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164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三进大宅院

襄阳城早在明朝尚未建立的时候,就由开平王常遇春从陈友谅手中夺得,后朱元璋派遣卫国公邓愈镇守此地,邓愈随即在元朝襄阳旧城的基础上修建新城。

整体成四方形,唯有左右上角冲着汉江的那一面,各有一个突出部,全城周长十二里,设为六座城门。

万历年间,知襄阳府事万振孙分别命名为:阳春门(东门)、文昌门(南门)、西成门(西门)、临汉门(小北门)、拱辰门(大北门)、震华门(长门)。

襄阳城位居天下之中,处于东南、中原、川陕、湖广这四大区域的十字路口的中心。

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湖广居八省之中,而襄阳为其头也。

又说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以湖广言之则在荆州,以东南言之则在武昌,以天下言之则在襄阳。

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事实上,宋末之时,襄阳以孤城抗拒蒙元百万大军,而襄阳陷,则大宋亡。

到了明末,李自成第二次攻陷襄阳的时候,虽然没有直接导致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在此建立政权,拉开了明朝灭亡的序幕。

西成门外,望着经历过两次战火,却仍然巍峨雄壮的襄阳城,韩复也是禁不住心生感慨,老子现在手里要是有十万精兵的话,就赖在这不走了。

别管是大顺的李自成,是大明的左良玉,还是“我大清”的阿济格,亦或者是“我大清”的忠诚走狗吴三桂,本军爷高低要陪他们耍一耍。

可惜现在自己手上,加上沿途招揽的,一共也就五十来个大大小小的花子,连进城都偷偷摸摸,要靠银子开道,在这襄阳城里面,注定就是个过客。

李自成第一次占据襄阳时,主动替朝廷做了一波皇室清理大师之后,旋即就退兵离开了襄阳。

等到第二次攻陷襄阳之后,便动了长期经营的念头,改襄阳为襄京,以襄王府为王府,开始初步建立政权,不过仅仅过了一年之后,李自成又率领大军北上,焚毁了襄王府。

经过两次战乱,襄阳城内比承平之时萧条了不少,韩复一路所见,只见城内有大批被焚毁、弃置的宅院,而且城西南附近,几乎家家门头都挂有白布。

“好叫韩先生知道,那边是南守备署,年前路老爷和杨老爷他们打郧阳府的时候,死了好多人,咱们襄京西南、东北两个守备署所在的思贤坊和阳春坊,几乎家家戴孝。”

说话的是一个身穿青衫直缀,脸面狭长,留着两撇小胡子,看着三十来岁的汉子。

这是韩复还没有进城的时候,就主动过来搭讪的掮客,叫做王宗周,据他自己说,这襄京城内,甭管是经商做生意,还是安家落户,还是找老婆生孩子,还是打点各个衙门,总之不管干什么,找他就对了,提供一条龙服务。

韩复一行不仅人多,而且后头还跟着好几辆板车,他本来以为进城要破费一番功夫,结果没想到,在王宗周的引导之下,银子开道,直接放行。

大顺主力离开之后,地方政权统治之松散,由此也可见一斑。

这王宗周神态潇洒,手握一柄折扇,一路上侃侃而谈,看起来像文人多过像掮客。

此时,听到王宗周的话,韩复故作惊讶道:“咱们襄京城内,竟然还有两个守备府?”

“两个很奇怪吗?”王宗周一副你们乡下人真是没见过世面的口吻又道:“去年咱们永昌皇爷在襄阳的时候,城内有十几个营头,军马不下十万,那时的场面才叫壮观。”

韩复自动过滤掉了对方的鄙视,“听说咱们永昌皇爷麾下,当属田见秀田将军,还有刘宗敏刘将军最为骁勇善战,不知道田将军和刘将军,尚在襄京否?”

王宗周见到这位不知道为何,带了一大帮花子的客商,不仅出手大方,而且还如此的好学,当下也是表达欲爆表,解说起来:“韩先生有所不知,诸王齐聚襄京那都是老黄历了,自从我永昌皇爷移驾西京(西安)之后,咱们襄京城内便只有两位领兵的老爷,北营是杨彦昌老爷,南营是路应标老爷,各有两千兵马,不过,年初郧阳府一战,损伤惨重,可死了不少人吶。”

说到这里,王宗周摇了摇头:“你说咱永昌皇爷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这郧阳府的高斗枢怎么就不知道顺应天命呢?白白死了那么多人,啧啧,造孽啊!”

