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章 原始资本积累——宝船!
钦安殿内,朱高炽看着大早上就一起过来的张氏和朱瞻基,脑袋顿时就大了。
朱高炽已经大概猜到了,张氏这时候来,是所为何事。
册封郭氏为贵妃的旨意刚发出去。
虽然张氏现在还不是皇后,但也只是没有皇后的名分。
自打永乐五年七月,太宗仁孝皇后徐氏在南京西宫病故之后。
皇宫大内的诸多事务,便是由朱棣的长媳,当时的太子妃张氏来署理。
虽然张氏不是皇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张氏已经做了十七年的后宫话事人了。
朱棣的那些嫔妃,都要看这位太子妃的脸色。
更不用说宫内的女官六局一司,更是张氏直接统领。
可以说,宫廷内,只要是女的,都归张氏管。
就算是半男不女的,除了司礼监御马监等几个有数重要部门之外,也是由这位张氏直接指导日常工作。
其中,就包括负责宫廷礼仪制度,起居记录的尚仪局。
而册立后妃,自然也绕不开尚仪局。
而张氏,也定然是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消息。
长出了口气,朱高炽将手中奏疏放置一旁,轻声道:“都下去吧……”
很快,钦安殿内,便只剩下了朱瞻基这一家三口——这样的场合,这样尴尬的气氛,也就只能朱瞻基在这里了,其他人都不行。
什么朱瞻墉,朱瞻墡,什么嫡次子嫡三子,统统不好使!
因为这注定不是寻常百姓那般,一家三口商量几句家事。
这是皇帝,皇后,和太子的博弈。
而且局势很明显,朱高炽要独立对付两人。
事有不利,先声夺人!
于是朱高炽拿起桌案上的另一份奏疏,看向一旁的朱瞻基,面色略显凝重。
“你看看吧,南方发来的战报……
交趾那边,方政与那个黎利在荣笼州打了一场,输了……”
原本准备等着张氏先出招的朱瞻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皱着眉头上前接过了朱高炽手中的奏疏看了起来。
而一旁的张皇后,就这么安静的站在殿内。
片刻过后,朱瞻基看完奏疏,只是略一思索,便沉声道:“这个黎利,这几年,还真让他成了气候……”
朱高炽缓缓点头,轻声道:“咳咳,好在停止交趾采办的旨意,一早就发了下去,如此也能避免一些伤亡损失……
咳咳咳……”
没说几句,朱高炽又咳嗽了起来。
然而这时候,就看出朱高炽和朱瞻基这爷俩的不同之处了。
只听朱瞻基沉声道:“爹,采办停了,固然避免了损失。
但是交趾的叛乱,终归是要平的,这个黎利……”
“交趾之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弹丸之地,不服教化之民。
说到底,交趾也是个累赘……”
朱瞻基是知道朱高炽的心思的,当然,朱瞻基也知道朱高炽的身体,所以朱瞻基没有再语气纠缠,不想惹自己父亲不愉快。
同时,朱瞻基也知道朱高炽心中的考量。
交趾那一片,原住民与大明朝的百姓比起来,那就是一群野人。
不读圣人书,不曾开化的野人。
朱高炽真的受不了自己治下有这么一群人。
而且,还得派官员驻军,去管着这群人,护着这群人,帮着这群人。
这属于不计后果的扶贫。
朱高炽看不到任何好处和回报。
关键是交趾还时不时的要跟中原正统王朝反一下,闹一下脾气。
养这么一批白眼狼,完全费力不太好的差事,朱高炽真的没有心思去干。
当然了,主要还是朱高炽治民的道德底线比较高。
而且,也从来没有把交趾当做隐患——这一点,中原历代王朝都出奇的一致。
面对北方的隐患,从不手软。
可要说起南边的交趾,就是无奈,无视,无所谓。
实在是打又不想打死,说又说不听,教也教不会,会了就唱反调,挨了揍还要闹。
如果对待交趾那一片的政策方针,采用对待北方游牧民族那一套——实在是胜之不武。
念及至此,朱瞻基将奏疏递回,然后就站到了一旁。
张皇后看着朱高炽,轻声道:“皇上,军事谈完了?”
朱高炽的脸上浮现出牵强且尴尬的讨好笑意。
“谈完了,谈完了……”
“那我们就关起门来,聊点自家事?”
听闻此言,朱高炽心中暗道一声果然,还是没躲过。
“好,好,咳咳……
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话音落下,朱高炽看向一旁的朱瞻基。
“儿啊,是不是惹你娘生气了?
还是老二那小子?是不是瞻墡……”
提到朱瞻墡的时候,朱高炽不由得一愣,心里莫名冒出一个念头。
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不等朱高炽的头脑风暴刮起漩涡,一旁的张皇后便率先开口了。
“皇上,二哥去南京的时候,给你上了奏疏,说要帮朝廷维运宝船,是不是有这事?”
原本以为张皇后要因为册封郭贵妃的事跟自己闹一通的朱高炽,在听清楚张皇后所说内容的时候,不由得愣了片刻。
见朱高炽愣神,张皇后眉头微皱,其目光之中,略显不悦之色。
“皇上,二哥所求,不过一支船队。
而且他也说了,出海所得,当先供给宫中用度。
到时候,宫内这大小支出,也能宽裕些。
这么多年,先帝让我打理宫中上下,哪处不要银子?
可宫中用度预算,一年就那么点银子……”
张皇后还在娓娓道来,而端坐的朱高炽脸上已经带了笑意。
不是为了册封的事就好。
一支船队罢了,比起后宫安宁,宫中稳定来说,不值一提。
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船。
最无用的,也是船。
“好!”
朱高炽突然开口,打了张皇后一个措手不及。
上疏之后,不是一直留中吗?
怎么这就答应了?
只见朱高炽从一旁抽出了一份奏疏,一边在上面写了几个小字,一边对身旁的朱瞻基说道。
“儿子,你一会拿着这道奏疏,去找杨士奇,让内阁发到南京卫所。
命郑和与其副将登岸,其辖下军士归于卫所。
至于一应船夫,便留在宝船上,继续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