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养子终须要远游
“这五年,玄德伯伯应当尽展风采,勤通商、广积粮、高起墙。于新野为荆州建立屏障,以政绩占取人心,遍寻山野隐士,不求贤才豪士云集,但求向汉之心播于境内。”
“待日后,一有天子密诏、二有扶汉大志、三有刘琦公子之名,振臂一呼,便可得无数志士影从。”
刘备深以为然,长叹而点头。
若能做到,荆州便可成为铁盟了。
关键在于,承袭大位之争也。
此刻,顺着周不疑的思路,刘备又深入思索,蔡瑁、蒯良、蒯越乃至是韩嵩、刘先等人,都有臣服许都朝堂之心,欲归顺曹操之政,不敢与之争锋。
而他们若是日后掌权,定然不会血战。
那,我与刘琦公子结为铁盟,便是抗曹。
正该如元直所言,这五年应当寻师访友,遍诉志向!
日后,便可得仁人志士相随。
整个荆州,至少那大半数在野之人,亦在等待天时,窥清时机。
而我有元直之略,局势早已洞明。理应勇猛精进,锐意进取,方可再兴大业。
“元直,你随我去新野,如此大略,今日这一言一语说不清也,我还有好多疑虑想要你解答!”刘备此刻,真正将周不疑当做了值得依赖的谋臣对待。
除却这大略,他还想看看周不疑是否有内政之才、军事之才。
如此之人,五年之后大有可为,若是好生栽培,元直说不定,能成为一名绩直追古贤、智勇冠三军的名将。
“快,到新野后,我为你引见云长、翼德,子龙、宪和!我们再痛饮畅谈!”
周不疑面色一苦:“玄德伯伯,我才九岁……”
“哦……”刘备才反应过来,“那你喝蜜水。”
“不喝那个。”
……
“唉,这么多年不疑都在家中,这忽然说走就走了……”
府邸内,李氏正在给周不疑收拾细软,又从家里寻了两名书童,一名大了三岁的婢女,陪同不疑前去新野求学。
这孩子自小就乖巧,六七岁的时候就知道帮着舅母做事,两人的情谊很是深厚。
所以一提起外出求学,李氏就有点不舍,但又明白不得不去。
刘先负手在旁,严肃的教训着:“养儿终归要远游,不疑和寻常男子不同,他五岁就到了咱们家中,七岁时就已熟读家学,到得如今已通读经典,有著文论,早已可独当一面了。”
“现在这师门虽不是名门大儒,但我料定,日后主公肯定会重用刘皇叔,那时元直便也可得举任,日后入仕途为官一方。”
“这是你我这么多年来的愿望,亦是对其母亲的承诺,现在岂能因不舍而将之强留在家中?”
“对呀,”周不疑眨巴眨眼,走到李氏面前拉着她的手道:“舅母,不疑给您说个故事。”
“你说。”
“从前有个孩子,他叫做方仲永,家中世代耕田、农户出身,等他到五岁时,忽然写下一首以团结乡里、孝敬父母为题的四句诗文,从此,人们发现只要命题,他就能作诗,且和同乡的成年学子并无差距,有许多可取之处。那时候的他,才五岁。”
李氏愣了愣神,“如此神奇,岂不是比你还厉害?”
刘先也凑了过来,追问道:“后来呢?”
我博览群书、博闻强记,也不曾记得有这么个故事,这怕不是你小子现编的……
周不疑瞥了他一眼,接着道:“后来,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外出求学。”
“十二三岁时,人们又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还是那样,已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载,再去问询时,已经泯然众人矣。”
舅母好看的眼睛一眨:“意思是,再好的天赋也要有个好父亲。”
周不疑:“……”
什么好父亲……再好的天赋也要勤学!诶不对?舅母这理解某些程度上又挺对的,仲永若是写点什么“我的三公父亲”之类的文章,自有名士争相为师,岂会泯然众人。
刘先捻须而思,眉头紧皱,半晌眼睛一瞪:“你小子不会是在骂我吧?”
“我没有啊!舅舅你不要对号入座!”周不疑大惊!
“对什么?”刘先茫然盯着他,他不知道对号是何,但是稍加思索就能明白其中意思,感觉这个词也是在讥讽。
于是气得嗷嗷大叫,和周不疑相逐于中庭。
……
晚上,客馆之内。
“公祐,明日早上我去接到元直,你且提前回去告知二弟、三弟,令他们无比对元直恭敬有加,当做谋主对待,切记不能因为元直年岁尚浅,就态度傲慢、自觉不凡。”
“你可将荆州事迹告知于他们,并且对他们说,元直已为我划定未来数年之方略,定能成就大业。”
孙乾拱手而下,听到刘备这样的回答,他已经明白周不疑所说的大略,并没有让刘备失望。
心里倍感欣慰。
只是那两位将军心胸未必有主公这般能容天地、赤诚待人,他们听从大兄之言,却难掩其心气。
想让他们对元直服气,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尽量说得玄乎些,料想二位将军也不会忤逆主公之意。”
刘备嘿然一笑,摇头道:“岂是一言可令他们倾心的?不过我料元直性情灵动跳脱,可爱早慧,二弟、三弟也定会喜爱的。待我回去将大略分与他们,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第二日,孙乾早早起行,去前方路上告知赵子龙来迎,刘备得陈到等宿卫相拥,接了周不疑后,一同上路。
出了城后,道路颠簸,马车内装载书简、行礼,而周不疑则是被刘备抱在身前共乘于马背,山路坡度过大时,便下马步行,一行十几人,很快远离了城池所在。
而在路上,仍可见荆州道路通行商马、一派祥和,路上百姓交游结伴,笑谈秋日收成,只是山路崎岖,粮食沉重,背得半路便在路旁歇息拉话。
有些小路,马车、牛车不能通行,难走得很。
沿途刘备还亲自去帮老翁扛了一小段路。
“荆州与北乡的确是不同,荆州安逸多年,百姓已不似身处战乱了。”
刘备感受到了宁静之意,怪不得那些年多有隐士往荆州避难。
见得此景,刘备更是设想至荆州将士。
“百姓尚且如此,荆州文武亦是数年不曾大战……”
只怕很多兵士、官吏都已髀里生肉,岂是北方铁骑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