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预言之黄帝升仙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金液还丹术

经过玄女洞这件事后,在容成子和浮丘公两位帝师的点拨下,黄帝痛改前非,算是重新认识了自我,心中不再充满浮躁和杂念。这一点完全可以从黄帝的实际行动看得出来,一是大幅减少驻守天子都的军队,以确保黟山的宁静和灵气;二是撤掉包括一直跟随自己左右的后宫佳丽,甚至包括最宠爱的嫘祖,以保持自身的心空和精气;三是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更加严格遵守道家法则,严听师训,尽量淡忘忘掉自己的身份。

“容成公,最近我看天帝转变蛮大的,应该是想开了,我们要不开始下一步吧。”这天,浮丘公私自对容成子提出自己的看法。

“你的意思是现在可以进行内丹修炼了吗?”容成子有些明知故问,其实他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毕竟像黄帝这样能够悟道很深的凡人实在是太难得了,不愧是天选之子。

于是,他们找来黄帝,明确告诉他下一步的计划,那就是苦炼内丹,以保存真气,为接下来的外丹修炼打下夯实的基础。

容成子说:“我们既为师者,理当传道授业解惑,不以身外之物为标榜,特别作为道家,尚且要有好的品德,所谓高山景行,就是要行事光明磊落,身为师范,为人师表,切不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因你是极其难得的可造之才,否则,我们也不会由于你的身份而千里迢迢到此修道了。”

接着,浮丘公补充道:“修道如做人,须有定性,甘于寂寞,只有远离凡尘,身心合一,才有可能修炼到至阳至阴境界,也只有修成内丹,再服用外丹,方有可能飞升成仙。现在,我们两人虽不算天仙,但也算是地上半仙吧。至少,通过修道可以做到延年益寿,保持青春不老。为什么许多难得修成正果,大多是因为不能长期坚持。人生一梦,恍如虚幻,事可执着,但莫较真,自然而然,方得正道。”

“确实如此,凡事不可太过较真,一旦较真实则输了。就是呀,来时空空,去时空空,唯有放下,便是赢家。”听了两位帝师的教诲,黄帝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前前后后,反反复复,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有时自己从来没有强求的,反而唾手可得,相反往往强求而不得,自己和炎帝还有蚩尤的命运殊途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来,你是真的想通了。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真正开始内丹修炼。不知你还有什么疑惑的,请尽管提出来吧。”容成子微笑地看着恍然大悟的黄帝,心里也为他高兴不已。

黄帝问道:“何为内丹?”

浮丘公回答:“一般来说,道家修炼分为玉液还丹和金液还丹。玉液还丹只能延长寿命,相当于增加身体的经脉的载流,但是金液还丹能成就神仙,因为那时可以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能量。”

黄帝又问:“又何为金液还丹?”

浮丘公回复道:“‘金’者,不是世间黄金,而是心中真金;‘液’者,非是水银汞铅,而是体内真液;‘还’者,不是炼制返还,而是返本还源;‘丹’者,不在丹炉中求,而在自身中修。比如,人生下来时,具有先天一炁,这就是真金;体内有真阴真阳,这就是真液。修道之人,要做的就是返本还源,复归先天。真金者,心中那一点灵明;真液者,体内那一股元气。修道之人,要做的就是保护这点真金,涵养这股真液,让它们自然还丹。”

紧接着,他又补充地说:“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以别九州。天地间最珍贵的不是名利,而是生命;最玄妙的不是丹药,而是道理。如果内丹尚未大功告成,却天天在炉中烧炼外丹,这样反而失去了修道的真谛。”

黄帝再问:“何为真谛?”

这时,容成子接过来话来。“真正的金液还丹,是要明白身心合一的道理。心若清净,则神自安;神若安定,则气自和;气若调和,则丹自结。这才是金液还丹的真意。明白这个道理后,你们就知道该如何真正修行了,这不是要放弃炼丹,而是要懂得内外兼修的道理。外丹可以辅助修行,但根本还在内丹。也就是说修行内丹,首要在心。心若不正,服食再多的丹药也无用;心若正直,即便不服丹药,也能自然长生。这就是金液还丹的真谛。”

听了此言,黄帝不禁又问:“内丹在于修心,是否外丹在于修行呢?”

容成子如此作答:“此话虽不假,然外丹修行不单是指需要保持德行端正,方可获得正能量精神护体,同时还要借助吸收药物和物质的能量来实现,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药材和宝物,这些物质具有独特的能量和作用,可以被修行者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长寿和超凡脱俗的目的。”

黄帝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然后接着又问:“那么修炼内丹有什么方法步骤吗?”

