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南明政权在内斗

此时的南直隶扬州,阵阵急促的警锣声从各城门传来,无论官军还是百姓,无不放下手头的活计,刚松弛没几天的神经随之再一次紧绷起来。

人人都在担忧,那该死的鞑子该不会来了吧?

果不其然,一杆“刘”字大旗由远及近,大股剃头投降清军的南明军队来了,随后列阵城下,守城官兵确认,这支清军正是投降的刘良佐部无疑。

扬州城立刻关闭城门,全城戒严。作为大明的城池,为什么一支清军的到来,会让扬州如此恐慌?

怪只怪这世道太乱,而扬州又太富了。

因为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曾经来过扬州城,当时对于这样一支来路不明、杀气腾腾的乱兵,扬州官吏本能地将其拒之门外,坚决不放一兵一卒进城。

扬州军民的预判非常准确,高杰南下的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跋山涉水来到这扬州城,当然也是觊觎扬州满城的财富,高杰甚至想过以扬州为根据地,进而割据一方。

然而,城内军民态度坚决,入城显然无望,高杰遂打算率军渡过长江,继续南逃。

奈何刚组建的南明弘光政权,同样不欢迎这些南逃的溃兵,因此,高杰不得不北上,最后死在中原。

扬州城高池深,同样投降的刘良佐,本来想拿下扬州,结果进又进不去,攻也攻不下,于是乎绕城而过。

当扬州全城百姓都在严阵以待,以为清军退了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在悄然降临……

南明政权此时乱的一塌糊涂,马士英作为首辅,他没有团结东林党,权利欲望忍不住了,反而任用了好朋友阮大铖。

阮大铖的前半生,就是身不由己,都是杯具,盛满了泪的杯具!

他虽然被东林党称之为“阉党余孽”,但是在投靠阉党之前,阮大铖也曾经是东林党骨干人员,是东林高攀龙的嫡传弟子,根正苗红。

东林党著名标杆性人物左光斗是阮大铖的同乡,在天启四年,左光斗推荐出任吏科都给事中,这是一个真正的权力极大的位子。

东林党内部也是斗争不断,赵南星、杨涟等人已经有了人选,于是挤掉阮大铖,最终把他打发去了工科。

在六部中,吏部是天官,而工科是六部中垫底的存在,从吏部到工部,阮大铖极度郁闷。

断人仕途如杀人父母,阮大铖开始对东林党越来越不满意。

刚好魏忠贤为了争夺权力,极力拉拢一些重量级官员,阮大铖也是其中之一,在仕途的驱使下,他很快投靠了魏忠贤。

在魏忠贤的大力帮助下,阮大铖如愿以偿的调任吏科,又成为了太常少卿,成为九卿之一。

阮大铖的确开始官运亨通了,也成了东林党眼中的“叛徒“,加上刚开始也比较有羞耻感,总感觉加入阉党替老师抹黑了。

也正因为如此,不久之后,她干脆辞官回家,清静一段时间。

崇祯帝继位之后,阮大铖希望能被重新起用,于是写了两份奏章。

一份的意思是,阉党不是好东西。另一份的意思是,阉党和东林党都不是好东西。

阮大铖将这两份奏章交给他的朋友杨维垣,哪份对阮大铖有利,就向朝廷递交哪份。

这个杨维垣,与东林党矛盾极深。因此,他很快就将阮大铖的第二份奏章,呈交朝廷。

这下,朝廷炸锅了,阮大铖真可谓是捅了马蜂窝。

在东林党人的眼中,邪恶的大太监魏忠贤,为了权力,祸乱朝纲、陷害忠良。

而忠于皇上的东林党,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展开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终于等来了“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打击阉党,东林重见光明。

而现在,阮大铖,原来还是东林党的骨干人员,现在为了当官,居然上书说东林党跟阉党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啥好东西,真是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良心大大的坏了。

东林党本就喜欢上蹿下跳,现在阮大铖居然主动跳出来找抽,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很快,弹劾阮大铖的奏章犹如雪片般飞入皇宫,呈现在崇祯帝桌前。

在崇祯帝看来,自己英明神武,怎么可能把阮大铖,这个小人物看在眼里。

阮大铖得到一个永不叙用的下场,就这样,崇祯帝把阮大铖打发了。

阮大铖本想着重新出山,有所作为,结果落了个“永不叙用”,赔本赔大了。

不过他的家族也是江南豪族之一,非常有钱,终日吃喝玩乐写戏曲,和朋友玩耍,倒也乐不思蜀。

阉党被清除后,东林党势力一家独大,阮大铖想重新当官,自然希望与东林党和好,但却又惹恼了复社,再次惹来大麻烦。

复社最早只是一个学术组织,但由于其成员大多是东林党人,因此也很快成为东林党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复社中的大量东林党人,都没有忘记阮大铖的“背叛”,决心再次打击阮大铖。

1639年,复社召开大会,共有142人签名,矛头直指阮大铖,扬言“为国除奸”“以塞天下乱臣贼子之胆”。

阮大铖一时间臭名远扬,成了过街老鼠,他的朋友们大多离他而去。当时在南京要是有谁被说认识阮大铖,简直比死了亲爹还难受。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阮大铖在南京实在待不下去了,他灰溜溜地逃到南京郊外的隐居了起来。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死或许并不那么可怕,身败名裂、众叛亲离才真是锥心刺骨,让人痛不欲生。

实事求是地说,阮大铖固然有政治投机行为,但当时的他,并没有对国家和百姓做过什么坏事,无非是得罪了东林党而已。

东林党以狭隘的门户之见出发,把阮大铖视为大奸大恶之徒,大肆诋毁攻击,所制造出来的舆论压力几乎能把人逼死。

而阮大铖在南明弘光政权内阁首辅,马士英的帮助下,重新归来,当然要大肆掀起党争。