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星空:读西游 识星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星座概述

华夏先民是世界上最早观测星空的民族之一,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火”、“鸟”等星名。与西方人在夜空中勾画出神灵与怪兽的图像不同,中国古人依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头顶上构建了一个由中国古代官吏和世俗事物构成的“星空帝国”。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四通八达的路网、烽火连天的战场、熙熙攘攘的街市、阡陌纵横的农庄、仓廪殷实的府库、珍禽嬉闹的苑囿,甚至连恶臭扑鼻的猪圈与茅厕都被一网打尽。西晋初年太史令陈卓汇总整理全天星座,形成一个包含283个星座1464颗恒星的星座体系。

由于中国星座数量庞大不便记忆,古人又将全天星座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化繁为简,便于学习和掌握。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这里“垣”是墙垣、城垣的意思。每一垣都有左右两道垣墙环绕,就像是星空中的三座城池。紫微垣位于以北天极为中心的拱极星区,是天帝和他的子嗣、后妃们居住的宫殿。太微垣是天帝与大臣们处理政务的地方,相当于天庭最高行政机构。天市垣是一座贸易市场,堪称“天上的街市”。

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行而选择的28个参照星座,类似西方黄道十二星座。二十八宿又分为四组并与动物形象相配,分别为

东方苍龙(亦称青龙):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龟蛇缠绕):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在“三垣二十八宿”体系中,二十八宿不仅是单独的星座,除三垣外的其他星座也都分归二十八宿统领,每宿下辖一个到十几个星座不等。

明朝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明末徐光启组织编纂的《崇祯历书》依据西方星表、星图增设了23个中国无法观测的南极附近星座,中国星座成为覆盖全天的完整体系。同时《崇祯历书》还对原有星座做了调整,废止了部分以暗星为主的星座,减少了一些没有观测数据的暗星,增加了部分传统星座中没有但已精确测量的恒星。清代的恒星观测沿袭了徐光启时的思路,至道光年间,全天一共300个星座,3240颗星,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星座。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漆箱,龙、虎图案中央为一个“斗”字,二十八宿名称环绕四周。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写有二十八宿名称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