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侄子是留学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郑和宝船2

等郑和的船队接到朱高炽的谕旨,再从南洋返回,怎么也要年底,乃至明年。

所以朱瞻墡丝毫不急着告诉张升真相。

人,知道的越多越累,知道的越少越快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则是天下第一美事。

只要把这个事情敲定,先把宝船的使用权拿到手,让张升去南京避避风头。

以此,度过当下的敏感时期,等过些日子,朝廷上,京城里,自然会出现新的乐子让人们淡忘张升。

让汉王和赵王,忽略张升。

张升,是朱瞻墡娘四个最大的破绽。

“你记着,奏疏之中,尽量不要提及马市和采办……”

“我懂,欲盖弥彰嘛……”

“是掩人耳目!”

“我知道……”

“一定让父亲感受到你为国解忧的苦心……”

“我会,我会……”

简单交代了张升几句,高福便再次归来,而在其身后,则是跟着一个同样身穿长袍的人——看步态,应是一名女子。

“殿下,都处理了……”

“回去吧。”

话音落下,朱瞻墡缓缓起身,一边向外走去,一边轻声道:“别忘了明天一早上奏疏。”

“放心吧,耽误不了!

不过,陛下能不能答应还两说,你得在宫里想想办法啊!”

停住脚步,朱瞻墡缓缓转身,沉声道:“我是皇子,不得干涉朝政,这事,我掺和不了……”

听闻此言,张升顿时不干了——这不是耍人玩吗?

然而其刚要开口,却听朱瞻墡再次开口。

“这种话,舅舅以后也不要再说了,不然,会惹来麻烦。

这事,你尽管上疏就好,自然有人帮你。”

听到朱瞻墡这么说,张升脸上笑意愈浓。

自打早些年两人刚开始做走私的时候,张升便发现了,这个小外甥嘴上那一套向来是保守的。

但事,却总是安排的无比妥当。

“好,好,那我这就动笔,不送你了……”

此时的张升,已经全然没了脾气。

一方面是朱瞻墡的爆发,让张升不敢再跟这个谦和有礼的小外甥折腾。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朱瞻墡再次送来的赚钱的买卖——有钱可赚,张升就没什么好计较的了。

毕竟,是自家外甥嘛。

待朱瞻墡出了张府,张升脸上的笑意缓缓消散,腰板也直了,胸膛也挺了,脑袋也昂扬了。

“张力!”

“老爷!”

一个身形魁梧的精壮中年出现在堂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我们,也该动一动了。

后院那口枯井,也该平了。”

“是!”

朱瞻墡出了张府,便看到了守在府门外的两排兵士。

而领头的副指挥,则是微微躬身,站在朱瞻墡的轿子旁。

将兜帽拉低,朱瞻墡径直走进了轿中。

“你是东城兵马司副指挥?”

“是!”

“手下这些人,嘴巴严吗?”

“贵人放心,嘴巴不严的,干不了巡夜的活……”

听闻此言,朱瞻墡倒是突然来了兴趣,挑开侧帘,看向了不远处的巡夜机器。

“最好如此……

副指挥……你叫什么?”

听到朱瞻墡问话,靖安的脸上露出一抹喜色——问名字了!

“末将靖安!”

听到这个名字,朱瞻墡不由得一愣,一口气没喘匀,差点呛着自己。

帘子挑开,朱瞻墡看着眼前躬身行礼的男人,沉声问道:“你就是靖安?”

“是!”

“抬起头来!”

靖安缓缓抬头,却只看到了黑洞洞的轿厢和兜帽,并未看清朱瞻墡的长相。

“我记住你了。”

帘子放下,一道声音从其后传来,听得靖安心中一喜。

朱瞻墡一行人再次消失在黑夜之中,而靖安这一队兵士,则是再次亮起了火把,继续巡夜。

仿佛今晚的东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靖安不确定对方的身份,但这不要紧,因为范围,已经很小了。

年轻人,坐轿子,有太监,深夜来张升府上,而且显得异常熟络。

只有宫里那三个人——张升的三个亲外甥,皇帝朱高炽的三名嫡子。

身份确认到这一层,也就足够了。

对于靖安这样的七品武官来说,对方是朱瞻基,还是朱瞻墉,亦或者朱瞻墡,区别都不太大。

最起码,眼下区别不大。

都是一句话改变靖安命运。

同时,靖安也明白,改变也不会太大。

靖安很清楚,自己这辈子,也就是五品熊罴到头了。

若是能混上一个绯色小杂花的虎豹袍子,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而今夜,或许就是靖安命运改变的开始……

翌日清晨,钦安殿内。

朱高炽看着手中的奏疏直皱眉头。

而在殿内,则是一应天子近臣。

内阁成员,以及内阁预备役,皇帝的笔杆子,数名庶吉士。

“陛下!臣请裁撤宝船。”

“郑和的船队,朕已经停了。

宝船,亦着令划拨有司……”

说着朱高炽看向了一旁的杨士奇。

朱高炽登基之后,杨士奇便以内阁身份,兼任了兵部尚书。

这是内阁成员中,自身为通政使的黄淮之外,第一个插手六部事务,身兼部堂之职的。

杨士奇会意,上前一步道:“回禀陛下,按照议定的,宝船回来后,便划拨浙闽一带的卫所总寨,以充水师。”

听闻此言,朱高炽缓缓点头。

然而殿内一庶吉士却是开口道:“下官请问杨大人。

宝船划拨水师,可要朝廷维护?

船员军士,可要兵部发拨粮饷?”

杨士奇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人,不知道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殿内众人也不由得好奇了起来。

原因无他,只因这庶吉士,名叫曾椿龄——永乐十九年状元。

“这是自然……”

“既如此,又因何要停?

陛下仁厚,欲与民休息。

然宝船停而不弃,户部每年,仍要花大笔银子养着,却实无所收。

若是这般,倒不如让宝船出海去罢。”

曾鹤龄这话一出,一众庶吉士无一例外,皆是认为合理。

而面无表情的几个内阁辅臣心里,都要乐开花了。

在内阁看来,现如今的大明水师,战力已然饱和。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现如今的大明水师,就算不再发展,三百年后依然足够横扫全球。

但凡事讲一个循序渐进,内阁怎么好开口直接废了宝船——职场,需要愣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