韩复自然连忙附和:“王兄所言极是,若是那高斗枢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他却冥顽不灵,简直就是愚蠢之极。”

王宗周心中好笑,你引用哪句不好,偏偏引用这么一句,难道不知道说这句话的王郎王司徒,说完以后就被诸葛武侯给骂死了么?

没文化真可怕。

王宗周在心中鄙视了韩复两句。

不过韩复越是如此,他越是止不住的想要显摆自己的见识。

一番交谈,在韩复的刻意引导之下,已经大致的将襄京的情况给摸清楚了。

李自成在襄阳建政之后,对明朝的官制进行了一番改动,取消了兵备道改设防御使,现今襄阳防御使叫做李之纲,听说原来是河南的一个生员。

襄阳防御使的统辖范围理论上就是明代的下荆南道,大致就是襄阳府、郧阳府、德安府、承天府等地方。

而实际上,自从正月间的郧阳之战失败以后,大顺政权放弃了均州,西线收缩到了兴化、谷城一带。

东南方面,则在德安府、承天府一带和盘踞武昌的左良玉部对峙。

明朝时候的知府改称府尹,现今襄阳府尹叫做牛佺,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牛金星的宝贝公子;

同时改知县为县令,目前附郭府城的襄阳县县令叫做杨士科。

说说讲讲之间,行了大约四五里,只见城中一大片残垣断壁,王宗周便介绍说,这便是之前的襄王府,永昌皇爷去西京之前,一把火将这里烧成了白地。

过襄阳府折而向西,拐入西直街一条巷子内,便是狮子旗坊鱼市街。

韩复只见这边似乎是受到了襄王府大火的影响,宅院多是破破烂烂的,大半都破败了,居民也特别的少,一板砖扔出去,都砸不到几个人。

“吶。”王宗周忽然停下了脚步,指着一处门头灰败,院墙多有坍塌的宅院说道:“这便是韩先生要找的鱼市街三号了。”

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韩复还是被眼前的“豪宅”吓了一跳,你娘的,兴化县那个大户说在襄阳府有一个三进的大宅院,承平之时能值三百两银子,就算是放到现在至少也可值二百两,要拿来抵债。

韩复本来想着,三进大豪宅,再破能破到哪里去?

自己这些人进城以后,也需要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就答应用这个宅子,抵消那大户二百两的爱国助饷额度。

没想到,这宅子也太破了,这跟完全废弃了有什么区别?

“这边靠近王府,离县学和原来的县衙也近,本来多是城里大户住的地方,后来战事一起,大户全都跑了。再后来又受到襄王府大火的影响,便变成了这幅模样。”

王宗周先是解释了这么两句,接着又说道:“不过这宅院地方不小,修葺后可以用来安置韩先生的随从,韩先生自己的话,可以另寻他处居住。现如今东北的阳春坊、仁和坊、学校坊是防御使署、县衙和北营守备署的驻地,乃至襄京的首善之地,韩先生若是想要到那边买房,小人这里也有门路。”

“好说,好说。实不相瞒,在下原先是前明的千户,此番进城固然打算在襄阳长居经商,亦想要捐个一官半职,如此也方便些。”说话间韩复笼着袖子,将一锭五两纹银递了过去:“只是苦于没有门路,还望王兄指点一二。”

“原来还是千户大人当面,失敬失敬。”

王宗周心说,怪不得这俊俏富商身后跟了一堆花子,想来应该都是之前的军户?

