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春耕
食邑,原来是古代君主封赐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因古代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拥有食税权,故称为食邑。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推行郡县制,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
也就是说,食邑内的农民,将自己田里产出的一部分,上交食邑主后,剩余的就都是自己的了。这可比上交朝廷划算的多,上交朝廷,会被各层官吏剥削,但上交主家,尤其是这么近的主家,路上的损耗近乎没有,又没有各层的盘剥,剩余的粮食,比以前只会多不会少。这也是尉迟宝琪护卫想成为他食邑的原因。
尉迟宝琪在大堂内考虑片刻,便对尉迟禄说道:“三叔,让想成为食邑的护卫,都搬到吴庄村吧。这样他们还能离家近一些。”
听到尉迟宝琪同意的话,尉迟禄和孙大马上出去安排了。
看着尉迟禄和孙大的背影,尉迟宝琪在心里想道,看来,我需要留一些食邑的名额了。
二月二,“龙抬头”。史载,从唐朝开始,农历二月二日被定名“耕事节”或“劳农节”。当日皇帝要亲率百官到田间劳作,农民则被要求携带扎着红绸布的农具下地耕播。
这天,尉迟宝琪从骊山直奔长安城东郊春明门外。等到了朝阳越升越高,身穿麻衣的李二陛下,便扶住了扎着红绸布的曲辕犁,马鞭一抽,曲辕犁前方的驽马,便朝着田间走去。
等李二陛下下了耤田,众大臣纷纷扶着曲辕犁,也进入了朝廷给自己分的那一亩田内。
一个半时辰后,李二陛下率先耕完自己一亩三分的耤田,走上了田垄。众武将也纷纷将剩余的一小块田犁完,也上了田垄。
尉迟宝琪耕完朝廷派发给自己的一亩田后,看见不远处的尉迟宝琳,也快将尉迟家的那一亩田耕完了,便朝其他地方望去。
李道宗现为灵州总管,他过了上元节,便去灵州上任了。他家的田里,不到十岁的李景恒,正吃力的扶着曲辕犁,卖力的犁着地。只见他大汗淋漓,有点婴儿肥的小脸也是涨的通红,但他仍然咬紧牙关,在坚持着。李景恒作为李道宗的嫡长子,在江夏郡王李道宗不在长安的时候,他就是江夏王府在长安的脸面,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在今天这个重大的日子里,给江夏王府丢脸。
“你去前面牵马。”李景恒听到这声音,自己的小手扶着的曲辕犁,便被一只大手摆正。李景恒快速朝后望去,便看见尉迟宝琪离自己仅仅只有一拳的距离了。
“宝琪二兄。我……”
“去牵马吧。我们一块耕田。”
李景恒听了尉迟宝琪的话,乖乖的牵好马,朝前走去。李景恒为什么能听尉迟宝琪的话?这就是因为李道宗是尉迟宝琪的“举主”。这个身份会跟随李道宗和尉迟宝琪一生,如果以后尉迟宝琪犯错,被惩处,那么李道宗也是跑不掉的。所以江夏王府,天然的就和尉迟宝琪关系很亲近。还有李道宗出发灵州之时,专门交代:有为难事,就去找河间郡王;河间郡王没找到,便去找尉迟宝琪。所以李景恒才会乖乖听尉迟宝琪的话。
将近一个时辰后,尉迟宝琪和李景恒将地翻新好后,便走到旁边的休息处坐了下来。此时已经到了日中时分。尉迟宝琪稍微歇了一会,便起身朝外围自家护卫走去,一会儿,尉迟宝琪便背着一个巨大包裹,回来了。
众武将马上闻到了香味,立即开口道:“宝琪,给我拿只叫花鸡。”
“宝琪,肉丸子给我留着。”
“宝琪,有猪蹄没有?”
