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联岁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2章 北上

躲在沙袋防御工事后,山坡上青年连配属的九二重机还在轰鸣,在向变形扭曲的桥面进行概略射击,压制守卫日军反扑。日军的枪法很准,准到要命的程度。

团长张传福来前沿指挥战斗:“快撤,青年连一班留下来阻击,其他人交替掩护撤退!”

“团长。”

“把轻机枪留下。”

张传福回身催促着众人:“不能让他们咬住咱,服从命令!”

“是!”

打了一发子弹,陆北将枪带挂在肩膀上,俯身去寻找炮兵队的战士,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撤退。

找到吕三思,对方拿着安装枪托的驳壳枪射击。

“团长命令咱们先撤,他留下来阻击。”陆北说。

吕三思一愣:“让团长撤,咱们炮兵队留下来阻击。”

“他是团长!”

“撤!”

不再多言,吕三思开始召集炮兵队的战士撤离。

陆北喊:“火力组,打两轮榴弹压制,掩护撤退!”

“是!”

宋三接到命令,取出掷弹筒向日军发射榴弹。借着两轮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压制,青年连和炮兵队陆陆续续撤离,只剩下团长张传福率领的一班留下来阻击。

他是团长,必须要承担最危险的任务,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气喘吁吁的陆北在膝盖深的积雪上行走,迫击炮组和重机枪组也拆卸武器离开阵地,王贵率领青年连提供火力支援掩护,在桥头的团长张传福打了一轮枪,也开始后退。

轻机枪手打了一轮连点射,催促副射手和弹药员将工具箱和弹药箱带走,撤退不是一窝蜂跑,如何有序交替掩护撤退是一项极考验指战员的军事素养。

炮火掩护,机枪掩护,步兵交替掩护,后撤距离和不间断火力压制,既不能跑散建制又不能过于缓慢。鉴别一支军队是否精锐,并非其火力配属、兵力多寡,而是其指战员对于队伍的掌握,有效有秩序。

炮兵队先行撤退,青年连其次,张传福殿后。

“火力掩护!掩护!”

往后撤了三百米左右,陆北命令炮兵队停下进行火力支援。见有火力支援,殿后的团长张传福开始率领一班玩命儿的跑,在跟上炮兵队后,青年连为其提供火力支援,交替掩护撤退。

众人有序交替掩护撤退,残存的日军守卫队见大势已去,敌我兵力和火力悬殊,不敢再深入追击。

白雪皑皑的三江平原,孙树牵着马爬犁焦急等待,看见众人回来后松了口气。

“将重武器和伤员放在马爬犁上,抓紧时间跟上参谋长!”

张传福一刻也不敢休息,他不停下达命令。

“王贵!”

“到!”青年连连长王贵回道。

张传福说:“派骑兵沿铁路线侦查,后面也要派斥候,撒出去警戒,左翼和右翼都要照应。同志们辛苦一下,等和参谋长汇合之后,咱们再向西突围。

突围以后就能休整了,这次咱们三团立了大功,成功掩护主力部队,打碎敌人的反讨伐!”

“陆北,吕三思”

“在!”

“到!”

张传福说:“清点伤亡,将武器弹药收拢起来,向我汇报。还有粮食补给,咱们要做好一切准备。”

“是!”

陆北和吕三思二人答应下来,开始清点武器弹药物资,还有战斗伤亡。

完成交替掩护后,众人一边清点,一边沿着北上鹤岗的铁路线撤离。

······

与此同时。

正往汤原县支援,准备与佳木斯日军来一个前后夹击之势的栗山部队已经疯了,满北日军警备司令部震怒不已。

松花江大桥被炸塌,通往鹤岗、依兰、汤原的铁路中断,栗山古夫已经晕了。

汤原腹地各搜索队都传来被抗联袭击的情报,而警备司令部却称第六军主力意图趁佳木斯兵力空虚,准备沿铁路桥攻占佳木斯,大桥守备队拼死抵抗打退抗联进攻,其主力北上鹤岗。警备司令部要求栗山部队支援鹤岗,将第六军主力包围在平原地带,从而歼灭。

如果说第六军主力在佳木斯一带,他们汤原地区的武装又是谁,第三军北上了?

“混蛋!混蛋!”

栗山古夫将电报撕个粉碎:“这是调虎离山之计,事实是抗联第六军主力仍在汤原一带,其沿鹤立铁路一带活动之敌军乃疑兵。

不然我在跟谁战斗,现在我连最基本的情报都没有,连敌人主力何处都不敢断定!”

日军指导官上杉野小心翼翼问道:“少佐阁下,您打算拒绝执行警备司令部的命令吗?”

“混蛋!”

虽然心有不满,但栗山古夫没有敢于违抗警备司令部命令的勇气,作为大阪商人家庭出身的他,看着白茫茫一片陷入沉思。部下已经疲惫不堪,于是乎他召集部下商议。

既然警备司令部有令,那就服从便好,这仗打不下去了,追着第六军跑了一个月,连他们的影子都没抓住。军队中非战斗减员严重,很多士兵都产生厌烦心理,急需休整。

作为野战师团大队,栗山古夫十分愿意和第六军主力野战,但奈何对方不领情,抓不住第六军主力,何谈一举歼灭?

栗山古夫紧了紧狗皮大衣:“以现有局势而言,要想抓住抗联第六军主力决战是不现实的,矛头再尖锐,没有盾来抵御攻击,再锋利的矛也没有用武之地。

想要歼灭抗联第六军需要一个联队,并且还需要一个军的兴安军。”

“言过了吧?”上杉野说。

闻言,上杉野有些吃惊,一个步兵联队再加上兴安军一个军,近万人才有把握歼灭抗联第六军,这简直疯了。抗联第六军才多少人,根据参谋部的情报,第六军只有千余人,且缺少兵源补给,他们何德何能?

“栗山阁下,这实在是太谨慎了。”

“不!”

栗山古夫认真道:“要以充足兵力在战场上形成碾压之势,无论在任何地点都需要与他们相当的兵力,不然就会不断重复这样的事情。

以往冬季讨伐敌军主要在山林中周旋,此次讨伐敌军却大胆前往平原地区,导致我军准备不充分。

可以说,本次冬季讨伐决战已经失败,从战略上已经失败,战术上无论如何高明,也弥补不了。”

作为士官学校毕业,后考入陆军大学的栗山古夫,拥有着绝对理智和洞悉先机的眼光。同时作为一名商人之子,他对于用兵极为慎重,比起那些狂热军国分子,栗山古夫自诩为‘智将’。

这也是为何第四师团为何派遣他来参与讨伐的原因之一,即使不能完全剿灭汤原地区的抗联,也不会出现特别指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