不过地方上的卫所官员实在是不值什么钱,即便是千户,已经是五品官了,但若是没有其他官职,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土财主罢了。

除了能压榨所辖的军户之外,其他的也没有太大的好处。

王宗周刚才那句话,纯粹是看在银子的份上恭维韩复的。

他这时又说道:“年初郧阳之战后,襄京城内北营、南营都折损甚重,韩先生要是肯使银子的话,小人可从这上面入手,为韩先生谋一个哨总、掌旅也不是没有机会。”

大顺军中的职位,大致可以分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这么几级,其中哨总是最低的一级,相当于明朝的百户。

“如此便有劳王兄了。”说罢,韩复作势要拿银子。

王宗周连忙摆手:“韩先生不忙着拿钱,这几天我留心打听,得有了眉目再和韩先生说银子的事情。”

韩复本来也只是做做样子,听到王宗周的话,顺势把手从怀里面拿了出来。

王宗周拱手告辞,走了两步之后,又回头说道:“顺着西直街向北直走,便是县学附近,那里商肆众多,韩先生若是采买东西,可到此处。”

“多谢王兄相告。”

“客气。”王总拱了拱手,潇洒而去。

他这一趟从韩复这里得了不少银子,又接下了一个捐官的大单子,心情大好,走路都轻快了三分。

王宗周走了以后,远远缀在后头的石玄清、丁树皮、叶崇训等人这才围了上来。

西贝货也在其中,她戴了一顶大大的雨笠,盖住了整张脸,穿着蓝色布袍,仍然做男装打扮。

宋继祖望着眼前的“豪宅”,缩了缩脖子,问道:“大人,咱们都是大顺的兵,进城之后,为何不去军营报道,来这里作甚?”

石玄清、丁树皮、叶崇训、冯山等人,也都看向了韩复。

好问题。

韩复摸了摸下颌青黑的胡茬,信口胡说道:“你们刚才没听那王宗周说么,如今城里兵太多了,军营住不下。这三进大宅院,以前都是有钱人住的,咱们住在这里,比住营中强多了。”

他刚才有意带着王宗周和众人拉开距离,石玄清他们又听不到,因此王宗周说了什么,还不是自己一张嘴的事情。

宋继祖还准备再问,那边,丁树皮偷眼观察了下韩复的表情,抢在宋继祖前头大声说道:“我等当的都是韩大人的兵,韩大人让我等住哪,我等就住哪,这有什么好问的。”

“此言甚是,深得我心!想不到丁兄乡野之人,竟有如此觉悟,实在是难得!”韩复立马高声称赞起来。

丁树皮自然没听过觉悟还能有这种用法,但丝毫不妨碍他很快理解了韩大人要表达的意思,连忙又说道:“小人原本哪里懂得这些,只是韩大人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小人跟在韩大人身边,自然受到熏陶,便有了这个……觉悟!”

闻听此言,众人纷纷侧目,只不过丁树皮既然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加之,小队众人每日早起跑操的时候都要喊号子,号子当中就有“当韩千总的兵,听韩千总的话”的内容,潜移默化之中,已经形成了对韩复个人的效忠。

虽然大伙觉得丁树皮马屁拍得有点肉麻,但道理没有太大的问题。

“不错,不错!”韩复伸手拍了拍丁树皮的肩膀,以示赞许。

丁树皮立时眉开眼笑,只觉被韩大人拍了这么两下,浑身骨头都轻了二两。

来到院中。

大致看了看,韩复发现,这座大宅院的情况,比外表看起来要好不少,虽然门窗大多破损,里面的家具等物也都不复存在,个别地方还有坍塌,但主体建筑结构还保持完整。

修缮一下的话,还是个很不错的驻地。

在三进大院南侧,还有一大片同样被包裹在院墙里面的荒地,韩复估计之前应该是花园子之类的。

这一大片荒地,让韩复感觉非常的兴奋。

将这里的杂草清除,土地平整之后,正好是一个极佳的操场。

你娘的,这二百两银子也不亏。

韩复看了两眼以后,回到一进的中庭。

此时五六十个人,七八辆板车将这里挤得满满当当。

他也不废话,直接吩咐道:“现在开始清理此处的杂物,一队负责一进、二队二进、三队三进,王积善、李狗子等后勤小队,负责板车卸货,其余未编入小队的成员,到隔壁除草!”

十来天的操练不是白练的,至少这些原来的流民、花子们,心里面形成了两条铁律。

第一个,听韩大人的话。

第二个,跟随集体行动。

韩复一声令下,大家立刻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