容成子回答:“总的来说,修炼内丹重在炼精化气,因为炼精本是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修炼的第一阶段是筑基本源,第二阶段是炼精化气,第三阶段是炼气还神,第四阶段是炼神返虚,第五阶段是炼虚合道,第六阶段就是行道形成真气,此气可以护体亦可伤人。只要修至炼虚合道,也就达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质量、外在行为都很完美,真正顶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最后,浮丘公说:“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我这里有一套道家内丹修炼四步法,自然功成可悟道,从而通晓世事因果。”

黄帝看到,在道家内丹修炼四步法中很明确地指出,修炼当从消除六欲七情着手,泻心之积气而集其神。行肘后之法,就透过尾闯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要存想龙虎河车,使上起,但应防止肾之虚阳入顶而引起上壅生热,故须震、坎、艮三阳和巽、离、兑三阴不可过急;继行飞金晶,“一撞三关”,直入上官;炼之既久,如虑太过,则吐玉液炼其形。

就这样,黄帝在容成子和浮丘公两位帝师的教导下,一步步渐入佳境。直至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打破了整个天子都的宁静。

“听说黄帝率领众臣到天子都修道去了,我们何不过去看看,说不定也能得道圆满呢。”

“我想,连黄帝都惊动了,应该是道仙容成子和浮丘公他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不是那里隐藏有上古文明留下的宝藏?”

“耳闻黄帝仁慈天下,宽待民众,正好趁此机会,看是不是如百姓所传闻的那样。”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风飘不到的角落。终于有一天,随着黄帝率众臣到天子都闭关修炼的消息越传越远,越传越神,一下子引起华夏九州各形各色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疯狂跟进,纷纷欲欲跃试以仿效黄帝。片刻间,天下英雄荟聚,天子都人满为患,这无疑惊动了黄帝,也给修炼带来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

“天帝,依我看这些人鱼龙混杂,利欲熏心,要不要派遣军队介入,免得到时局面难以控制,破坏了天子都的原始灵气,打扰了我们的修炼进程。”

容成子如此建议,他看到前来天子都的人士趋之若鹜,担心到时事情闹大了反而不好处理,所以他希望让军队直接前来维持秩序,该镇压的镇压,该遣返的遣返,免得由此扰乱民心。

浮丘公见黄帝一时没有表态,于是在一旁再加一把火。“容成公言之有理,毕竟人多势众,天子都本就处于东夷部落与中原内地边境的敏感地带,本师也是担心届时会有蚩尤余孽趁机煽动民心而引发内乱,因此很有必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黄帝听了两位帝师的建言,心中五味杂陈,既喜又忧,所惊喜的是他曾立志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天文、地理、人事三件大事,现仅剩下人事尚未完成,也最难抵达其意,所谓人心不一,山海皆可平,难平的是人心,如今天下竟有这么多民众争相踊跃学道修道,是不是正好证明了广大民众已经觉醒了呢?而担忧的是,自己都没有完全做到觉道悟道,修炼尚未成功仍需努力,如何能够像《山海经》、《黄帝内经》那样编著成经传道于天下呢?

想到这里,黄帝脑海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来。“两位帝师所言不虚,您们这是替本帝着想,然本帝意在修道,就应做到胸无天下之争,心无凡尘之乱,记得帝师曾经教导本帝,道之精髓在于无为而为之,依本帝所思,宇宙万物理应崇尚自然,又因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何不趁此来一场全民学道运动,得以领悟大道至简,做到修身养性,崇俭抑奢,以简处事,少私寡欲,精神至上,从而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肉体健康和精神自由,最终无拘无束地享受美好生活。”

“全民学道运动,此话怎讲?”对于黄帝这样千年难遇的天选之子,容成子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之深远,实在令人难以捉摸。

“本帝思量,既然天子都如今已解禁,就不能按照仙祖们遗训所定位的仙境禁地来治理了,天下民众有权前来闭关修道,但势必稍有不慎又将造成此地灵气尽失而破坏环境之举,因此,不如借此从中选拔几个代表参与到我们修炼当中,通过实地体验学道修道之苦,届时大家自然而然就会知难而退了。”

黄帝如此一说,让容成子和浮丘公两位自称为帝师的仙道彻底恍然大悟,顿时豁然开朗。这一刻,他们对黄帝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说明他已经悟道了。

“天帝所列这个办法的确是好,但涉及到道学之会,那举行活动之地定然有些讲究吧。”浮丘公自然表示同意,转而看看容成子的意见。

容成子早已胸有成竹,只见他拿出天子都地形图,指着山脚下不远的一个古村落对他们说:“这是千年古镇西递弘村,距离天子都不是太远也不是太近,即便发生什么事端,也不至于影响天子都的清修灵气,更重要的是,此地位置独特,山河环绕,易守难攻,阴阳相融,是一块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