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我的科幻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7章 风波起

返工后,陆奇发现编辑室里依然弥漫着过节的气氛。

可惜粤省的开工利是习俗还没传到这边,他与众人打过招呼,将野味分给众人。

杨霄、谭凯等人颇为尴尬。

他们没有准备啥礼物,只是带了些饼干点心而已。

见人手一份野猪肚,大家都很高兴。

李里老爷子表示:回去就试试野猪肚的功效。

从业多年,多少有点胃病。

等聊完各自过年趣事后,杨霄才安排徐开洪、李里整理杂志订单和库存,安排莫书清对《四大名捕》做最后的校对,派谭凯与各地新华书店和二渠道征求订单。

下午,李里老爷子盘点完库存,表示还有两千多册。

徐开洪除了各地寄来的订单数看,表情兴奋:

“五千本!!都是各地全额汇来的数量!”

杨霄见状,立即冲李里:“李爷爷,麻烦你去印刷厂那边,再印一万五册。”

按照目前的趋势,市场完全可以消化1.5W册!发行量突破五万册!

心想:去年的年终奖没白发,今年或许可以再多加一些补贴!

特别是等到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上市后,不说上百万的销量,十几万乃至几十万还是有的。

如此过了两天,大伙的心情轻松愉悦。

陆奇没了写作压力,每天看看读者在信中对各作品的“指点江山”,颇为惬意。

只不过,转头看到各种投稿,头大如牛。

不断增加的投稿数量,让他更加高兴。

不少新作者都提到一月刊所提到的几种创作方式,说对他们走上科幻创作之路帮助很大。

许多科幻迷心中都有一个科幻作家的梦想,只是无从下手。

陆奇的那篇指导刊登后,点醒心有梦想的科幻迷。

或许在未来一年内、甚至几年里才能有所体现。

现在投稿数量的增多,或者只是销量大涨带动的缘故。

正月初十这天,众人正在憧憬周日的到来。

突然一封国际来信,打破编辑室的气氛。

杨霄看完来信,一脸沉重走出办公室,将谭凯,以及还在笑呵呵的陆奇叫来开会。

等两人坐好,杨霄将国际来信的信封放在两人面前:“WSF秘书李·伍德的来信,说1988年的举办地点需要重新投票!”

谭凯大惊失色:“主编,怎么回事?”

陆奇亦是如此:“咋突然变卦了?”

杨霄叹了一口气:“她说去年年会期间,由于意国铁路工人罢工,导致多个国家的代表来不了,特别是想举办年会的代表。他们要求对年会的举办权重新投票!”

哦豁!

陆奇心里明白,原来是有竞争对手!

难怪圣马力诺之旅那么顺利,轻而易举拿到88年的举办权。因为对手没到场!

谭凯想明白其中缘由,心里担忧:“她有没有透露是哪个国家?我们拿下举办权的难度大不大?”

杨晓摇摇头:“信里没说!伍德女士真诚邀请我们参加今年八月份的海牙年会。所以不管难度大不大,我们必须拿到举办权。”

先前上报给上级部门,省里已经将其列为明年重要的外事活动之一。

而且杂志,包括科幻文学近两个月来的成绩、ZF的态度足以说明年会的影响。

无论对手是谁,她都必须拿下。

谭凯点点头:“嗯,必须拿下。主编,你给她回一封信,表明我们杂志社的态度,以及官方的支持。”

陆奇附和说:“给他们点出蓉城ZF的支持力度,还有华夏科幻的期待。”

杨霄:“我会告诉她。不过,还得给政府汇报现在面临的情况。”

第二天,杨霄从省里汇报回来,算是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省里高度重视突发情况,为了夺回1988年WSF年会的主办权,特别派出省外办新闻文化处处长,与杨霄组成代表团,一同出战!

陆奇一听,乖乖,这不就代表了川省、蓉城ZF的支持态度么?

目前才2月中旬,还有六个月的时间。

他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届时再推出一本科幻大作,助力主编展示华夏科幻的魅力。

可惜,80年代华夏的动画水平一般。若是能达到后世《哪吒》的程度,他分分钟找人做几部科幻动画,让杨霄在年会亮出,看谁还有信心争夺年会的举办权。

突发的风波很快被抛之脑后,杨霄将更多精力放在效益书的发行方面。

一本家庭教育的书,计划首印五万册。

主要走新华书店、二渠道,以及吴显奎在蓉城及隔壁县市组成的幼儿园协会。

若是市场反响好,此书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印刷一次,应付源源不断的新家长。

重头戏为《四大名捕》。

谭凯拿着样书跑市场,与书店经理、二渠道书商等进行深入交流。

80年代的武侠热,再加上《四大名捕》的质量,虽然大家对温瑞安并不了解,但几乎每个看过样书的人,都拍着胸口多进几本。

一切让杨霄、谭凯两人信心十足。

说不定,一本武侠书能带给杂志社三五年的红利!

陆奇听谭凯说到书商书店的反应后:“老谭,你不如像之前一样,给《四大名捕》打点广告。”

又过一天,谭凯兴冲冲回来说:“我与省新华书店经理薛总聊天时,他建议我去采访一个县新华书店余经理,说他是一个值得表彰的人物。”

下午,新华书店薛总借调谭凯三天的电话就打到杨霄办公室,杨霄对于与新华书店加强关系的举措欣然同意。

三日后,回来的谭凯写出一短篇报告文学《申请的书箱》。

陆奇看了内容,发现余经理是个人才。

他专门到田边地头、乡下市集,吆喝着卖农业科技科普图书。

为了卖书,他还编出顺口溜:

“要想发财靠,稻田养鱼卖!”

“鸡鸭鱼鹅兔,都是摇钱树!”

全都是突出卖点的“广告词”!

所以他的神奇书箱一打开,就吸引许多农民读者,销量蹭蹭上涨。

薛总看了谭凯的文章,大为满意:

“谭凯兄,你这篇文章写得好。你们那本武侠效益书,我已吩咐蓉城的几个书店到时候好好安排,都是好位置!”

谭凯得到许诺,比过年还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