刃。
“老大这个人啊,性子仁厚那是毋庸置疑的,他爱民如子也是有目共睹、实实在在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他在处理某些事务之时,难免会略显优柔寡断,不够果敢坚决。”朱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声音幽幽地响起,仿佛自远古传来,带着无尽的感慨与思索:“他体恤臣僚,慎用刑律,一心主张施行仁政,这原本的出发点并没有任何差错。”
“但是啊,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他的这种宽厚仁慈,恰恰为刘观这些贪官污吏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你说咱们这位太子爷,难道真的就一丝一毫的风声都未曾听闻?真的就一点都不知道刘观等人那令人发指的贪腐行为?”朱棣的目光犹如两道锐利的闪电,紧紧地盯着朱高燧,眼中满是疑惑、不解,甚至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
朱高燧听到父亲这番问话,默默地垂下了脑袋,双唇紧闭,没有发出半点声音来回应。他心里明镜似的,自家老头子此时此刻,仅仅只是想要抒发一下内心深处那积压已久的感慨,并非真的期望他能够发表出什么具体的意见,给出什么独到的见解。
“老大这小子啊,看似憨厚老实,甚至给人一种木讷愚钝的错觉,实则大智若愚,精明至极呢!但他即便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依然选择了听之任之,不以为意,放任自流。”朱棣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失望,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这便是老大那仁政治国方略的致命弊病所在,治理方式过于宽松,毫无约束,太过纵容,自然而然就容易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们滋生出贪婪无度、腐败不堪的丑恶心思。”
事实恰恰无情地证明,的确就是如此这般。
每当朱棣或是率领大军北伐,或是巡幸北平之际,国政皆全权交予监国太子爷处理。
那最终所导致的结果又究竟是什么呢?
大明王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片歌舞升平、繁荣昌盛的美好景象,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仿佛是人间乐土。然而,在那不易被察觉的阴暗角落里,却是悄然滋生出了为数众多、贪婪成性的蛀虫。
都察院从上至下,从位高权重的都御史到基层的监察御史,上下沆瀣一气,相互勾结,贪污受贿,肆无忌惮地祸乱朝纲,将律法与正义践踏于脚下。
就连工部一个微不足道、毫不起眼的小小的军器局,一个如同芝麻粒般大小、微不足道的军器局大使,都能够胆大包天地贪腐出高达三十万余万两银子的惊天空亏!
在广袤的地方之上,还有数不清的官员绞尽脑汁,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以各种各样看似合理合法,实则卑鄙无耻的名义,对上欺骗蒙蔽,对下欺压鱼肉,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将百姓们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大明,真的能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盛世吗?
君王倘若太过宽仁大度,毫无原则地纵容,就会使得臣子们变得愈发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进而不可避免地生出贪腐的罪恶欲望。
过犹不及这个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道理,自古以来就如同真理一般,被无数的历史经验所验证,从未有过丝毫的偏差。
想着想着,朱棣又一次忍不住深深地叹息道:“但是啊,正因为老大是太子,身负着未来继承大统的重任,所以他即便对这些事情心知肚明,了如指掌,也不敢轻易地大动干戈,不敢雷厉风行地严厉惩处这些贪官污吏啊!”
朱高燧听了这话,顿时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整个人仿佛被这复杂的局势和父亲的话语给彻底弄晕了,脑袋里一片混沌。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刘观这些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于文人士大夫阶层。老大就算对他们的罪行心知肚明,又能如何处置他们呢?难道真的要像老二那样,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全部逮捕下狱,铁面无私地论罪惩处?”
“老二可以毫无顾忌,随心所欲地这样做,但老大不行,因为老大是储君,是大明王朝未来至高无上的天子!”
“日后他即位登基,君临天下,还需要依靠这些文人士大夫,来替他治理这广袤无垠的江山社稷,管理这错综复杂的国家事务。”
朱高燧听到这里,神情微微一滞,瞬间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老头子这番话,与他之前告诫老二的那些话语,其实在本质上是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打击贪腐这件至关重要、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老大碍于身份地位,诸多顾虑,确实难以做到,而老二却能够毫无畏惧,勇往直前。
因为打击贪腐,成为一个坚定不移、毫不退缩的反腐斗士,势必会无情地触及到这些文臣士大夫的核心利益,从而不可避免地招致他们的极度仇视和切齿怨恨!
老大朱高炽作为太子爷,作为大明朝未来名正言顺的储君,他的这一尊贵无比的身份就已经注定了,他不能对文臣士大夫过于严苛,不能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更不能被他们视为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是老二朱高煦则截然不同,他就算再怎么肆意妄为,翻云覆雨,撑破了天也就是个王爷,将来几乎没有任何可能登上皇位,成为天下之主。就算现在充当一个铁面无私的反腐斗士,把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文人士大夫得罪得死死的,那又能怎样?
老子反腐结束,拍拍屁股就潇潇洒洒地去云南就藩,你们这些跳梁小丑又能把我怎么样?