尉迟宝琪好不容易突出了包围圈,那包裹也是急速的轻的许多。尉迟宝琪走到原来的位置,先是给李景恒拿了几个肉夹饼,然后又给李景恒放下一只卤鸡。之后便朝着李二陛下的帐篷而去。
快到李二陛下帐篷的时候,尉迟宝琪先给河间郡王送了吃食,然后走到了李二陛下的帐篷外,朝着内侍说道:“尉迟宝琪,求见圣人。”
“进来吧。”还没等内侍通传,帐篷内便传出李二陛下的声音。
尉迟宝琪刚刚进入帐篷,正准备躬身行礼,就听见李二陛下的声音又传了过来,“我以为,这次又将我忘了的,没想到你小子还来了。”
“臣之前少不更事,请圣人责罚。”
“行了,跟御史似的,咬文嚼字。过来,让我看看有什么吃食。”
尉迟宝琪给李二陛下,摆了卤鸡、卤猪头肉、一盘肉丸子和一盘卤排骨。然后将包裹递给了李二陛下旁边的张阿难。
“臣告退。”
“急什么?”李二陛下见尉迟宝琪放下东西就要走,开口问道,“有酒没有?”
“禀圣人,臣也饿呀。有一点酒,但还需要去拿。”
李二陛下一摆手,尉迟宝琪和张阿难走出了帐篷。尉迟宝琪和张阿难在取吃食的黄土路上走着,然后尉迟宝琪不由问道:“张内侍,中午那顿赐食,什么时间下来?”
张阿难诧异的望着尉迟宝琪,“新丰子,难道你很想吃赐食?”
“不是,不是。我听三叔说,阿耶每年都会说赐食不好吃,我就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能让阿耶每年都说不好。”
张阿难见尉迟宝琪是因为好奇,才打听赐食,他不厚道的笑了笑,然后说道:“也没什么的。就是野菜饼里掺了点黄土,不放任何调料,用水煎出的饼子。”
尉迟宝琪听完,脸色立马黑了下来,因为一会儿每个人,都有赐食,并且还必须吃完,有御史全程监督,你扔一个试试。你敢扔,你的官职就敢降。
到了外围,尉迟宝琪又从尉迟禄的手中,接过一个小包袱,然后从包袱内先拿出一个水囊递给张阿难,然后就是一个油纸包,塞道张阿难怀里。在张阿难还没反应过来时,尉迟宝琪已经跑远了。
尉迟宝琪包袱内还有两个水囊,其中一个装的是酒,一个装的是水。等到了程咬金面前时,尉迟宝琪将装酒的水囊,递给了程咬金,
程咬金啃着烧鸡呢,他左手接过水囊,另一只手摆了摆,便又缩回扶烧鸡去了。
“程黑子,给我留一口,解解乏。”
“程老黑,你赶紧的。兄弟们还等着呢。”
……
尉迟宝琪没管这些大将军们如何分,他径直走到了李景恒旁边,拿出水囊,递给李景恒,然后说道:“喝口水。”
李景恒看着水囊,但没有接,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尉迟宝琪,然后对他说道:“阿耶、阿娘要我再大些,才让饮酒。”
“想什么呢?里面是水,不是酒。”
听到这话,李景恒才接过水囊,左手握着囊口下面,右手拖着水囊底部。他小心翼翼先尝了一口,发现确实是水,才“咕咚、咕咚”连着喝了两大口。
这时尉迟宝琳找了过来,“二郎赶快给我找点吃食。一会就是赐食了,我该怎么呀?”
“大兄,你没准备吃食和水吗?”尉迟宝琪一边从包袱内拿出卤鸡递给尉迟宝琳,一边问道。
尉迟宝琳撕下一个鸡腿,塞进嘴里,难后抓着鸡腿骨的右手,轻轻抖动了几下,便从尉迟宝琳嘴里,抽出一根干干净净的鸡腿骨。“别提了。准备了,但出门的时候忘带了,阿耶和二叔、四叔都不在府,管家也不知道赐食能那么难吃。”
尉迟宝琳又拿了些吃食,然后便回到他自己原来的位置。
一刻钟后,终于到了赐食。尉迟宝琪从张阿难手中接过,两块比较小的野菜饼,赶紧朝张阿难拱了拱手,然后将小一点的递给李景恒,“你赶紧吃,嚼完就喝水,用水将饼子送进去。”
李景恒马上照做,但他只咬了一口野菜饼,小脸已经皱成一团。
“快吃,别细嚼。”
等李景恒吃完,便看见尉迟宝琪鄙夷的望着他。他默默地坐到一旁,看着尉迟宝琪拿起了歇菜饼和水囊后,他目光炯炯的望着尉迟宝琪,心里想着: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尉迟宝琪深呼吸几次,然后将整个饼子塞到自己嘴里,手捂住自己的口鼻。李景恒都没看见尉迟宝琪嚼,尉迟宝琪便一手捂着嘴,一手拿起了水囊。“咕咚、咕咚”两声过去后,尉迟宝琪便吃完了。
一旁的李景恒惊呆了,我看到什么?那么大的饼子,尉迟宝琪几个呼吸就吃完了?我连他嚼没嚼,都没看见。
“你嚼了吗?”
