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商议
卫渊端起茶水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不停在脑海中盘算,是否还有遗漏的地方。
这三件事,是眼下必须要落实的。
他其实早有打算,只不过还想再听听族人的意见罢了。
时间过的飞快,大堂中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众人居然没什么话讲。
片刻之后,还是卫渊打破了有点凝重的氛围,问道:“诸位长辈,可有意见?”
“世奎伯父,你常年在军中,对此有什么看法?”
“唔......”卫世奎站起来,冲族老拱了拱手,长身而立,目光落在沉默的众人身上环视,沉吟道:“其实也没什么好相谈的,左右不过战一场罢了,大少爷拿定主意便是。”
卫渊低头不语。
众人这副模样,不像是在议事,倒更像是等人拿定决策,做出安排。
他突然间有些泄气,族中堪用之人只有那么几个,余下的这些长辈,虽然在蝇营狗苟间有着超出常人的精明,可真到生死攸关之际,各个竟也没了半分主意。
想到这里,卫渊站起身,朝诸位长辈拱了拱手。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言了......”
经过将近一刻钟的讨论,众人对这三个问题,也有了一个共同的认知。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仗肯定是得打!
卫家私军从建立到现在,还没打过一次硬仗,只有真刀真枪的跟官兵硬碰硬打上一仗,才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达到练兵的效果。
就算打不过,他们也可以跑,往陕北跑,实在不行就去山西。
卫渊不相信,陕西的官军在没有朝廷调令的情况下,敢直接去山西境内剿匪。
第二个问题,则是关于家眷族人安身之地的选择。
卫渊决定,族人迁往宜君县的玉华山。
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这一段的交界处,就在宜君县和同官县这块,那里山虽不高,但藏几千人还是能藏下的。
况且,这几年卫渊没少为此事谋划,早前他便让人在玉华山里,藏了不少粮食和武备,同时又在河谷地区,开垦了不少良田。
陕西虽然大旱,可还没旱到彻底无水的程度。
族人只要在前期,挺过这一年半载,后面说不得就能自给自足。
而第三个问题就是合营,这也是重中之重,迫在眉睫的事情。
卫渊提议,三家合营之后会将兵马分成两部。
战营和老营。
战营,由卫渊亲自统领,负责牵着官军的鼻子;老营则是由年纪稍长者,以及部分兵士组成,共计一千五百人,由卫世奎统领。
其中战兵五百,辅兵一千,负责保护家眷,同时在玉华山屯田。
卫渊声音不大,却很清晰。
众人像第一次认识自家大少爷一样,有些愕然,继而又欣喜。
早前他们只知少爷聪慧,武艺超群,素有谦逊的名声,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可现在,已是震惊不已。
自己这群人的退路,原来早在数年前,已经被安排好。
卫世奎摇了摇头,道:“贤侄,伯父一直在军中效力,现今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有可战之力,怎能忍心居于幕后,让小辈在外厮杀?我提议,届时征战让我们这群老家伙先上,也好让你们小辈好生瞧瞧,长辈们的风光。”
卫渊神色一变,抬眼看向众人。
他听懂了卫世奎的意思,局面不利之时,要让长辈带头冲锋,消耗敌军。
好给后辈争取活命的机会。
他心中大恸,半晌才道:“这件事容后再议!”
......
三件事情得到共识之后,卫世远站起身来,走到了大堂中间,向众人摆了摆手。
“没有异议的话,那咱就走吧!把地方腾开,留给年轻人,咱们收拾收拾去玉华山。”
“世远说的对,咱都走,去玉华山颐养天年!”
卫家老太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
卫渊见状,连忙上前几步,搀住老太爷胳膊往门口慢行。
走到大堂门口,老太爷用手轻轻的拍了拍他胳膊,小声说道:“小子,放心大胆的去做,不就是诛九族嘛,咱们卫家不怂。
咱们家上千口人,哪怕朝廷拿人,也总能跑出去一两个,能留个种就行。”
卫渊刚想表态,却被老太爷打断。
“这是咱祖孙俩说的悄悄话,别告诉别人。”
“......”
目送长辈走远,卫渊领着剩下的人,重新回到大堂。
现在堂中剩下的,除了杨震和卫世奎以外都是小辈,氛围顿时也轻松了不少。
杨震就不用介绍了,卫家小辈的武艺,几乎全都是他教的。
卫世奎介绍过了,卫渊伯父,今年四十六岁,擅长马战。
卫继武,十八岁,卫世望大儿子,。
卫继文,十六岁,卫世望二儿子,体质较弱但聪慧过人,近两年来一直跟着父亲待在西安府城。
卫山,二十八岁,卫家护卫首领,现为六百步卒统领。
卫林,二十三岁,也是卫渊最看中的马兰山练兵之人,大局观较强,性格稳重,心思细腻,是最适合统领一军的人物。
卫风,二十七岁,卫家马军统领。
卫火,二十五岁,人如其名,脾气火爆,跟卫继武一样是两米高的大汉,满脸络腮胡,性格粗中有细,现为卫家炮兵统领。
这四人都是卫家子弟,名字取孙子兵法中的风林火山四意。
卫渊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在本家中,找到这么几位可用的人才,经过几年培养,现在都委以重任,是他的左膀右臂。
最后还有一人,名叫李墨,二十岁,师从王徽王良甫。
按后世的话来说,这人就是个工科天才,动手能力极强,常常能举一反三,有时候问出的问题,连卫渊也哑口无言。
马兰山上的铁匠营,就是他在管理四轮马车,也是他和卫渊一同捣鼓出来的。
看着剩下的这些人,卫渊心情轻松不少,冲他们努了努嘴。
“长辈们都走了,你们就别再装了!“
......
注:
王徽,字良甫,号奎心,明代科学家,机械学家,最早的陕西籍天主教徒。
主要著作《新器诸器图说》、《远西奇器图说》,天启七年出版,与徐光启被称为南徐北王,李自成攻破西安欲用,坚决不从。
后闻京师被攻破,绝食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