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六百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国际“巨骗”

当哥伦布怀揣着自己的航海计划,信心满满地找到若奥二世投资时,直接把若奥二世气得翻了白眼。

首先,哥伦布告诉国王,没有人比自己更加了解海洋。与他相比,葡萄牙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都只不过徒有其表而已。若奥二世对这种说法尚且能够容忍,毕竟哥伦布要向他介绍新的项目,自夸是不可避免的,而葡萄牙那些专家群体中也确实有滥竽充数之辈。

其次,哥伦布提出了一笔很高的费用,以及以下几点要求。

一、授予他贵族身份和海洋统帅的官职。当时在葡萄牙的历史上还没有航海家能成为贵族的,达·伽马获封贵族还是几十年后的先例,哥伦布相当于是让国王为他改变游戏规则。

哥伦布本质上只是在向国王投石问路,一上来就索要贵族封号着实过于贪婪。如果国王对贵族头衔随意许之,那么就显得贵族身份过于廉价了,因此即便是国王,也不可能轻易承诺。

二、授予他所发现的土地的终身总督和副王之职。这相当于要裂土封疆,当一方诸侯。一般来说,国王可以授予你权力,但你自己不能强行索要权力;如果强行索要,下场往往不会太好。而且哥伦布的航海计划八字还没一撇就漫天要价,万一竹篮打水一场空,国王岂不是也跟着丢人?

三、给予他所发现的土地上的收益的十分之一。这一做法是效仿教皇征收“什一税”,表明哥伦布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了新领土的教皇。

四、以上这些权利在哥伦布死后,由他的长子继承,且世袭罔替。

面对哥伦布的漫天要价,若奥二世无比愤怒——一旦他允诺了这些要求,自己似乎就成了帮助哥伦布完成航海大业的工具人,而非让哥伦布为葡萄牙的航海蓝图鞠躬尽瘁,这无疑让他大为光火。

而最让若奥二世气愤的还不是哥伦布的漫天要价,而是他那漏洞百出的航海项目计划书。

比如,哥伦布一边骂葡萄牙的航海专家徒有其表,一边相信预言家埃斯特拉“地球表面的海洋只占整个地球的六分之一”的观点。

比如,哥伦布犯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以至于他认为日本位于西经85°,而实际上日本是在东经140°左右的范围。如果按照哥伦布的错误结论,日本到佛得角圣文森特的距离就直接缩短了8000英里。

比如,哥伦布还说:“横渡大西洋抵达印度非常简单,比绕过非洲近多了。”

诸如此类,让若奥二世觉得哥伦布简直是在把自己当傻子。而葡萄牙王室已经在航海领域深耕了半个世纪,若奥二世的祖爷爷、爷爷,以及父亲都曾主持过航海探险,因此若论海洋知识,哥伦布未必比得上若奥二世。在这种情况下,若奥二世自然对哥伦布“不现实”的航海计划嗤之以鼻。

在若奥二世眼中,哥伦布的航海项目满是漏洞,核心只有一句话:“相信我,给我钱,给我权力,给我荣耀!”因此,若奥二世很难不认为哥伦布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因此懒得同他多费口舌,而是选择直接打发他走人。

眼见葡萄牙国王不支持自己的计划,哥伦布便于1485年去了西班牙。在西班牙,哥伦布参加了很多会议、浪费了很多口舌、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仍没能把项目拿下来。最后,西班牙航海计划委员会主席塔拉凡神父甚至直接致信王室,要求逮捕妖言惑众的哥伦布,并送到宗教裁判所。

随后,哥伦布又去往英国,试图说服欠缺航海经验的英国国王,仍未成功。而后,他又前往法国推销他的项目,还是举步维艰。为了自己心中的航海大业,哥伦布浪费了很多时间,生活也日渐拮据。当时没有人相信他的理论,甚至还把他当成到处行骗的骗子。其实哥伦布还是太天真了,因为欧洲王室都是亲戚,只要他在一个地方不被信任,关于他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另一个地方。

时间来到1490年,哥伦布日渐落魄,1488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一事更是大大刺激了哥伦布。迪亚士的成功不仅刺激了哥伦布,也极大地刺激了伊莎贝拉女王。随着1492年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完成,伊莎贝拉召见哥伦布,表示可以再谈谈。

哥伦布决定抓住最后的机会——如果再失败,那他可能要郁郁而终了。哥伦布充分调动自己毕生的智慧和口才,对女王发动进攻,并且在最后时刻深情且悲壮地说:“只要您能慷慨地施以援手,一旦成功,您就可以获得无尽的财富;倘若失败,您也不过损失了几艘船而已。”

就是这最后一搏,哥伦布成功了。他的话打动了雄心勃勃的伊莎贝拉女王,她决定相信这个被整个欧洲视为“国际骗子”的男人。历史从这一刻起被改写——哥伦布从一个“国际骗子”摇身一变,成为历史大玩家,伊莎贝拉一世也成了享誉西班牙历史的大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