光脚的,从来都不会惧怕穿鞋的。
而太子朱高炽,他现在就如同穿着一双价值连城、精美绝伦的鞋子,所以他每走一步都必须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投鼠忌器,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地大动干戈,掀起惊涛骇浪。
“老二同样心知肚明这其中的微妙道理,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地一条道走到黑,毫无忌惮,无所畏惧地惩治贪腐。”
朱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神色中充满了感慨万千,语气中更是夹杂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无奈:“这个混账东西,是想在就藩之前,拼尽全力地揪出朝中这些如同毒瘤一般的蛀虫,为老大清除掉所有潜在的隐患啊!”
话到此处,朱棣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犹如潮水般涌起一股强烈无比的愧疚之感,而且这股愧疚之情还在不断地加剧,如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
这个老二,自己对他实在是亏欠太多太多了!
靖难之时,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老二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冲杀在最前方,多次在生死边缘徘徊,险些命丧黄泉,更是数次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自己的性命。
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靖难成功,可太子这个至关重要、决定未来皇位传承的位置,自己却又不得不权衡利弊,忍痛给了老大。
过了没多久,丘福那个愚不可及、鲁莽冲动的家伙,竟然因为自己的愚蠢和无能,葬送了十万精锐之师,朱棣无奈之下,别无选择,不得不御驾亲征,亲自率领大军挥师北伐。而在这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又要依靠老二奋勇杀敌,冲锋在前,为国家的安定和荣耀浴血奋战。
到了现在,老二在遭受了一次几乎致命的重伤,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大难之后,竟然真的开窍懂事了,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他不但多次态度诚恳,言辞恳切地请求前去就藩,远离京城这是非之地,还顺手帮自己解决了许多错综复杂、棘手万分的麻烦。
如今,他更是甘愿成为一个孤立无援、备受争议的臣子,做老大的手中那把无坚不摧的利刃,替老大铲除所有的贪官污吏,消除老大仁政所带来的潜在隐患,为国家的长治久安默默奉献。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越是表现得成熟懂事,越是毫无保留地一心为这个家的未来着想,朱棣的心里面就越是感到难受,仿佛有一块千钧巨石堵在那里,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老二啊老二,朕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够弥补对你曾经的亏欠啊!
……
汉王府中。
朱高煦手持着炭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绘制着一张张图纸。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笔。
前世的他,本就是一个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理科高材生,同时还是一个对军事充满狂热激情和深入研究的爱好者。所以,绘制一些基本的图纸,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轻松自如,毫无难度可言。
正当此时,心腹皇甫云和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地走了进来。
在靖难遗孤的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之后,皇甫云和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汉王府的大管家。
“王爷,您要的蜂窝煤,是不是这个东西?”
皇甫云和小心翼翼地捏着一个煤球,在朱高煦的面前轻轻晃了晃,那动作轻柔得仿佛手中捧着的是稀世珍宝。
汉王爷瞬间起身,动作敏捷迅速,犹如闪电一般,迅速接过这煤球,目光如炬,仔细查看了一番,兴奋不已地点了点头。
“行啊皇甫,差事干得不错!”
听了这话,皇甫大管家那一直紧绷着的脸上总算是如春风拂过,露出了欣慰满足的笑容。
那日,王爷亲自寻到他,郑重其事地将这个至关重要的差事安排给了他。
可怜的皇甫云和此前哪里曾经接触过这样陌生而又复杂的事情,只能在汉王府名下的工坊里,带着工人们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前行。
其实制作这蜂窝煤从技术层面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严格按照王爷精心绘制的流程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便可。唯一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就是去硫这个关键环节,也就是洗煤的阶段。
据王爷所说,这“硫”乃是烧煤取暖时导致人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有毒之物,所以这个过程皇甫云和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亲力亲为,亲自在现场指挥观察并且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和变化,虽然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完全透彻地明白这“硫”究竟是个什么样神秘莫测、难以捉摸的玩意儿!
他按照汉王爷所传授的独特办法,先是将开采回来的煤炭进行碾压、粉碎,使其成为均匀细小的颗粒。接着,再巧妙地利用水洗的方法,在水中精准地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生石灰会和煤炭当中的硫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进而将煤当中的硫有效地祛除掉。
去掉硫之后,再将煤和黄泥按照精准的八比二的比例进行充分均匀地混合。同时,为了让这蜂窝煤能够更加容易燃烧,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在其中还添加了少量的木炭粉、土硝,利用专门定制的模具不断地进行压缩,最终成功地制成了这逐渐标准化、规范化的蜂窝煤。
朱高煦见他神情略显疲惫,眼中布满了血丝,整个人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战斗,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动与动容,深情地说道:“云和,你的辛苦付出是极其珍贵、无可替代的,大明将会有无数的百姓因为你的努力和奉献而得以在寒冬中温暖地存活,你这是拯救了他们的性命啊,此等功绩,必将永载史册!”
此话一出,皇甫云和瞬间如遭雷击,愣在了原地,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一动不动。紧接着,他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那颤抖的幅度越来越大,仿佛内心深处正经历着一场惊涛骇浪般的冲击。
“这样吧,蜂窝煤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过普通平凡,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难以彰显其重要性和独特性。以后就叫‘皇甫煤’,以你皇甫云和的名字来命名,让世人都知道你的功绩和付出!”
皇甫云和听到这话,顿时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仿佛置身于一场美轮美奂的梦境之中。
皇甫煤!
能够救活无数百姓!
这些事情,可是他先前连做梦都不敢去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