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从养海蜇开始发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先抓螃蟹土龙补贴家用

方家村是个小渔村,一共有五个生产队,方家村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

合起来差不多有三四百户人家。

村子房子都是依山而建,一面靠山,一面靠海。

关上门,方回大步离开院子,出门左拐,依旧是那条熟悉的崎岖山路。

方回家在半山腰。

1975年,还是以挣工分按劳分配为主,这个时间节点,私人是不允许做生意的,买卖都要经过供销社。

不仅如此,买米面粮油...生活物资,有钱不行,又有钱又有票才能买到。

当然,制度是制度。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时代都会有人在制度上灵活游走。

循规蹈矩的人只能赚个温饱,刀尖上跳舞的才能大富大贵。

方回迎着朝阳去海边的路上,已经在盘算如何白手起家了。

重生之前,沈微受辱跳海一尸两命,方回当时还拍手叫好,可是一个月后无意中得知真相,与隔壁二哥家一刀两断,离开方家村,从此走上了经商之路。

他先是来到了县城做起了小生意,买卖肉票粮票,私贩香烟,舶来品等等积累了第一桶金,然后他就去了更远的地方,开始发家,一直成为繁华国际大都市海城首富。

只是,他再也没有回到方家村。

如今沈微怀孕,需要人照顾,就目前而言他自然不会离开方家村去县城。

所以,要想赚到钱,让沈微吃的白白胖胖就得打大海的主意。

老祖宗的智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他不由得加快脚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找王桂花算账,是抓鱼抓蟹拿到镇子上供销社卖掉,换点小钱买米买面买肉补贴家用。

至于做生意,不急的,他上辈子起起伏伏,门道多呢。

半个小时后。

方回来到红树林,七十年代的天很蓝,一望无垠,有几片薄薄的白云漂浮在空中,海水也很蓝,十分清澈,远远看去,水天相接,蔚为壮观。

“还是这会儿的空气干净啊。”方回感叹了一句。

他脱掉军绿色解放鞋,抽出两根鞋带放在口袋,露出了两个破了洞的袜子,脚指头正在打架。

无奈摇摇头,家里太穷了。

不仅是他家穷,很多人家都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夜里饿醒就靠喝井水抵挡饥饿。

不过他混不吝,上山抓野鸡,下海抓鱼,加上二哥接济,饿肚子次数很少。

就是可怜了沈微。

港城虽说是一座海滨城市,方家村靠海,可是靠海为生的村民还是很少的。

首先就是交通问题,海鱼打上来之后死的很快,要是不快点运输到镇子上供销社卖掉,就不能吃了。

其次就是没有啥趁手的工具,出海打渔得有渔船和渔网,纵观整个方家村一队七八十户人家,只有村头老村长家有一艘破旧小渔船。

还是手动挡。

最后就是固有思想,读书人少,信息传播渠道也有限,公家说啥就是啥。

方回经常上山下海,手脚麻利而又轻盈,红树林水面不深,刚没过脚背,每一步落下都很轻,不发出太大的动静,以防惊扰到出来觅食的大青蟹。

仔细找了五六分钟之后,方回忽然眯了眯眼睛,前方不远处一根腐烂的树桩下藏着一只海碗大的大青蟹。

大青蟹肉很足,也很香甜,拿到供销社肯定能卖一个不错的价钱。

两毛钱一斤稳了。

方回抬腿轻轻逼近,到了跟前,一米长的大铁签子快准狠摁住了大青蟹的蟹背,让它动弹不得。

不过大青蟹婴儿小臂粗的钳子夹住铁签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他嘿嘿一笑,从口袋掏出鞋带,三下五除二就把大青蟹绑好,在手里掂量几下,起码两斤重,扔进编织袋中。

红树林大青蟹不少,才走几步,又看到一只大青蟹正在吃贝壳,大小和第一只差不多大,非常生猛。

照葫芦画瓢,第二只大青蟹也被抓住。

浑浊的海水逐渐变得清晰,方回擦了擦额头上的薄汗,四月份的天气开始转热,尤其是在海里,太阳高挂,海里的紫外线和温度要比陆地上高。

不过二十分钟,第三只大青蟹也被绑好扔进编织袋。就在方回想着要不要下海摸鱼的时候,余光瞥到了一个洞。

那是...土龙洞!

方回一拍脑袋,怎么把它给忘了,土龙营养价值极高,肉质肥美,比猪肉好吃多了。

关键是,它的价格也不低,不说能卖到一块钱一斤,和猪肉一个价格没跑了。

与其费时费力抓螃蟹,不如抓土龙。

只不过土龙这玩意儿不太好抓,极其考验耐心和经验。

好在,这两样方回都有。

土龙和黄鳝习性差不多,会打洞,但是洞并不深,方回手里一米长的铁叉子刚好够用。

他走到土龙洞附近,右手拿着铁叉子缓缓插进沙土中开始试探。

一下,两下,三下...

铁叉子锋锐的尖端探进沙土中过程没有任何阻挡,方回知道还没有试探到。

若是插中土龙身子,手掌会传回阻拦的感觉,这就是经典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试探了二十几下,方回失望。

土龙出门溜达了。

方回擦了擦脑门的汗水,继续向前寻找,十来分钟后,眼前忽然出现一大片漂浮的海蜇。

他不禁疑惑了一下。

不过海蜇实在是太便宜了,方回也不想抓。

但是,看着那么多的海蜇,他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养殖海蜇!

海蜇就像韭菜,在海鲜一类中,属于生长周期快的,一年能收割三茬,

关键是,好养,适应环境能力强。

又是十分钟后,找到了第二个土龙洞。抓土龙的方法都是类似的,只有用铁叉子在土龙洞周围不停试探。

试了七八次后,方回心中一喜,猛地把铁叉子向下摁去,牢牢地将土龙钉在沙土中。

他蹲下来,不顾海水打湿裤子,双手刨开沙土,清澈的海水顿时变得浑浊起来。

抓土龙是个力气活儿,耗时耗力。

这一条土龙足足花费了方回四十几分钟,才将它力气消耗光,成功抓住。

“哗啦!”

方回双手死死钳住土龙头和尾,将它从沙土中拿出来,在海水中随便晃动两下,把土龙简单洗干净,乐不可支。

这条土龙起码五十厘米长,手里沉甸甸的,少说也有两三斤重。

方回的心定下来,今晚沈微肯定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和油花花的五花肉。

她瘦的皮包骨的样子,叫人心疼。

一个小时后,方回又抓到了一条,他抬头看天,时间也不早了,开始返回岸边。

另一个编织袋里满满当当装满了海蜇,足有七八十斤重。

他要探一探海蜇的价格。

方回右肩扛着海蜇,左手拿着另一个装着大青蟹和土龙的袋子,踩着解放鞋,急急忙忙朝着镇子上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