尉迟宝琪听李景恒这样问,没好气的回答道:“废话,那么大的饼子,不嚼,谁能咽下去?”
听完尉迟宝琪的回答,李景恒沉默了。不是,人和人的差距真这么大吗?我那个饼子还比尉迟宝琪的小,我吃那么长时间才吃完,他凭什么几个呼吸就吃完了?
众人吃完赐食后,李二陛下回皇宫了。部分大臣,如宰相等官员,因为政务繁重,他们需要回到皇城内各自的官署,办公。而一些政务不多的官员,便起身回家了。
尉迟宝琪将李景恒送回江夏王府后,便朝着骊山而去。
此时的吴庄村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吃饱肚子的渴望,他们挥汗如雨,身影如同勤劳的蚂蚁,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小孩子在田间嬉笑着打闹,清澈的笑声,传遍田野。
尉迟宝琪去各处转了转,尉迟家的部曲使用着曲辕犁,驰骋在田间;村民每家,也到尉迟府借了畜力和农具。尉迟宝琪看到这幅景象,笑着点点头,然后回府,嘱咐厨房,多做些饭食,给村民多送一些。
第二天,长安尉迟府的老管家,早早便来到了骊山。
尉迟宝琪正准备出去跑步,得知老管家来了,马上去到了前厅。“老管家,您怎么来了?有事就吩咐那些年轻人,让他们跟我说就行。”
满头白发的老管家,精神还很不错,他大笑着说道:“老朽还能动,就不麻烦他们了。二郎呀,今天我是为咱庄子来的,庄子上的新犁不够用,你这儿有多的没?”
看着眼前的老管家,尉迟宝琪知道,沉重的岁月压弯了老人的脊梁,使他不在像年轻那样挺拔,但他的内心依旧坚韧,依旧在为尉迟家发光发热。
“老管家,你等等。我问问五叔。”
“二郎,我刚进府,就碰见了小五,他去查了,一会儿就过来了。”
听完这话,尉迟宝琪陪着老人家说了一会儿话,尉迟五便急匆匆跑了进来。“郎君,老管家,府里新犁还有几架,我已经吩咐工匠们开工了,日中差不多能就能做出百余架。全是铁口犁铧的新犁。”
“好。二郎,你去忙吧,我等日中。让小五带我在府里转转,看看这些小崽子们有偷懒的没有。”
尉迟宝琪见老管家和尉迟五出了前厅后。他便出去跑步了。
尉迟宝琪没跑一会儿,就听见,长安方向由远及近传来的马蹄声。“嗒、嗒”马蹄声到了尉迟宝琪面前,停了下来。
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马上下马,朝尉迟宝琪行了一礼,说道:“张家庄子,管事,张坤,见过尉迟二郎。”
“张家?你认识我?”
尉迟二郎的这个称呼,一般是勋贵家族和世家大族内的子弟,称呼尉迟宝琪才会用的。还有就是尉迟府和尉迟家有通家之好的几家,家里的侍从、部曲等也会这么称呼他。
那汉子听到尉迟宝琪问题,马上回答道:“是大郎让我来找二郎,大郎张大象。”
一听这话,尉迟宝琪马上明白,然后说道:“哦。张世叔(张公瑾)家的。你家大郎让你找我,何事?”
等汉子说了原因。尉迟宝琪对他说道:“你进府,找尉迟五。问问他,什么时间新犁能出来?造好了,让护卫给你送过去。”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